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他20年参与侦破涉拐案300多起

时间: 2020-08-28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966

  春节前,我市某区一乡村,多年未育的王新(化名)沉浸在“添丁”的喜庆中,一群“不速之客”的到访打破了这虚假的和谐。身着警服的中年男子看过孩子的出生证明,接连几个问题,让原本还故作镇定的王新夫妇慌了神。原来,多年未生育的二人花钱“领养”了一个孩子,为了瞒天过海,还伪造了孩子的出生证明。

  一起拐卖儿童案就此告破,这名中年警察正是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打拐英雄樊劲松。

  今年48岁的樊劲松,现任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拐卖案件侦查支队副支队长,从事打拐工作20年来,参与侦破涉拐案件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0余人,解救被拐骗拐卖妇女儿童400余人;建立被拐儿童DNA采集比对绿色通道;牵头参与的23起成功案例被央视“今日说法”“等着我”栏目录制播出。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称号,获评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也许是职业属性使然,也许是一个父亲的本能,樊劲松对拐卖儿童深恶痛绝。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每一次案件告破,他都无法忘记那些孩子乖巧的脸庞和尚未理解世事的清澈眼神。尽管每一次破案,只是他职业生涯中一长串数字中的一个“1”,但不管是第300起,还是第1起,背后都是孩子的命运、家庭的幸福,都是他从警、打拐的初心。

  他参与破获的案件被拍成电影

  樊劲松说:“我是一名父亲,我太能理解失去孩子的痛苦了。”打击人口拐卖,是他的工作,但他从来没有将它仅仅作为工作来完成,而是带着为人父母的同理心,用真情真意帮助孩子回家。2009年,为了更好地帮助被拐的孩子寻亲,樊劲松开创了警方与公益组织合作的先例。截至目前,樊劲松已与打拐志愿者一起找回了101个孩子,其中不包括家属或被拐者直接向警方求助寻亲成功的案例。

  樊劲松究竟帮助了多少孩子回家?“前些年很火的电影《失孤》中,除了刘德华饰演角色的案例,其他案例都是我们办理的。”樊劲松说,电影中井柏然饰演角色的原型,是个女孩子,20多年前,5岁多的时候,她在一个暴雨天走出家门后,被人掳走。

  女孩虽然只有5岁,但却清晰地记得,家门外有一片竹林,有一座吊桥。20多年后,她联系到打拐志愿者,希望找到亲生父母,这段记忆也成了最重要的线索。

  “当时我们难以置信,5岁能有这样清晰的记忆吗?”樊劲松介绍,女孩被拐后,一直想回家,所以这么多年,她都刻意强化这段记忆,20多年未曾忘却。竹林、吊桥,这个片段让樊劲松陷入沉思,他和同事们详细地分析了具备这些特点的区域,然后将排查方向定在了渝东北。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走访调查,民警在巫溪找到了类似的场景。经询问,当地果然有一家多年前走丢了一个女孩。最终,经过DNA比对,女孩找到了亲生父母。认亲那一天,母女俩抱头痛哭,令人动容。

  这样的场景,贯穿了樊劲松整个职业生涯。2011年11月3日,南川区一刚出生的婴儿被盗,樊劲松连续工作5天,抓获犯罪嫌疑人,安全解救被拐婴儿;2014年国庆前,樊劲松帮助被拐至重庆16年的男子漆将来回到贵州老家;2015年春节,他又帮助被拐至福建35年的黄良山找到了重庆潼南的亲人,让其89岁的老母亲圆了夙愿。

  “很多案件,都是悲喜交加”

  “为什么大家对人口拐卖深恶痛绝,正因为它对孩子、对家庭的伤害是深远而不可逆的。罪恶之花,从孩子离开的那一天开始,就牢牢地生根、发芽。”樊劲松的打拐故事中,有团聚的喜悦,也有很多求而不得的无奈,天人相隔的遗憾,甚至是找到但无法“找回”的唏嘘。

  “电影《失孤》中刘德华那个角色的原型叫郭刚堂。”樊劲松介绍,郭刚堂数十年倾家荡产地寻找,但至今未找到。就在去年,郭刚堂满心欢喜地告诉他,自己在网上找到一个孩子,和自己孩子走失的经历很像。

  “我觉得太顺利,有点不对劲。”樊劲松很快联系到对方,几个问题下来,对方就露出了马脚。他确实是个孤儿,很想有父亲,看了郭刚堂的经历,就想冒认,享受下亲情。

  樊劲松有些愤怒,但对方的话却又让他感到无奈。最后,这个可怜的孩子向失孤的父亲道了歉,两人都痛哭流涕。

  “很多案件,都是悲喜交加。”樊劲松说,遗弃、拐卖,并不是找到就能抚平的伤痕。1977年,合川一对父母遗弃了自己的孩子小唐,40多年后,父母想要找回孩子。经过多方调查,2019年10月樊劲松了解到,孩子当年被遗弃后,被卖到了河南。遗憾的是,小唐已于2017年4月因病去世。

  稍感欣慰的是,小唐已经成家,还和妻子育有一个儿子。“我本来想,找不到小唐,找到小唐的儿子也好。”但令樊劲松意外的是,联系到小唐的妻子后,对方十分冷漠,甚至根本不愿认亲。

  樊劲松没有放弃,找到小唐的妻子问家常,聊亲情,小心翼翼地找原因。很久之后,小唐的妻子哭着道出原委:小唐生前一直想找到亲生父母,想问他们一句:“当年你们为什么要遗弃我?”但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深爱丈夫的她或许是“恨”屋及乌,对从未谋面的公婆有怨念。最后,在樊劲松的努力下,小唐的儿子和爷爷奶奶相认了。

  樊劲松说,还有一些案例中,孩子已经完全融入养父母的家庭,对亲生父母没有一点感情。而这些父母,找了一辈子孩子,最终的选择只能是:远远地看着孩子,他能幸福就满足了。

  宁可找错也不能放过一丝希望

  2018年,大足双桥经开区,市刑侦总队一场寻亲宣传活动正在居民们的簇拥下热闹地进行着。台上,早年走失的女孩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找到亲人。

  “我晓得有家人和你说的很像!”台下有观众提供了一条线索,称有可能自己的邻居就是女孩的家人。宁可找错,也不能放过一丝希望,樊劲松和同事们立即着手进行了调查,经过DNA对比,那名观众的邻居真是女孩的亲生父母。

  “听起来像段子,但却是真实案例,这也是我们要把宣传做到乡镇、农村去的原因。”樊劲松说,长年从事打拐工作的经验告诉他,上个世纪人口拐卖案件高发地,普遍集中在农村。

  怎样让目标人群能够接受到防范人口拐卖、寻找失联亲人的宣传信息呢?樊劲松认为,即使是在手机网络如此强大的今天,在农村仍有一部分人不上网,不看电视。所以,他们必须将宣传送到村民家门口,并口口相传。

  樊劲松还牵头制定了《重庆市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工作规定(试行)》《重庆市公安局挂牌督办拐卖案件规定(试行)》《重庆市公安机关协助查找失踪儿童快速反应联动工作机制(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针对儿童失踪失联一律立案并按命案机制开展工作,为我市打拐防拐工作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在这套机制的指导下,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走失儿童被拐的可能性,拐卖案件发案逐年减少,人员失踪失联通过命案机制开展工作每年还破获命案多起。

  “和父母走散之后的最佳做法是什么?站在原地不动!”每年的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以及“春运”期间,樊劲松和同事们都会在街头或走进校园,对群众进行防拐常识宣传。他还创新运用新媒体,创建“回家旅程”打拐微博,利用互联网开展反拐宣传,并及时回应网民需求。

  樊劲松说,他会时刻守护被拐骗拐卖妇女儿童回家的路!

记者 李 亚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他20年参与侦破涉拐案300多起

  春节前,我市某区一乡村,多年未育的王新(化名)沉浸在“添丁”的喜庆中,一群“不速之客”的到访打破了这虚假的和谐。身着警服的中年男子看过孩子的出生证明,接连几个问题,让原本还故作镇定的王新夫妇慌了神。原来,多年未生育的二人花钱“领养”了一个孩子,为了瞒天过海,还伪造了孩子的出生证明。

  一起拐卖儿童案就此告破,这名中年警察正是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打拐英雄樊劲松。

  今年48岁的樊劲松,现任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拐卖案件侦查支队副支队长,从事打拐工作20年来,参与侦破涉拐案件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0余人,解救被拐骗拐卖妇女儿童400余人;建立被拐儿童DNA采集比对绿色通道;牵头参与的23起成功案例被央视“今日说法”“等着我”栏目录制播出。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称号,获评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也许是职业属性使然,也许是一个父亲的本能,樊劲松对拐卖儿童深恶痛绝。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每一次案件告破,他都无法忘记那些孩子乖巧的脸庞和尚未理解世事的清澈眼神。尽管每一次破案,只是他职业生涯中一长串数字中的一个“1”,但不管是第300起,还是第1起,背后都是孩子的命运、家庭的幸福,都是他从警、打拐的初心。

  他参与破获的案件被拍成电影

  樊劲松说:“我是一名父亲,我太能理解失去孩子的痛苦了。”打击人口拐卖,是他的工作,但他从来没有将它仅仅作为工作来完成,而是带着为人父母的同理心,用真情真意帮助孩子回家。2009年,为了更好地帮助被拐的孩子寻亲,樊劲松开创了警方与公益组织合作的先例。截至目前,樊劲松已与打拐志愿者一起找回了101个孩子,其中不包括家属或被拐者直接向警方求助寻亲成功的案例。

  樊劲松究竟帮助了多少孩子回家?“前些年很火的电影《失孤》中,除了刘德华饰演角色的案例,其他案例都是我们办理的。”樊劲松说,电影中井柏然饰演角色的原型,是个女孩子,20多年前,5岁多的时候,她在一个暴雨天走出家门后,被人掳走。

  女孩虽然只有5岁,但却清晰地记得,家门外有一片竹林,有一座吊桥。20多年后,她联系到打拐志愿者,希望找到亲生父母,这段记忆也成了最重要的线索。

  “当时我们难以置信,5岁能有这样清晰的记忆吗?”樊劲松介绍,女孩被拐后,一直想回家,所以这么多年,她都刻意强化这段记忆,20多年未曾忘却。竹林、吊桥,这个片段让樊劲松陷入沉思,他和同事们详细地分析了具备这些特点的区域,然后将排查方向定在了渝东北。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走访调查,民警在巫溪找到了类似的场景。经询问,当地果然有一家多年前走丢了一个女孩。最终,经过DNA比对,女孩找到了亲生父母。认亲那一天,母女俩抱头痛哭,令人动容。

  这样的场景,贯穿了樊劲松整个职业生涯。2011年11月3日,南川区一刚出生的婴儿被盗,樊劲松连续工作5天,抓获犯罪嫌疑人,安全解救被拐婴儿;2014年国庆前,樊劲松帮助被拐至重庆16年的男子漆将来回到贵州老家;2015年春节,他又帮助被拐至福建35年的黄良山找到了重庆潼南的亲人,让其89岁的老母亲圆了夙愿。

  “很多案件,都是悲喜交加”

  “为什么大家对人口拐卖深恶痛绝,正因为它对孩子、对家庭的伤害是深远而不可逆的。罪恶之花,从孩子离开的那一天开始,就牢牢地生根、发芽。”樊劲松的打拐故事中,有团聚的喜悦,也有很多求而不得的无奈,天人相隔的遗憾,甚至是找到但无法“找回”的唏嘘。

  “电影《失孤》中刘德华那个角色的原型叫郭刚堂。”樊劲松介绍,郭刚堂数十年倾家荡产地寻找,但至今未找到。就在去年,郭刚堂满心欢喜地告诉他,自己在网上找到一个孩子,和自己孩子走失的经历很像。

  “我觉得太顺利,有点不对劲。”樊劲松很快联系到对方,几个问题下来,对方就露出了马脚。他确实是个孤儿,很想有父亲,看了郭刚堂的经历,就想冒认,享受下亲情。

  樊劲松有些愤怒,但对方的话却又让他感到无奈。最后,这个可怜的孩子向失孤的父亲道了歉,两人都痛哭流涕。

  “很多案件,都是悲喜交加。”樊劲松说,遗弃、拐卖,并不是找到就能抚平的伤痕。1977年,合川一对父母遗弃了自己的孩子小唐,40多年后,父母想要找回孩子。经过多方调查,2019年10月樊劲松了解到,孩子当年被遗弃后,被卖到了河南。遗憾的是,小唐已于2017年4月因病去世。

  稍感欣慰的是,小唐已经成家,还和妻子育有一个儿子。“我本来想,找不到小唐,找到小唐的儿子也好。”但令樊劲松意外的是,联系到小唐的妻子后,对方十分冷漠,甚至根本不愿认亲。

  樊劲松没有放弃,找到小唐的妻子问家常,聊亲情,小心翼翼地找原因。很久之后,小唐的妻子哭着道出原委:小唐生前一直想找到亲生父母,想问他们一句:“当年你们为什么要遗弃我?”但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深爱丈夫的她或许是“恨”屋及乌,对从未谋面的公婆有怨念。最后,在樊劲松的努力下,小唐的儿子和爷爷奶奶相认了。

  樊劲松说,还有一些案例中,孩子已经完全融入养父母的家庭,对亲生父母没有一点感情。而这些父母,找了一辈子孩子,最终的选择只能是:远远地看着孩子,他能幸福就满足了。

  宁可找错也不能放过一丝希望

  2018年,大足双桥经开区,市刑侦总队一场寻亲宣传活动正在居民们的簇拥下热闹地进行着。台上,早年走失的女孩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找到亲人。

  “我晓得有家人和你说的很像!”台下有观众提供了一条线索,称有可能自己的邻居就是女孩的家人。宁可找错,也不能放过一丝希望,樊劲松和同事们立即着手进行了调查,经过DNA对比,那名观众的邻居真是女孩的亲生父母。

  “听起来像段子,但却是真实案例,这也是我们要把宣传做到乡镇、农村去的原因。”樊劲松说,长年从事打拐工作的经验告诉他,上个世纪人口拐卖案件高发地,普遍集中在农村。

  怎样让目标人群能够接受到防范人口拐卖、寻找失联亲人的宣传信息呢?樊劲松认为,即使是在手机网络如此强大的今天,在农村仍有一部分人不上网,不看电视。所以,他们必须将宣传送到村民家门口,并口口相传。

  樊劲松还牵头制定了《重庆市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工作规定(试行)》《重庆市公安局挂牌督办拐卖案件规定(试行)》《重庆市公安机关协助查找失踪儿童快速反应联动工作机制(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针对儿童失踪失联一律立案并按命案机制开展工作,为我市打拐防拐工作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在这套机制的指导下,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走失儿童被拐的可能性,拐卖案件发案逐年减少,人员失踪失联通过命案机制开展工作每年还破获命案多起。

  “和父母走散之后的最佳做法是什么?站在原地不动!”每年的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以及“春运”期间,樊劲松和同事们都会在街头或走进校园,对群众进行防拐常识宣传。他还创新运用新媒体,创建“回家旅程”打拐微博,利用互联网开展反拐宣传,并及时回应网民需求。

  樊劲松说,他会时刻守护被拐骗拐卖妇女儿童回家的路!

记者 李 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