我心中文学的样子

时间: 2021-08-06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980

  好书比肉香。好书唯厌其短,生怕读完了。好书看过之后,情节都刻画在脑海里,久久难忘。

  用我这三个读书标准来衡量作家王鸣隆的中篇小说集《平湖暗流》,它都是合格的。周末短短两天,225页的书很快就看完了,心中意犹未尽,提笔略记三点感受。

 

  一本反腐倡廉的鲜活教材

 

  《平湖暗流》开篇以滨州市副市长李荣武跳岩自杀开始,采用倒叙的方式,徐徐拉开一幕惊心动魄的反腐大戏。李荣武因涉嫌受贿被检察院提起公诉。法庭上,辩护人提出非法证据排除,李荣武最终被法院判处无罪。随即,举报人自杀。一时间,两个消息在滨州、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被判无罪,若提起抗诉,案件事实尚未查清,需要时间,而不抗诉,判决即将生效,犯罪分子将逍遥法外。面对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面临上级的彻查指示和巨大的舆论压力,检察官选择了坚守公平正义和职业道德。

  在判处李荣武无罪后,检察机关采取机智的迂回战略,通过调查举报人的死因,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继而发现李荣武越来越多的贪腐线索和证据。最终,李荣武因滥用职权导致长江四桥引桥坍塌,走投无路选择了自杀。可以说,正是检察机关紧锣密鼓的调查,步步为营,让犯罪分子乱了阵脚、露了马脚,最终真相大白、正义得彰。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的办案直击,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展现了检察官理性执法背后的人性光辉。看完李荣武的一生,更是发人深思,促人警醒,深受教育。这部小说为体制内的人量身打造,对普通读者亦有警示意义,实乃一部不可多得的佳品力作。经改编成电视剧后在央视热播,成为一部经典的反腐倡廉教材。

 

  一个讲述法治故事的典范

 

  讲故事,说新闻,让检察新闻飞入寻常百姓家,《追踪》无疑做到了。《追踪》以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特大盗窃杀人案为原型,艺术再现了一段扑朔迷离、奇异魔幻的历史。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1990年,西南禅宗祖庭双桂堂镇寺之宝《贝叶经》被盗,守库僧人被害身亡。20年后,警方根据现场遗留的半截指纹,成功抓获潜藏在新疆的嫌犯。案发已经过去21年,过了最长20年的诉讼时效。检察机关能否追诉?该案呈报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批。因犯罪手法残忍、情节恶劣,最终,检察机关作出追诉决定,犯罪分子认罪伏法。

  随之而来,追回被盗卖的国家珍贵文物《贝叶经》成为检察机关的重中之重。全书围绕海外追回举世无双的《贝叶经》这条主线,检察官抽丝剥茧、精准施策,最终追回了国宝《贝叶经》。而现实生活中,这件国宝依然流失海外,让作者心痛不已。希望通过这部小说,早日追回《贝叶经》。

  在书中,作者巧妙地将梁平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典故、佛学知识融入其中,使之不仅是一部法治题材的中篇小说,还是一道有血有肉、营养丰富的文化大餐,让梁平的历史大放异彩。看完之后,生出实地一探的向往之心,足见笔力深厚,用心用情至深。

  在我看来,《追踪》是一部讲述法治故事的典范,给了我很多启发。想当年,我在办公室工作,曾编发过该案的信息,对案情并不陌生。在作者创作期间,我也曾到访梁平,听闻作者谈及创作计划和进展。随后,在《检察日报》看到了《追踪》连载。如今,该书付梓,是作者送给梁平的一份厚礼。重读这部小说,通过作者别样的视角,重温昔日案件,走进历史典故,享受了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之旅。大呼过瘾!

  这是一本文学爱好者的参考指南(标)

  如果说新闻是速朽的,文学则是常青的。这些年,法治题材的非虚构文学大火,充分说明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日益强烈,《人民的名义》《人民的正义》《刑侦笔记》等畅销书就是例证。

  案件是检察宣传的富矿、金矿、新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何用小说等生动深入的形式,将枯燥、晦涩、复杂的法言法语,转化为读者喜闻乐见的群众语言、文学语言,正是当下检察新闻宣传和检察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打通案件与文学的层层关卡,需要作者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文学素养,更需要通过日复一日的学习、领悟、实践,掌握文学的手法,学会艺术地再造。

  《平湖暗流》这本书,无疑给文学爱好者和文学新人很好的指引。它,是我心中文学的样子。

  从长达百余页的两部中篇小说,到只有一页的短篇小说。这本书,六个章节,六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过目难忘。《转机》中说官员出轨,用了“桃花好折、秋意难偿”,八个字,充满哲理,大道至简。《深爱》中说恋人散伙饭,用了“深爱的时候,你喜欢的,就是我最爱的”。《离散》中说情侣失散,用了“人生的许多错过,不是因为方向,也不是因为时空。而是,我爱你,你却不知道我是怎样地爱你”……

  诸如此类的金句和智语,藏于短小精悍的故事之中,不经意间让你心头一震,醍醐灌顶,进而会心一笑,对文学更加爱得深沉一些。

  ◎ 李立峰(作者单位:重庆市人民检察院)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我心中文学的样子

  好书比肉香。好书唯厌其短,生怕读完了。好书看过之后,情节都刻画在脑海里,久久难忘。

  用我这三个读书标准来衡量作家王鸣隆的中篇小说集《平湖暗流》,它都是合格的。周末短短两天,225页的书很快就看完了,心中意犹未尽,提笔略记三点感受。

 

  一本反腐倡廉的鲜活教材

 

  《平湖暗流》开篇以滨州市副市长李荣武跳岩自杀开始,采用倒叙的方式,徐徐拉开一幕惊心动魄的反腐大戏。李荣武因涉嫌受贿被检察院提起公诉。法庭上,辩护人提出非法证据排除,李荣武最终被法院判处无罪。随即,举报人自杀。一时间,两个消息在滨州、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被判无罪,若提起抗诉,案件事实尚未查清,需要时间,而不抗诉,判决即将生效,犯罪分子将逍遥法外。面对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面临上级的彻查指示和巨大的舆论压力,检察官选择了坚守公平正义和职业道德。

  在判处李荣武无罪后,检察机关采取机智的迂回战略,通过调查举报人的死因,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继而发现李荣武越来越多的贪腐线索和证据。最终,李荣武因滥用职权导致长江四桥引桥坍塌,走投无路选择了自杀。可以说,正是检察机关紧锣密鼓的调查,步步为营,让犯罪分子乱了阵脚、露了马脚,最终真相大白、正义得彰。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的办案直击,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展现了检察官理性执法背后的人性光辉。看完李荣武的一生,更是发人深思,促人警醒,深受教育。这部小说为体制内的人量身打造,对普通读者亦有警示意义,实乃一部不可多得的佳品力作。经改编成电视剧后在央视热播,成为一部经典的反腐倡廉教材。

 

  一个讲述法治故事的典范

 

  讲故事,说新闻,让检察新闻飞入寻常百姓家,《追踪》无疑做到了。《追踪》以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特大盗窃杀人案为原型,艺术再现了一段扑朔迷离、奇异魔幻的历史。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1990年,西南禅宗祖庭双桂堂镇寺之宝《贝叶经》被盗,守库僧人被害身亡。20年后,警方根据现场遗留的半截指纹,成功抓获潜藏在新疆的嫌犯。案发已经过去21年,过了最长20年的诉讼时效。检察机关能否追诉?该案呈报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批。因犯罪手法残忍、情节恶劣,最终,检察机关作出追诉决定,犯罪分子认罪伏法。

  随之而来,追回被盗卖的国家珍贵文物《贝叶经》成为检察机关的重中之重。全书围绕海外追回举世无双的《贝叶经》这条主线,检察官抽丝剥茧、精准施策,最终追回了国宝《贝叶经》。而现实生活中,这件国宝依然流失海外,让作者心痛不已。希望通过这部小说,早日追回《贝叶经》。

  在书中,作者巧妙地将梁平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典故、佛学知识融入其中,使之不仅是一部法治题材的中篇小说,还是一道有血有肉、营养丰富的文化大餐,让梁平的历史大放异彩。看完之后,生出实地一探的向往之心,足见笔力深厚,用心用情至深。

  在我看来,《追踪》是一部讲述法治故事的典范,给了我很多启发。想当年,我在办公室工作,曾编发过该案的信息,对案情并不陌生。在作者创作期间,我也曾到访梁平,听闻作者谈及创作计划和进展。随后,在《检察日报》看到了《追踪》连载。如今,该书付梓,是作者送给梁平的一份厚礼。重读这部小说,通过作者别样的视角,重温昔日案件,走进历史典故,享受了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之旅。大呼过瘾!

  这是一本文学爱好者的参考指南(标)

  如果说新闻是速朽的,文学则是常青的。这些年,法治题材的非虚构文学大火,充分说明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日益强烈,《人民的名义》《人民的正义》《刑侦笔记》等畅销书就是例证。

  案件是检察宣传的富矿、金矿、新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何用小说等生动深入的形式,将枯燥、晦涩、复杂的法言法语,转化为读者喜闻乐见的群众语言、文学语言,正是当下检察新闻宣传和检察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打通案件与文学的层层关卡,需要作者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文学素养,更需要通过日复一日的学习、领悟、实践,掌握文学的手法,学会艺术地再造。

  《平湖暗流》这本书,无疑给文学爱好者和文学新人很好的指引。它,是我心中文学的样子。

  从长达百余页的两部中篇小说,到只有一页的短篇小说。这本书,六个章节,六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过目难忘。《转机》中说官员出轨,用了“桃花好折、秋意难偿”,八个字,充满哲理,大道至简。《深爱》中说恋人散伙饭,用了“深爱的时候,你喜欢的,就是我最爱的”。《离散》中说情侣失散,用了“人生的许多错过,不是因为方向,也不是因为时空。而是,我爱你,你却不知道我是怎样地爱你”……

  诸如此类的金句和智语,藏于短小精悍的故事之中,不经意间让你心头一震,醍醐灌顶,进而会心一笑,对文学更加爱得深沉一些。

  ◎ 李立峰(作者单位:重庆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