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生前照 【人物简介】 陈刚,男,汉族,中共党员,1965年11月出生,1984年12月参加工作,重庆市西山坪教育矫治所后勤大队原大队长。2016年9月1日在工作中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不幸殉职,年仅50岁。2017年4月,司法部追授陈刚同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模荣誉称号。 32年工作历程中,陈刚一直奋战在戒毒工作一线,长期从事后勤保障工作,危难时刻冲在前、干在前。2015年夏天,山体滑坡导致自建水厂二级抽水站被冲毁,他冒着酷暑,连续鏖战10天,圆满完成任务。2016年,戒毒人员收治剧增、食堂搬迁,他带病连续奋战两个月,确保后勤工作平稳过渡。为降低行政成本,他利用重庆电价有关政策,采用错峰夜间抽水的办法,为单位节约经费130余万元。
【优秀事迹】 领导眼中的“大管家”
西山坪教育矫治所后勤大队担负西山坪片区4个戒毒场所、附近村民近万人的生活生产用水以及该所土地、房屋、食堂等的管理,头绪众多、责任重大。陈刚担任后勤大队领导11年期间精打细算,时刻把后勤大队当成自己的“家”。 2005年3月,为破解西山坪教育矫治所自建水厂电费高企、入不敷出的局面,陈刚多次到供电所了解协调,最终利用重庆电网“丰枯峰谷调峰”电价办法,10多年来水厂错峰抽水节约经费130余万元。 为把戒毒人员有限的生活经费最大限度保护好、利用好,陈刚要求食堂人员将白菜心做成凉菜、将南瓜籽烘干分发给戒毒人员吃……切实为戒毒人员管好家。
民警眼中的“好楷模”
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西山坪教育矫治所自建水厂,每逢枯水期就抽不上水,经多次勘查,发现取水点下方有个圆形石墩阻挡了抽水机。该所先后请北碚区公安局爆破中心、北碚消防局等单位来帮助解决,最终因地势险峻、道路不通、空间狭窄、机械无法使用均无功而返。 2007年,陈刚经多方打听,联系到208地质队进行定向爆破作业,彻底解决了建站20多年枯水期抽水难问题。2015年夏天,山体滑坡导致自建水厂二级抽水站被冲毁,陈刚冒着酷暑,吃住在附近村民家,同工人搬运设施设备,连续鏖战10天,提前解除了西山坪片区4个戒毒场所和附近村民近万人的供水危机。有人曾劝陈刚中途回家休息一下,他说:“这是我的阵地,我必须守在这里。”
戒毒人员眼中的“热心肠”
在戒毒人员管理中,陈刚始终践行“以人为本”原则,尽其所能为戒毒人员提供帮助。 2014年底,通过多次谈心,陈刚得知戒毒人员石某的妻子对其戒毒失去信心,要求离婚。为挽救一个即将分裂的家庭,陈刚一面鼓励石某积极戒毒,一面多次主动家访,耐心细致地做石某妻子思想工作,还为石某孩子送去书包和鞋子。解除戒毒那天,石某拉着妻子向陈刚深深地鞠了一躬:“陈大队长,没有你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谢谢您!” 2014年,了解到解除戒毒人员王某家庭困难,若不解决生计问题,王某极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于是,陈刚多次到王某居住的社区为他张罗办理低保,还联系社区安排清洁工作。2015年,王某给陈刚打来电话:“孩子考上大学了!陈大队长,我们家一辈子都会记得您!”
群众眼中的“及时雨”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既是陈刚的工作要求,更是他行动的写照。西山坪教育矫正所家属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各种原因,所辖家属区房屋产权迟迟未能办理,民警意见较大。2006年,陈刚数十次往返于北碚区国土房管局、规划局、建委、地税局之间,一次次补充材料,一次次完善手续,最终为333户房屋办理或变更了产权,解决了长达12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2012年汛期,石堰沟家属区一栋房屋因河水倒灌被淹,他主动带领工人抢险救灾,帮助群众转移财物,最大限度降低了群众损失。陈刚每周都会对水厂沿线管网、周边村民管道步行进行检查,哪家中的水管破损了、哪家水龙头坏了,他都会及时帮助解决。
商家眼中的“铁算盘”
作为西山坪教育矫治所的后勤管家,陈刚锱铢必较,被商家戏称为“铁算盘”。 为掌握蔬菜市场价格,陈刚经常亲自到市场考察了解价格,他的工作笔记本上,到处写满了猪肉、鸡蛋、白菜、萝卜、土豆等的价格,哪天涨了几分,哪天降了多少,他都了如指掌。 为防止供应商短斤少两、以次充好,他总是亲自抽查过秤,把好物资验收关口。一次抽检大米时,他一连抽检了近10袋大米,发现25公斤一袋的大米平均每袋少了6两,按每个月消耗1200袋计算,一年累积下来不是个小数字。他当即与供应商进行交涉理论,最终供应商只得把短缺的大米按每月8袋补上,仅此一项,每年他就为单位节约上万元。 为了入围西山坪教育矫治所供应商名单,很多商家托人给陈刚“打招呼”,有的邀约见面要“表示表示”,有的直接将“小意思”送到陈刚家门外,陈刚一律以“加班没空”“不在家”予以婉拒,告诉他们“欢迎按规定公平参与竞争”。 陈刚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经常叮嘱身边同事“工作计小账,人生算大账”,在他领导后勤大队的11年里,民警未发生一例不廉洁行为。 记者 舒楚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