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尔共书山城——读《我欲乘风飞去》

时间: 2024-06-2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841

◎ 毛全华

走进山城重庆,你一下子就被她现代而又魔幻的气质所折服,随山就势的建筑群落,上天入地的交通体系……目不暇接的胜景,让你来不及细品这座城市。

除非坐下来读山城之书,更有幸者接触书写山城之人。

翻开资深媒体人许大立先生的报告文学集《我欲乘风飞去》,山坡荒地上搭起的泥屋楼棚拔节出广厦万间,悲壮雄浑的历史中走出一群负重前行的人。这群人托着这座城市以及这座城市的历史向你扑面而来,震撼身心。

你大约不知道重庆在三峡工程中面临的前途抉择。你见过几个一飞冲天斗志昂扬的年轻小伙?你可曾接触旧城改造痛苦蝶变中的工程师?你是否亲眼所见向天要水的人工增雨队伍,还有大国栋梁精益求精的工程院士,以及悬壶济世普救苍生的医学专家?大快朵颐的时候,你应该不会想到三口锅起家的火锅皇后;平凡的日子你更不会体会到家庭被分骨肉远离的万里情思……《我欲乘风飞去》让你身临其境。

开门见山,开卷见人。整本读来,书中每一篇都有个人的生活与梦想。报告文学不管是写人物还是写事件,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都是最重要的表现点。事件里必定有人,人的奋斗、个体命运永远能与读者共鸣,所以报告文学也是人学。这是许大立先生的分享。

读其中任何一篇,都是跟随作家走一段路,历一趟险,穿越精彩人生。

看他选材举重若轻,刀砍斧削。看他资料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看他思路纵横捭阖,却又水到渠成。再看他作家笔下优美的行文,以及艺术家所追求的独特美。假如我来执笔,会如何选材,如何布局,如何开端,又如何收场。再三体味中,读者吸取了智慧、力量、情怀,不止从文章主人公身上,还有几十年扎根山城书写重庆的作家本身。

作家如何平衡自己写爽,读者读爽?我问。

许大立先生说,作家一定要关照读者。作家自己要多读,广见博闻才能写出好文章。写出好文章当然有技巧,他总结了选题、提纲和交谈、深入现场等十个独门技巧。他还分享了大智若愚出大成果的“笨功夫”。一个朋友把他的作品剪辑起来汇成一大本,细心揣摩运用其中的方法。年轻人往往自以为聪明,总想别出心裁,或许就差这点笨功夫。

我想作家首先要自洽,要有自娱自乐精神。

几乎每一篇文章刚写完,作家都会珍视如亲生子女。然而过一段时间再翻出来看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轻者会问自己当时写的什么玩意儿?重者甚至陌生到不敢认亲。出现这种情况于作家是悲是喜?悲的是,当初满怀激情和梦想急躁地推出作品,却被现实回馈以无情地打击。喜的是,作家进步了,成长了,眼光高远了,有勇气否定以前的自己了。

所以,作家能把经过岁月洗礼的作品集结成书,比如《我欲乘风飞去》收录的文章从1984年到2020年,经过36年的沉淀,是真爱,是真实力,是真丰收,何况这些文章得过那么多大奖。

写人就离不开历史。文章里人物有自己的性格和命运,有他们自己的故事,那也是时代的故事,历史的故事。所以通讯作品其实是在记录历史。对于历史,许大立先生说,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诚如诗人大窗所说,文字,可以记录历史,留给读者和未来。我仿佛看到刀笔吏的责任。

我想作家是一群幸福的人。他们写文章,在现实世界之上创造了多维的世界。他们为自己的创造而幸福。然而,当他们关注多维世界里人物的命运时,又把自己拉回到了现实,充满悲悯。

现实的世界是百年风云变幻,中国从破败落后到大国崛起。现实是两江,巴渝,山城,重庆。现实是本书镜头聚焦所在,是一群活生生的山城人民,他们都在书写山城重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哦,《我欲乘风飞去》,不是《我欲乘风归去》。

——我欲乘风飞去,与尔共济两江,与尔共书山城!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人大监察法制委)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与尔共书山城——读《我欲乘风飞去》

◎ 毛全华

走进山城重庆,你一下子就被她现代而又魔幻的气质所折服,随山就势的建筑群落,上天入地的交通体系……目不暇接的胜景,让你来不及细品这座城市。

除非坐下来读山城之书,更有幸者接触书写山城之人。

翻开资深媒体人许大立先生的报告文学集《我欲乘风飞去》,山坡荒地上搭起的泥屋楼棚拔节出广厦万间,悲壮雄浑的历史中走出一群负重前行的人。这群人托着这座城市以及这座城市的历史向你扑面而来,震撼身心。

你大约不知道重庆在三峡工程中面临的前途抉择。你见过几个一飞冲天斗志昂扬的年轻小伙?你可曾接触旧城改造痛苦蝶变中的工程师?你是否亲眼所见向天要水的人工增雨队伍,还有大国栋梁精益求精的工程院士,以及悬壶济世普救苍生的医学专家?大快朵颐的时候,你应该不会想到三口锅起家的火锅皇后;平凡的日子你更不会体会到家庭被分骨肉远离的万里情思……《我欲乘风飞去》让你身临其境。

开门见山,开卷见人。整本读来,书中每一篇都有个人的生活与梦想。报告文学不管是写人物还是写事件,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都是最重要的表现点。事件里必定有人,人的奋斗、个体命运永远能与读者共鸣,所以报告文学也是人学。这是许大立先生的分享。

读其中任何一篇,都是跟随作家走一段路,历一趟险,穿越精彩人生。

看他选材举重若轻,刀砍斧削。看他资料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看他思路纵横捭阖,却又水到渠成。再看他作家笔下优美的行文,以及艺术家所追求的独特美。假如我来执笔,会如何选材,如何布局,如何开端,又如何收场。再三体味中,读者吸取了智慧、力量、情怀,不止从文章主人公身上,还有几十年扎根山城书写重庆的作家本身。

作家如何平衡自己写爽,读者读爽?我问。

许大立先生说,作家一定要关照读者。作家自己要多读,广见博闻才能写出好文章。写出好文章当然有技巧,他总结了选题、提纲和交谈、深入现场等十个独门技巧。他还分享了大智若愚出大成果的“笨功夫”。一个朋友把他的作品剪辑起来汇成一大本,细心揣摩运用其中的方法。年轻人往往自以为聪明,总想别出心裁,或许就差这点笨功夫。

我想作家首先要自洽,要有自娱自乐精神。

几乎每一篇文章刚写完,作家都会珍视如亲生子女。然而过一段时间再翻出来看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轻者会问自己当时写的什么玩意儿?重者甚至陌生到不敢认亲。出现这种情况于作家是悲是喜?悲的是,当初满怀激情和梦想急躁地推出作品,却被现实回馈以无情地打击。喜的是,作家进步了,成长了,眼光高远了,有勇气否定以前的自己了。

所以,作家能把经过岁月洗礼的作品集结成书,比如《我欲乘风飞去》收录的文章从1984年到2020年,经过36年的沉淀,是真爱,是真实力,是真丰收,何况这些文章得过那么多大奖。

写人就离不开历史。文章里人物有自己的性格和命运,有他们自己的故事,那也是时代的故事,历史的故事。所以通讯作品其实是在记录历史。对于历史,许大立先生说,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诚如诗人大窗所说,文字,可以记录历史,留给读者和未来。我仿佛看到刀笔吏的责任。

我想作家是一群幸福的人。他们写文章,在现实世界之上创造了多维的世界。他们为自己的创造而幸福。然而,当他们关注多维世界里人物的命运时,又把自己拉回到了现实,充满悲悯。

现实的世界是百年风云变幻,中国从破败落后到大国崛起。现实是两江,巴渝,山城,重庆。现实是本书镜头聚焦所在,是一群活生生的山城人民,他们都在书写山城重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哦,《我欲乘风飞去》,不是《我欲乘风归去》。

——我欲乘风飞去,与尔共济两江,与尔共书山城!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人大监察法制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