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想着吃野味,一名男子用弹弓和钢珠在潼南非法猎捕白头鹎54只。因非法狩猎,被判处缓刑。日前,该案在重庆市一中法院法官调解下,双方达成协议,该男子以替代性修复的方式,在两年内提供公益劳动服务150天。 去年以来,市一中法院辖区两级法院充分发挥“三审合一”机制优势,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2020年至今共新收各类环资案件1086件,审结1064件。 据了解,市一中法院及辖区渝北法院共同规范辖区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量刑标准,推动审判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严格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注重惩治与预防相结合。同时,积极构建多元解纷平台,市一中法院成立由环境法学专家参与的环境资源纠纷调解工作组,并邀请环境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参加个案调解与执行监督,顺利调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1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3件。 此外,市一中法院与四川、陕西、甘肃等3省15家中级法院分别建立嘉陵江流域环境资源司法协作机制、成渝地区长江干流服务双城经济圈建设环境司法协作机制,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发布典型案例。重庆市渝北法院与四川省宜宾翠屏、泸州江阳及重庆市江津、涪陵、万州法院签署专项协议,并发布《保护长江倡议书》。两级法院促进两法衔接规范化,与辖区环境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单位多次召开两法衔接工作联席会、矿产品价值认定研讨会、非法捕捞专题调研会,畅通衔接机制;在农业农村部长江办、全市渔业执法业务培训班、市环境行政执法总队环境执法大讲堂授课,促进行政机关执法水平、采证能力、办案质量的提升。 记者 朱颂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