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泪水

时间: 2024-09-2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990

◎ 徐 晶

八岁那年,一个夏日的午后,我随母亲一起去山里的玉米田掰玉米。

炙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我们穿梭在高高的绿绿的玉米秆间,很快就掰了小半袋玉米。母亲急着要去另一片田地劳作,去往那里的路与回家的路是完全不同的方向。于是,把玉米背回家的任务,就落在了我小小的肩膀上。母亲帮我把玉米袋子扶到背上,简单叮嘱几句后,目光坚定地看了看我,便匆匆忙忙离开了。

玉米田地在低处,抬头一望,周围都是长满庄稼的坡,坡道不是很长,但对于小小的我来说,又长又陡。

我背着玉米尽量平稳地走着,起初还算顺利。爬到中途,我就累得气喘吁吁,脚下的土地也似乎故意与我作对,变得尤其松软,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两只鞋子一次次深陷黄土,落下的步子东一脚西一脚。汗水顺着额头一滴一滴滑落,落在干涸的土地上,瞬间就被吸收,不留一点痕迹。

爬了一会儿,我感到筋疲力尽,心跳不由得加速,小腿肌肉酸胀不已,双腿如同灌了铅。顾不上脚底的庄稼,我连人带玉米袋重重地瘫坐在半坡上,滚烫的土地使我更加难安。休息片刻后,我一只手撑住地面,另一只手揪住袋口,试图再次站起来,但双脚却被地面牢牢吸住,松软的土地无法支撑更松软的我,我根本无法站起身来,更别说爬坡了。

尝试了几次无果,一瞬间,委屈、疲惫、无助纷涌而来,我终于哭了出来,扯开嗓子嚎啕大哭,泪水混杂着汗水滚滚而下,我用粘满泥土的手,一次又一次地擦着眼泪。不知哭了多久,哭到太阳似乎快要落山,哭到土地不再发烫。身边空无一人,我意识到没有人能帮我。想到母亲对我的期许,想起了母亲信任的目光,如果我再不回去,家里人就会迟迟吃不到晚饭。我唯有自己站起来一步一步往回走,这一次我终于成功了。我站了起来,一鼓作气地爬完了整道坡,来到了平缓的公路上。

那一刻,我禁不住又一次哭了出来,这一次是喜极而泣。终于,我把半袋玉米背回了家。

母亲回来后,我没有讲述我哭的经过。多年以后,我们忆苦思甜谈论起儿时,我说起这件事,本以为母亲不知道我哭,不承想,母亲说:“我听到了你哭,孩子,我走了好远好远还能听见你哭,可那个时候,我一心想着去另一块田地……”再次提及,母亲满脸歉意和后悔,反复说:“那个时候咋就那么忙呢,我为什么没先把玉米背到公路上再走……”说着说着,我们娘俩都在笑声中红了眼睛,母亲是内疚自责,而我则是感慨万千。

原来,这么多年,母亲一直为这件事而自责。我没有埋怨过母亲,从来没有。反而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苦,让我更加理解父母的不易,也让我在日后更加尊重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农民们。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天下所有农民的汗水滋养着大地,也滋养着我们的生活。

这段童年经历,虽以泪水开始,却以坚强和成长结束。它教会了我无论何时面对困难,只要坚持不放弃,总会有希望。时至今日,那个田间艰难行走的小身影,那份在泪光中闪烁的坚持,依旧是我人生旅途中尤为宝贵的财富……

  (作者系自由职业者)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成长的泪水

◎ 徐 晶

八岁那年,一个夏日的午后,我随母亲一起去山里的玉米田掰玉米。

炙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我们穿梭在高高的绿绿的玉米秆间,很快就掰了小半袋玉米。母亲急着要去另一片田地劳作,去往那里的路与回家的路是完全不同的方向。于是,把玉米背回家的任务,就落在了我小小的肩膀上。母亲帮我把玉米袋子扶到背上,简单叮嘱几句后,目光坚定地看了看我,便匆匆忙忙离开了。

玉米田地在低处,抬头一望,周围都是长满庄稼的坡,坡道不是很长,但对于小小的我来说,又长又陡。

我背着玉米尽量平稳地走着,起初还算顺利。爬到中途,我就累得气喘吁吁,脚下的土地也似乎故意与我作对,变得尤其松软,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两只鞋子一次次深陷黄土,落下的步子东一脚西一脚。汗水顺着额头一滴一滴滑落,落在干涸的土地上,瞬间就被吸收,不留一点痕迹。

爬了一会儿,我感到筋疲力尽,心跳不由得加速,小腿肌肉酸胀不已,双腿如同灌了铅。顾不上脚底的庄稼,我连人带玉米袋重重地瘫坐在半坡上,滚烫的土地使我更加难安。休息片刻后,我一只手撑住地面,另一只手揪住袋口,试图再次站起来,但双脚却被地面牢牢吸住,松软的土地无法支撑更松软的我,我根本无法站起身来,更别说爬坡了。

尝试了几次无果,一瞬间,委屈、疲惫、无助纷涌而来,我终于哭了出来,扯开嗓子嚎啕大哭,泪水混杂着汗水滚滚而下,我用粘满泥土的手,一次又一次地擦着眼泪。不知哭了多久,哭到太阳似乎快要落山,哭到土地不再发烫。身边空无一人,我意识到没有人能帮我。想到母亲对我的期许,想起了母亲信任的目光,如果我再不回去,家里人就会迟迟吃不到晚饭。我唯有自己站起来一步一步往回走,这一次我终于成功了。我站了起来,一鼓作气地爬完了整道坡,来到了平缓的公路上。

那一刻,我禁不住又一次哭了出来,这一次是喜极而泣。终于,我把半袋玉米背回了家。

母亲回来后,我没有讲述我哭的经过。多年以后,我们忆苦思甜谈论起儿时,我说起这件事,本以为母亲不知道我哭,不承想,母亲说:“我听到了你哭,孩子,我走了好远好远还能听见你哭,可那个时候,我一心想着去另一块田地……”再次提及,母亲满脸歉意和后悔,反复说:“那个时候咋就那么忙呢,我为什么没先把玉米背到公路上再走……”说着说着,我们娘俩都在笑声中红了眼睛,母亲是内疚自责,而我则是感慨万千。

原来,这么多年,母亲一直为这件事而自责。我没有埋怨过母亲,从来没有。反而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苦,让我更加理解父母的不易,也让我在日后更加尊重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农民们。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天下所有农民的汗水滋养着大地,也滋养着我们的生活。

这段童年经历,虽以泪水开始,却以坚强和成长结束。它教会了我无论何时面对困难,只要坚持不放弃,总会有希望。时至今日,那个田间艰难行走的小身影,那份在泪光中闪烁的坚持,依旧是我人生旅途中尤为宝贵的财富……

  (作者系自由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