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行囊——读《我想抱抱你》

时间: 2024-07-0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9203

◎ 李立峰

“莎姐”是什么?

“莎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莎姐”是重庆检察机关举三级院之力,以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为导向,打造的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工作品牌。

儿童文学作家曾维惠新书《我想抱抱你》,分逃离、冷战、反思、接纳四个篇章,全景再现了重庆检察机关“莎姐”检察官真实的办案场景,生动讲述了“莎姐”检察官杰出代表赵晓菁如何帮助“问题少年”重启人生,如何与叛逆的儿子和好如初的暖心故事。

全书的故事来源于“莎姐”真实的办案场景,富有生活气息、时代气息、乡土气息。情节冲突扣人心弦,一波三折,让人如临其境,经常代入其中。人物刻画细腻,性格鲜明,立体鲜活。乡景描写言简意赅,语言优美,灵动隽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少年普法读物和文学读品,是家长了解孩子、走近孩子的沟通宝典,更是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普法读物。

以书中的主角赵晓菁为例。她是主城一名基层检察官,年近四十,一头短发,偏瘦,身材单薄,典型的好强、独立、能干的重庆女子形象。她心怀大爱,热爱工作,责任心强,一心扑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工作上无可挑剔,妥妥的正能量,正是一线平凡而又忙碌的检察官的真实写照。

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赵晓菁,也是一个十一岁男孩的妈妈。儿子上小学五年级,聪明、懂事、爱思考,却因父亲在执行任务中因公殉职、母亲又忘我工作疏于陪伴而性情大变,变得敏感、叛逆,甚至故意为难妈妈。面对自己叛逆的孩子,作为检察官的她也时常生出无力感,甚至一度无法调和工作与生活的矛盾。

如何走出亲子困境?这个话题始终牵动着读者的神经和阅读欲望。紧锣密鼓的情节,环环相扣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如泉水涌来。而走出困境的赵晓菁,却又无意间成为我们每一位普通家长的缩影。

《我想抱抱你》这本书是作者扎根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检察院,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为背景创作的,以点带面展示重庆“莎姐”工作品牌。作为一位检察人,特别是“莎姐”品牌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对此充满期待。如果把法治比作一条大河,未检工作就是一条干流的支流,像一条涓涓细流。这条溪流能够被作家关注,该是何等的幸运!我更期待的是,“莎姐”工作品牌在作家笔下是如何呈现的。

读完全书,感慨良多。原来检察故事可以这样讲,原来检察品牌可以这样走进千家万户,原来写作可以这样实现从法言法语到群众语言、文学语言的转化。日常,我们办了那么多的案子,每一个案子都是新闻的富矿、文学的源泉。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我想抱抱你》的方法,推动检察宣传、检察文学进入一片新天地,展现一番大作为。

作为一名十二岁、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父亲,看完这本书之后,产生迫不及待与孩子交流的冲动。我想,交流的话题就叫青春的行囊装什么?

青春的行囊装善良。书中的文浩原本品学兼优,为引起检察官妈妈的注意,在校园制造了一起抢劫案件,抢了同学的一包纸巾。石海从被醉酒的爸爸大骂,到萌发去学校欺负女生。书中两个情节都说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善良与邪恶并存。为人父母也好,家校教育也罢,唯有唤醒孩子心中的善,才能防范孩子心中的恶。青春期的孩子,本性并不坏,倘若及时加强引导,及时伸出援手,孩子就能一直善良。

青春的行囊装大爱。书中石海的父亲,在妻子离家出走后借酒浇愁,把诸多不如意的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常无端被打,对父亲产生仇恨和报复心理。两人之所以互相伤害,原因都在于,不懂得如何爱,如何施于爱、付出爱。其实,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需要训练,需要双向奔赴。都说美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一生治愈,正说明爱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让孩子生活在爱的滋养里,仇恨的种子才不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青春的行囊装梦想。孩子在青春期叛逆,对未来迷茫,不晓得为什么学习,整天浑浑噩噩,通常是因为心中没有梦想,没有目标。一个心怀理想的人,是无法阻挡的。为人父母,就是要点燃孩子心中的理想之火、梦想之火、奋斗之火,让孩子选好参照物,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拼搏,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文浩也好,石海也好,都是在检察官的引导下,参与到“莎姐”检察官的工作中后,才让亲子关系从对抗到和解、从寒冰到亲密的,并从中找到了身边的参照,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从此人生开窍,步入正轨。

相信每一个打开此书的人,都会开卷有益。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检察院)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青春的行囊——读《我想抱抱你》

◎ 李立峰

“莎姐”是什么?

“莎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莎姐”是重庆检察机关举三级院之力,以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为导向,打造的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工作品牌。

儿童文学作家曾维惠新书《我想抱抱你》,分逃离、冷战、反思、接纳四个篇章,全景再现了重庆检察机关“莎姐”检察官真实的办案场景,生动讲述了“莎姐”检察官杰出代表赵晓菁如何帮助“问题少年”重启人生,如何与叛逆的儿子和好如初的暖心故事。

全书的故事来源于“莎姐”真实的办案场景,富有生活气息、时代气息、乡土气息。情节冲突扣人心弦,一波三折,让人如临其境,经常代入其中。人物刻画细腻,性格鲜明,立体鲜活。乡景描写言简意赅,语言优美,灵动隽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少年普法读物和文学读品,是家长了解孩子、走近孩子的沟通宝典,更是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普法读物。

以书中的主角赵晓菁为例。她是主城一名基层检察官,年近四十,一头短发,偏瘦,身材单薄,典型的好强、独立、能干的重庆女子形象。她心怀大爱,热爱工作,责任心强,一心扑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工作上无可挑剔,妥妥的正能量,正是一线平凡而又忙碌的检察官的真实写照。

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赵晓菁,也是一个十一岁男孩的妈妈。儿子上小学五年级,聪明、懂事、爱思考,却因父亲在执行任务中因公殉职、母亲又忘我工作疏于陪伴而性情大变,变得敏感、叛逆,甚至故意为难妈妈。面对自己叛逆的孩子,作为检察官的她也时常生出无力感,甚至一度无法调和工作与生活的矛盾。

如何走出亲子困境?这个话题始终牵动着读者的神经和阅读欲望。紧锣密鼓的情节,环环相扣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如泉水涌来。而走出困境的赵晓菁,却又无意间成为我们每一位普通家长的缩影。

《我想抱抱你》这本书是作者扎根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检察院,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为背景创作的,以点带面展示重庆“莎姐”工作品牌。作为一位检察人,特别是“莎姐”品牌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对此充满期待。如果把法治比作一条大河,未检工作就是一条干流的支流,像一条涓涓细流。这条溪流能够被作家关注,该是何等的幸运!我更期待的是,“莎姐”工作品牌在作家笔下是如何呈现的。

读完全书,感慨良多。原来检察故事可以这样讲,原来检察品牌可以这样走进千家万户,原来写作可以这样实现从法言法语到群众语言、文学语言的转化。日常,我们办了那么多的案子,每一个案子都是新闻的富矿、文学的源泉。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我想抱抱你》的方法,推动检察宣传、检察文学进入一片新天地,展现一番大作为。

作为一名十二岁、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父亲,看完这本书之后,产生迫不及待与孩子交流的冲动。我想,交流的话题就叫青春的行囊装什么?

青春的行囊装善良。书中的文浩原本品学兼优,为引起检察官妈妈的注意,在校园制造了一起抢劫案件,抢了同学的一包纸巾。石海从被醉酒的爸爸大骂,到萌发去学校欺负女生。书中两个情节都说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善良与邪恶并存。为人父母也好,家校教育也罢,唯有唤醒孩子心中的善,才能防范孩子心中的恶。青春期的孩子,本性并不坏,倘若及时加强引导,及时伸出援手,孩子就能一直善良。

青春的行囊装大爱。书中石海的父亲,在妻子离家出走后借酒浇愁,把诸多不如意的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常无端被打,对父亲产生仇恨和报复心理。两人之所以互相伤害,原因都在于,不懂得如何爱,如何施于爱、付出爱。其实,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需要训练,需要双向奔赴。都说美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一生治愈,正说明爱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让孩子生活在爱的滋养里,仇恨的种子才不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青春的行囊装梦想。孩子在青春期叛逆,对未来迷茫,不晓得为什么学习,整天浑浑噩噩,通常是因为心中没有梦想,没有目标。一个心怀理想的人,是无法阻挡的。为人父母,就是要点燃孩子心中的理想之火、梦想之火、奋斗之火,让孩子选好参照物,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拼搏,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文浩也好,石海也好,都是在检察官的引导下,参与到“莎姐”检察官的工作中后,才让亲子关系从对抗到和解、从寒冰到亲密的,并从中找到了身边的参照,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从此人生开窍,步入正轨。

相信每一个打开此书的人,都会开卷有益。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