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让学习与奋斗成为青春的风景

时间: 2021-08-2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624

赖朋对待工作一丝不苟

  他日复一日地热情耐心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他审慎审查每一个信访案件,他就是第一届重庆市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业务标兵”、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以下简称市五分院)检察八部一级检察官助理赖朋。

  告别空军蓝,换上检察蓝,这个36岁的小伙在平凡的控申岗位上脚踏实地、担当作为,用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求极致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群众工作,让学习与奋斗成为青春最美的风景。

  新转变:

  由无从下手到得心应手

  2008年,军校毕业后的赖朋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某空军机场工作。面对全新工作领域,这个爱学习的年轻人不仅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了新岗位,还积极参加各类岗位练兵和比武竞赛,取得不俗的成绩。2015年,在军区空军军务参谋比武竞赛中,他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荣获第一名。此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法律知识并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2017年,怀揣着对法律工作的向往,赖朋转业进入市五分院,成为了一名控申检察干警。

  控申部门的工作涉及面很广,接待工作任务重,经常要和老百姓打交道……这让初来乍到的赖朋有种“深深的无力感”。“既然不会,就从最基础开始学。”这个好学的青年人对自己进行了重新定位。深知自己并非法律专业出身,为了尽快补齐法学专业知识的短板,他坚持每天早到一小时、晚下班一小时自学法律知识,逐渐将劣势变成优势。他主动向前辈虚心请教工作流程、办案思路、分析审查证据的方法等,仔细揣摩优秀法律文书,从中找差距、学方法。每次部门讨论案件时,他都积极参加。一开始他只是认真听、用笔记,渐渐地参与讨论,再到后来也能侃侃而谈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控申工作岗位上,凭着好学和干劲,他告别了那段青涩的经历,从最初面对工作时的无从下手到内勤工作的得心应手,从最初接待群众时的手忙脚乱到接待室里的镇定自若,从最初审查案卷材料时的一次次“头大”,到逐渐学会还原事实真相,精准适用法律进行释法说理。

  解心结:

  用耐心和专业做好群众工作

  “来访群众都是带着各自困难、不服、怨气和对检察院的期待而来,做群众工作除了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有耐心。”打开赖朋笔记本的扉页,上面记录着这样一段话,它源自一起让他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案子。他说,正是这起案件的办理,让他明白了如何才能做好群众工作。

  几年前,赖朋在接待室里遇上了“各种不服”的老戴。申诉人老戴的老房子被邻居老吴在建房时部分损毁。但由于受损房屋已被拆除,不具备价格认证条件,受损财产金额是否达到故意毁坏财物罪中“数额较大”的证据不足,基层检察院作出了存疑不诉的处理决定。面对这样的结果,老戴无法接受,遂多次向检察院申诉。

  “面对如此‘执着’的当事人,如果仅就此案中原不起诉决定正确的理由,直接答复申诉人就可以结案。但这并不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不妨多一份耐心!”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控申人、检察八部主任甘健的一席话让赖朋豁然开朗起来。

  要解决问题,还得从源头抓起。经过仔细审查,赖朋发现了问题所在:当事人房屋遭受损坏后,进行的是房屋重置价格的评估而并非价格认证,因此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并且房屋重置的金额肯定会高于价格认证,这就导致老戴没有证据证明所遭受的损失,无法提起民事诉讼;而老吴又不愿意赔偿过高金额,形成了双方僵持不下的局面。

  “当事人双方原来关系比较好,也想尽快解决这件事,就差居中的‘和事佬’,我们不妨分别和两位老人再谈谈……”赖朋精准的分析得到了承办检察官的认可。接下来,他们便当起了“和事佬”。

  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老吴终于同意了对老戴进行合理赔偿的数额。双方签订和解协议,握手言和。

  显温情:

  司法救助温暖人心

  2020年12月底,赖朋突然收到一个“神秘快递”,里面装着四盒茶叶。“我没有买过茶叶呀?到底是谁寄的呢?”就在他翻着通讯录找寻真相时,一条短信揭开了谜底。

  “赖老师,不知道茶叶你收到了吗?非常感谢您帮了我们家一个大忙,小小心意不成敬意。”看到短信,赖朋恍然大悟,送茶叶的是他不久前参与办理的一起司法救助案的申请人老高。

  家住四川某县的老高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大女儿在重庆打工,小女儿正读大学。然而2018年7月的一天。老高的长女不幸遇害,而老高又常年多病,这个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

  收到刑检部门移送的司法救助线索后,赖朋和同事第一时间与老高取得了联系。“你们家的情况符合申请司法救助的条件!”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市五分院就将4万元司法救助金送到老高手中。

  “这盒茶应该怎么办呢?”赖朋多次电话联系老高,想把茶叶退回去,可“固执”的老高断然拒绝。无奈之下,赖朋辗转找到老高的地址直接给他寄了回去。得知此事后,院里的领导和同事们都为这个年轻人点赞。

  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赖朋还总结出一套接访心得:“对待老百姓,工作更细致一点,态度更亲切一点,问题不妨多问一点,释法更详细一点,服务更周到一点,就能在无形之中化解很多矛盾和问题。”

  “荣誉属于过去,要干好以后的工作,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今年6月,赖朋已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为在职法律硕士。求知若渴的他,对于未来有着明确的目标,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成为专业性的检察人才,更好地为检察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 张柳妞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让学习与奋斗成为青春的风景

赖朋对待工作一丝不苟

  他日复一日地热情耐心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他审慎审查每一个信访案件,他就是第一届重庆市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业务标兵”、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以下简称市五分院)检察八部一级检察官助理赖朋。

  告别空军蓝,换上检察蓝,这个36岁的小伙在平凡的控申岗位上脚踏实地、担当作为,用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求极致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群众工作,让学习与奋斗成为青春最美的风景。

  新转变:

  由无从下手到得心应手

  2008年,军校毕业后的赖朋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某空军机场工作。面对全新工作领域,这个爱学习的年轻人不仅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了新岗位,还积极参加各类岗位练兵和比武竞赛,取得不俗的成绩。2015年,在军区空军军务参谋比武竞赛中,他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荣获第一名。此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法律知识并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2017年,怀揣着对法律工作的向往,赖朋转业进入市五分院,成为了一名控申检察干警。

  控申部门的工作涉及面很广,接待工作任务重,经常要和老百姓打交道……这让初来乍到的赖朋有种“深深的无力感”。“既然不会,就从最基础开始学。”这个好学的青年人对自己进行了重新定位。深知自己并非法律专业出身,为了尽快补齐法学专业知识的短板,他坚持每天早到一小时、晚下班一小时自学法律知识,逐渐将劣势变成优势。他主动向前辈虚心请教工作流程、办案思路、分析审查证据的方法等,仔细揣摩优秀法律文书,从中找差距、学方法。每次部门讨论案件时,他都积极参加。一开始他只是认真听、用笔记,渐渐地参与讨论,再到后来也能侃侃而谈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控申工作岗位上,凭着好学和干劲,他告别了那段青涩的经历,从最初面对工作时的无从下手到内勤工作的得心应手,从最初接待群众时的手忙脚乱到接待室里的镇定自若,从最初审查案卷材料时的一次次“头大”,到逐渐学会还原事实真相,精准适用法律进行释法说理。

  解心结:

  用耐心和专业做好群众工作

  “来访群众都是带着各自困难、不服、怨气和对检察院的期待而来,做群众工作除了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有耐心。”打开赖朋笔记本的扉页,上面记录着这样一段话,它源自一起让他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案子。他说,正是这起案件的办理,让他明白了如何才能做好群众工作。

  几年前,赖朋在接待室里遇上了“各种不服”的老戴。申诉人老戴的老房子被邻居老吴在建房时部分损毁。但由于受损房屋已被拆除,不具备价格认证条件,受损财产金额是否达到故意毁坏财物罪中“数额较大”的证据不足,基层检察院作出了存疑不诉的处理决定。面对这样的结果,老戴无法接受,遂多次向检察院申诉。

  “面对如此‘执着’的当事人,如果仅就此案中原不起诉决定正确的理由,直接答复申诉人就可以结案。但这并不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不妨多一份耐心!”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控申人、检察八部主任甘健的一席话让赖朋豁然开朗起来。

  要解决问题,还得从源头抓起。经过仔细审查,赖朋发现了问题所在:当事人房屋遭受损坏后,进行的是房屋重置价格的评估而并非价格认证,因此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并且房屋重置的金额肯定会高于价格认证,这就导致老戴没有证据证明所遭受的损失,无法提起民事诉讼;而老吴又不愿意赔偿过高金额,形成了双方僵持不下的局面。

  “当事人双方原来关系比较好,也想尽快解决这件事,就差居中的‘和事佬’,我们不妨分别和两位老人再谈谈……”赖朋精准的分析得到了承办检察官的认可。接下来,他们便当起了“和事佬”。

  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老吴终于同意了对老戴进行合理赔偿的数额。双方签订和解协议,握手言和。

  显温情:

  司法救助温暖人心

  2020年12月底,赖朋突然收到一个“神秘快递”,里面装着四盒茶叶。“我没有买过茶叶呀?到底是谁寄的呢?”就在他翻着通讯录找寻真相时,一条短信揭开了谜底。

  “赖老师,不知道茶叶你收到了吗?非常感谢您帮了我们家一个大忙,小小心意不成敬意。”看到短信,赖朋恍然大悟,送茶叶的是他不久前参与办理的一起司法救助案的申请人老高。

  家住四川某县的老高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大女儿在重庆打工,小女儿正读大学。然而2018年7月的一天。老高的长女不幸遇害,而老高又常年多病,这个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

  收到刑检部门移送的司法救助线索后,赖朋和同事第一时间与老高取得了联系。“你们家的情况符合申请司法救助的条件!”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市五分院就将4万元司法救助金送到老高手中。

  “这盒茶应该怎么办呢?”赖朋多次电话联系老高,想把茶叶退回去,可“固执”的老高断然拒绝。无奈之下,赖朋辗转找到老高的地址直接给他寄了回去。得知此事后,院里的领导和同事们都为这个年轻人点赞。

  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赖朋还总结出一套接访心得:“对待老百姓,工作更细致一点,态度更亲切一点,问题不妨多问一点,释法更详细一点,服务更周到一点,就能在无形之中化解很多矛盾和问题。”

  “荣誉属于过去,要干好以后的工作,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今年6月,赖朋已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为在职法律硕士。求知若渴的他,对于未来有着明确的目标,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成为专业性的检察人才,更好地为检察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 张柳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