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天井

时间: 2019-10-1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0155

天井是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围成的一块露天的中间空地,因光线被高屋围墙挡着,显得有点黑,从高处往下看,就像天底下的一口井,很是形象。

有点年份的老宅子,一般都会有一个天井。天井一般为单进,坐北朝南的是正屋,两边是厢房,正屋对面的围墙或房屋中间有一个大门,这便是天井的出入口,也是通风口。孩子上学放学,父辈晨耕暮归,东家亲戚迎来送往,西家匠人外出揽工……都必须通过这要道。

院子越大,天井往往越大。一个天井就是一个世界,就像一个收纳箱,把一院子人的吃穿住行,人来客往,喜怒哀乐等统统收集在里面。

天井是乘凉的地方。夏夜,人们收工回家,早早的就在铺着青石板的天井洒上水,水迅速被滚烫的地面吸干,不多一会儿,地面就凉了。吃过饭,在天井里支上一张竹床,躺上一家老少;安一条长凳,坐上三五个人;还有折叠躺椅,矮板凳,哪里凉快,就往哪里放。夜空湛蓝,仰头是满天星斗,月光如水。人们摇着蒲扇,抽着旱烟,磕着炒胡豆炒豌豆,话着家常;一缕缕槐花香被风从山坡外送来,穿过围墙,漫过天井,馨香在天井里打着回旋,所有的燥热就一下子荡然无存了。

天井是生活的窗口,黄土墙鱼鳞瓦围成的天井中央,往往有口老井,井边总有洗不完的东西,每天人们在井边淘菜洗衣,一只吊桶悬在井口,扑通一声,吊桶放下井,拉绳一荡,吊桶在井里翻个跟斗,一桶水就满了,打水人再左手一把,右手一把,交替着将一桶水拉上来,哗一声把水倒入洗衣盆里,淘菜缸里,于是天井里就回响着搓衣板的洗刷声,倒淘菜水的哗哗声,妇女拧被单差点笑岔气的嘻嘻、哈哈声……

天井是雨的大门,暴雨来临时,坐在屋檐下,看风携带着大雨,哗,一阵急,哗,一阵缓;雨从天上倒入天井,屋檐上便悬着无数根线,你会听见雨的脚步在天井里奔跑,跳跃,一会儿过来,回响一会儿过去;声声切切,像千军万马;滴滴答答,像弹着一曲古琴。

天井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孩子在天井里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玩泥巴。

天井是展示才艺的舞台,伯伯婶婶在天井里织毛衣、纳鞋底,补衣服,遍箩筐。

四季里,在天井里可以看见梧桐、兰花、日光、月光,炊烟袅袅;可以听见鸟鸣,鸡叫,风声、雨声、蛐蛐声声。

老人常说:“人要沾地气才健康”。天井坝是泥石做的,有泥土的气息,有厚朴而宁静的美。泥土能接通人与自然,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让松涛,风吟,水声、虫鸣都涌进来,让人沾上自然的味道……

可是,现在有天井的房子已经不多见了,许多住在老宅子里的村民都搬到了城里,住在用钢筋水泥做的现代建筑里,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有二三十层。人们在休息的时候,只能趴在窗前,透过窗户孔看外面的世界,或者坐在电脑前,在虚拟的网络中游戏。邻里之间互不相识,老死不相往来。

一个假日,我到走马古镇,看见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黄土夯的墙,黄泥烧制的瓦,青石板嵌铺的天井,天井里照样有一口古井。这座院子栉风沐雨,显出古朴雅致的样子,在时光里静默,像一幅老画。我走进天井,端一根板凳坐在屋檐下听风,风是从山坡外的的松林吹过来的,经过开满橘子花的树梢,掠过鸟的翅膀,继而从天井钻进来,风过之处,仿佛带笛行走,打着一个个悠长悠长的呼哨。

面对这一个天井,城市的现在与村庄的历史仿佛被续上了。隔着时光的长河,我看见了故乡的天井,阳光洒在天井旁的井沿上,在井水里投下迷离的光影;一只猫在挂着红辣椒的檐下晒太阳,几只蝴蝶,翩翩的在墙角的兰花间流连;有下雨时,雨珠滴滴答答地落下来,敲打着青石板,或者从屋檐淅淅沥沥地串成线,汇入天井。此时我仿佛觉得,整个故乡的记忆,都汇在这样的天井里。

为什么在这样的古镇里,还保存着这些朴素的宅子?是这样的建筑凝聚着人民的智慧吗?其实,这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建筑,这是人们精神的远方,是远方的故园。而今,住在院子里的人都搬迁了,但这天井还在,那些逝去的时光还在,这四合院围成的天井,盛放着人们流浪的乡愁。

作者 郭和贵 单位 沙坪坝区教育考试院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古镇天井

天井是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围成的一块露天的中间空地,因光线被高屋围墙挡着,显得有点黑,从高处往下看,就像天底下的一口井,很是形象。

有点年份的老宅子,一般都会有一个天井。天井一般为单进,坐北朝南的是正屋,两边是厢房,正屋对面的围墙或房屋中间有一个大门,这便是天井的出入口,也是通风口。孩子上学放学,父辈晨耕暮归,东家亲戚迎来送往,西家匠人外出揽工……都必须通过这要道。

院子越大,天井往往越大。一个天井就是一个世界,就像一个收纳箱,把一院子人的吃穿住行,人来客往,喜怒哀乐等统统收集在里面。

天井是乘凉的地方。夏夜,人们收工回家,早早的就在铺着青石板的天井洒上水,水迅速被滚烫的地面吸干,不多一会儿,地面就凉了。吃过饭,在天井里支上一张竹床,躺上一家老少;安一条长凳,坐上三五个人;还有折叠躺椅,矮板凳,哪里凉快,就往哪里放。夜空湛蓝,仰头是满天星斗,月光如水。人们摇着蒲扇,抽着旱烟,磕着炒胡豆炒豌豆,话着家常;一缕缕槐花香被风从山坡外送来,穿过围墙,漫过天井,馨香在天井里打着回旋,所有的燥热就一下子荡然无存了。

天井是生活的窗口,黄土墙鱼鳞瓦围成的天井中央,往往有口老井,井边总有洗不完的东西,每天人们在井边淘菜洗衣,一只吊桶悬在井口,扑通一声,吊桶放下井,拉绳一荡,吊桶在井里翻个跟斗,一桶水就满了,打水人再左手一把,右手一把,交替着将一桶水拉上来,哗一声把水倒入洗衣盆里,淘菜缸里,于是天井里就回响着搓衣板的洗刷声,倒淘菜水的哗哗声,妇女拧被单差点笑岔气的嘻嘻、哈哈声……

天井是雨的大门,暴雨来临时,坐在屋檐下,看风携带着大雨,哗,一阵急,哗,一阵缓;雨从天上倒入天井,屋檐上便悬着无数根线,你会听见雨的脚步在天井里奔跑,跳跃,一会儿过来,回响一会儿过去;声声切切,像千军万马;滴滴答答,像弹着一曲古琴。

天井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孩子在天井里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玩泥巴。

天井是展示才艺的舞台,伯伯婶婶在天井里织毛衣、纳鞋底,补衣服,遍箩筐。

四季里,在天井里可以看见梧桐、兰花、日光、月光,炊烟袅袅;可以听见鸟鸣,鸡叫,风声、雨声、蛐蛐声声。

老人常说:“人要沾地气才健康”。天井坝是泥石做的,有泥土的气息,有厚朴而宁静的美。泥土能接通人与自然,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让松涛,风吟,水声、虫鸣都涌进来,让人沾上自然的味道……

可是,现在有天井的房子已经不多见了,许多住在老宅子里的村民都搬到了城里,住在用钢筋水泥做的现代建筑里,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有二三十层。人们在休息的时候,只能趴在窗前,透过窗户孔看外面的世界,或者坐在电脑前,在虚拟的网络中游戏。邻里之间互不相识,老死不相往来。

一个假日,我到走马古镇,看见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黄土夯的墙,黄泥烧制的瓦,青石板嵌铺的天井,天井里照样有一口古井。这座院子栉风沐雨,显出古朴雅致的样子,在时光里静默,像一幅老画。我走进天井,端一根板凳坐在屋檐下听风,风是从山坡外的的松林吹过来的,经过开满橘子花的树梢,掠过鸟的翅膀,继而从天井钻进来,风过之处,仿佛带笛行走,打着一个个悠长悠长的呼哨。

面对这一个天井,城市的现在与村庄的历史仿佛被续上了。隔着时光的长河,我看见了故乡的天井,阳光洒在天井旁的井沿上,在井水里投下迷离的光影;一只猫在挂着红辣椒的檐下晒太阳,几只蝴蝶,翩翩的在墙角的兰花间流连;有下雨时,雨珠滴滴答答地落下来,敲打着青石板,或者从屋檐淅淅沥沥地串成线,汇入天井。此时我仿佛觉得,整个故乡的记忆,都汇在这样的天井里。

为什么在这样的古镇里,还保存着这些朴素的宅子?是这样的建筑凝聚着人民的智慧吗?其实,这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建筑,这是人们精神的远方,是远方的故园。而今,住在院子里的人都搬迁了,但这天井还在,那些逝去的时光还在,这四合院围成的天井,盛放着人们流浪的乡愁。

作者 郭和贵 单位 沙坪坝区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