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乡村沃土——记武隆区平桥镇高屋村驻村第一书记但科

时间: 2024-06-14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程迷静 阅读量:8852

近日,重庆市教育矫治局收到一封特别的感谢信,来信署名为重庆市武隆区平桥中学校校长邓帮谷。信中写道:您为我们派来了优秀干部但科,他在平桥镇高屋村驻村工作中,创新实施“三礼讲堂”项目,并与平桥中学紧密合作,使法治理念深植于校园生活之中……

但科是重庆市涪陵教育矫治所民警。2023年6月,受市教育矫治局选派,被重庆市委政法委乡村振兴帮扶集团派驻武隆区平桥镇高屋村,担任高屋村驻村第一书记。但科在担任高屋村驻村第一书记期间,组织工作队干部,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充分了解乡风民俗和社情民意,和高屋村村支两委结合高屋村风土人情实际,探索打造了以“为人知礼、遵法守礼、兴村有礼”为核心内容的“三礼讲堂”法治宣传阵地,定期邀请本地乡贤、法律工作者和政法干警,为基层干部、社区群众、校园师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从而总结提炼出一套“乡村党建+三礼讲堂+集体经济”的乡村振兴工作法。

自高屋村“三礼讲堂”开办以来,但科主动联系平桥中学校校长邓帮谷,希望通过“三礼讲堂”,助力学校推动未成年人的法治宣传教育。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5月,“三礼讲堂”分别到平桥中学校开展主题为禁毒、防校园霸凌、防性侵、守护国家安全的法治讲座,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但科同志将‘三礼讲堂’延伸至平桥中学校园,极大地拓展了学校的法治宣传形式和对外宣传阵地,让全校师生收获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有力推动了法治宣传进校园的走深走实。”邓帮谷表示。

2023年,武隆区平桥镇高屋村的脱贫户杨佳慧离婚后,但一直和三个孩子无法见面,对孩子的思念成为她的心病。但科通过走访了解这一情况后,向杨佳慧普及了相关法规,鼓励她找前夫积极沟通,主张自己的权利。

随后,但科专程驱车前往鸭江中学,见到了杨佳慧的三个孩子。当得知孩子们也非常想见母亲后,但科立即折回高屋村,把杨佳慧接到鸭江中学与孩子们团聚。但科还为孩子们送上了学习用品,勉励他们努力学习。

“快点来凉水组,有人堵路了。”3月1日一早,但科接到了平桥镇派出所副所长陈巍的电话。原来,凉水组村民陈全和李志凯因新开水井纠纷导致打井作业的两台施工车辆被堵,无法通行。但科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涉事双方开导劝说,进行法治教育,晓以利害。最终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村民水井得以正常使用。

这一件件被化解的矛盾纠纷是但科坚持普法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他积极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让他们学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合法权益,努力让普法的种子洒满乡村每一个角落。经过一年的努力,但科沉下身子,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切实帮助村民解决了实际问题,获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感谢领导派了但科书记来我们高屋村,但书记为我们村争取到政策扶持,还为我们家新盖了房顶,给我们解决了实际困难,我要给但书记点赞。”1月29日,重庆市教育矫治局政委肖荣宁到高屋村慰问困难党员邓乾均时,邓乾均父亲邓定安激动地对肖荣宁说。

破败的屋顶和精神异常的儿子这两件心事一直困扰着高屋村脱贫户邓定安。2023年7月,但科担任高屋村驻村第一书记后,第一次入户走访,就了解到邓定安家的困难。他回到村办公室将情况与村支两委进行了合计,第一时间向平桥镇政府反馈,协助邓定安申请了D级危房改造。到了年底,房盖翻修完毕,邓定安一家住上了安全的新房。

另一方面,但科积极宣传党的好政策,告诉邓定安其儿子邓乾均未婚未育,符合申请五保户的条件,只要年满60岁,将每月由政府发放补贴,不仅如此,还可以申请入住高屋村幸福苑,包吃包住包就医。这一消息瞬间给邓定安老两口吃上了定心丸,两位老人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但书记是为民办实事的好书记。”高屋村脱贫户村民吴汉芬说。2023年下半年,高屋村脱贫户村民吴汉芬地里的红薯喜获丰收,但看到堆积的红薯她却高兴不起来。后来,但科了解到高屋村有制作红苕粉的传统,建议她将红薯加工制作成苕粉,并积极帮助吴汉芬将800余斤红苕粉全部售出,销售金额近万元。

高屋村哪家的山羊出栏了、蜂蜜采割了,甚至是土鸡鸭蛋累积到一定量了,都会找到但科,希望工作队能帮助推销。但科总是来者不拒,不厌其烦,线上线下积极寻找销售渠道,甚至自掏腰包以不低于市场价格向农户先行垫购。据统计,2023年至今,高屋村工作队组织消费帮扶金额超10万元。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但科带领工作队,协调村支两委,奔着问题去、盯着难题改、向着实效求,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发展致富产业、深化乡村治理、解决群众难题,在广袤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注:文中部分村民名字为化名)

通讯员 周铁军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乡村沃土——记武隆区平桥镇高屋村驻村第一书记但科

近日,重庆市教育矫治局收到一封特别的感谢信,来信署名为重庆市武隆区平桥中学校校长邓帮谷。信中写道:您为我们派来了优秀干部但科,他在平桥镇高屋村驻村工作中,创新实施“三礼讲堂”项目,并与平桥中学紧密合作,使法治理念深植于校园生活之中……

但科是重庆市涪陵教育矫治所民警。2023年6月,受市教育矫治局选派,被重庆市委政法委乡村振兴帮扶集团派驻武隆区平桥镇高屋村,担任高屋村驻村第一书记。但科在担任高屋村驻村第一书记期间,组织工作队干部,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充分了解乡风民俗和社情民意,和高屋村村支两委结合高屋村风土人情实际,探索打造了以“为人知礼、遵法守礼、兴村有礼”为核心内容的“三礼讲堂”法治宣传阵地,定期邀请本地乡贤、法律工作者和政法干警,为基层干部、社区群众、校园师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从而总结提炼出一套“乡村党建+三礼讲堂+集体经济”的乡村振兴工作法。

自高屋村“三礼讲堂”开办以来,但科主动联系平桥中学校校长邓帮谷,希望通过“三礼讲堂”,助力学校推动未成年人的法治宣传教育。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5月,“三礼讲堂”分别到平桥中学校开展主题为禁毒、防校园霸凌、防性侵、守护国家安全的法治讲座,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但科同志将‘三礼讲堂’延伸至平桥中学校园,极大地拓展了学校的法治宣传形式和对外宣传阵地,让全校师生收获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有力推动了法治宣传进校园的走深走实。”邓帮谷表示。

2023年,武隆区平桥镇高屋村的脱贫户杨佳慧离婚后,但一直和三个孩子无法见面,对孩子的思念成为她的心病。但科通过走访了解这一情况后,向杨佳慧普及了相关法规,鼓励她找前夫积极沟通,主张自己的权利。

随后,但科专程驱车前往鸭江中学,见到了杨佳慧的三个孩子。当得知孩子们也非常想见母亲后,但科立即折回高屋村,把杨佳慧接到鸭江中学与孩子们团聚。但科还为孩子们送上了学习用品,勉励他们努力学习。

“快点来凉水组,有人堵路了。”3月1日一早,但科接到了平桥镇派出所副所长陈巍的电话。原来,凉水组村民陈全和李志凯因新开水井纠纷导致打井作业的两台施工车辆被堵,无法通行。但科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涉事双方开导劝说,进行法治教育,晓以利害。最终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村民水井得以正常使用。

这一件件被化解的矛盾纠纷是但科坚持普法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他积极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让他们学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合法权益,努力让普法的种子洒满乡村每一个角落。经过一年的努力,但科沉下身子,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切实帮助村民解决了实际问题,获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感谢领导派了但科书记来我们高屋村,但书记为我们村争取到政策扶持,还为我们家新盖了房顶,给我们解决了实际困难,我要给但书记点赞。”1月29日,重庆市教育矫治局政委肖荣宁到高屋村慰问困难党员邓乾均时,邓乾均父亲邓定安激动地对肖荣宁说。

破败的屋顶和精神异常的儿子这两件心事一直困扰着高屋村脱贫户邓定安。2023年7月,但科担任高屋村驻村第一书记后,第一次入户走访,就了解到邓定安家的困难。他回到村办公室将情况与村支两委进行了合计,第一时间向平桥镇政府反馈,协助邓定安申请了D级危房改造。到了年底,房盖翻修完毕,邓定安一家住上了安全的新房。

另一方面,但科积极宣传党的好政策,告诉邓定安其儿子邓乾均未婚未育,符合申请五保户的条件,只要年满60岁,将每月由政府发放补贴,不仅如此,还可以申请入住高屋村幸福苑,包吃包住包就医。这一消息瞬间给邓定安老两口吃上了定心丸,两位老人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但书记是为民办实事的好书记。”高屋村脱贫户村民吴汉芬说。2023年下半年,高屋村脱贫户村民吴汉芬地里的红薯喜获丰收,但看到堆积的红薯她却高兴不起来。后来,但科了解到高屋村有制作红苕粉的传统,建议她将红薯加工制作成苕粉,并积极帮助吴汉芬将800余斤红苕粉全部售出,销售金额近万元。

高屋村哪家的山羊出栏了、蜂蜜采割了,甚至是土鸡鸭蛋累积到一定量了,都会找到但科,希望工作队能帮助推销。但科总是来者不拒,不厌其烦,线上线下积极寻找销售渠道,甚至自掏腰包以不低于市场价格向农户先行垫购。据统计,2023年至今,高屋村工作队组织消费帮扶金额超10万元。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但科带领工作队,协调村支两委,奔着问题去、盯着难题改、向着实效求,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发展致富产业、深化乡村治理、解决群众难题,在广袤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注:文中部分村民名字为化名)

通讯员 周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