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升级打好根基 教育矫治筑牢防线

时间: 2021-06-2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638

 

市未成年人强戒所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戒毒工作,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在这场艰辛的冲刺中,重庆市戒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戒毒局)立足工作实际,努力提升医疗水平,创新教育矫治方法,以不屈的精神、不竭的动力,推进新时代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


  整合资源

  促进医疗水平全面升级
 

  许聪(化名)是西山坪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一名戒毒人员,已有21年的吸毒史。

  入所后,他情绪烦躁、行为冲动、不遵守规章制度,常因小事大发脾气,还经常与他人发生争执,并顶撞民警。民警将他送去戒毒医疗中心就诊,被确诊为毒品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按照正常的治疗程序,必须要给他使用奥氮平。作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PS)的代表药物,奥氮平在新型毒品所致的精神障碍类疾病治疗中运用广泛,疗效显著,但是奥氮平也给他带来了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降低了治疗效果。

  针对体重增加的副反应,主管医生在第一时间告知他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治疗方案及预后,并对他因肥胖产生的自卑心理,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缓解其焦虑情绪。同时,在继续抗精神病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以对抗体重增加。

  最终,许聪的精神状态不仅逐渐恢复正常,体重也维持良好。

  医疗,是戒毒场所的安全根基。为提高场所医疗水平,市戒毒局迎难而上,多措并举,切实有序推进戒毒场所医疗工作规范化建设,保障戒毒人员的生命健康权益。

  为推进戒毒场所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戒毒局不仅加强了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统筹协调,还积极沟通协调,在争取市、区两级卫健委对场所医疗工作大力支持的同时,加大医疗工作软、硬件建设投入。目前,全系统10个所中,除1个去年刚恢复收治的场所外,其余9个所医疗机构均已取得戒毒医疗服务资质。

  针对场所医疗机构长期存在的医疗设备落后、医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等短板问题,市戒毒局充分利用外部力量“赋能”,深化医联体建设和专科联盟建设。目前,各戒毒场所医疗机构均与一家或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并实体化运行,与对口合作医院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双向转诊、运程诊疗等领域开展合作,有效借用社会资源提升场所医疗救治水平。市戒毒局中心医院还以理事单位身份加入重庆市精神卫生专科联盟,与市公共卫生中心签订了艾滋病、肺结核防治专科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为就诊戒毒人员检查

  同时,市戒毒局还建成了局中心医院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远程诊疗平台,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影像和远程心电诊断,有效解决了场所医疗力量不足、诊断水平不高的问题。还综合运用中医汤药、耳穴压贴、养生功法、仪器辅助治疗戒毒人员稽延性症状,将中药与戒治结合起来,逐步固化重庆特色戒毒治疗新方法、新技术。市戒毒局与重庆市中医院联合研究的“中药戒毒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项目,还于2019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为切实提高戒毒人员生命健康水平,市戒毒局在医疗服务能力上,针对强化医疗队伍能力和医疗设施配置进行了强化。自2012年起,市卫健委就将场所医务人员纳入市级全科医生、基层公共卫生应急、慢性病及危重疾病防治等共8大类16项市级培训范围。通过培训等多种方式,市戒毒局不断加大医疗队伍能力建设,累计转岗培训全科医生59人并完成执业范围登记注册工作,7人完成了精神科医师注册,110名基层民警获急救员证书。

  市戒毒局中心医院还按照一级综合医院标准和戒毒人员新冠肺炎治疗点基本需求配备了相关设施设备,建立了配置标准较高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设立了艾滋病职业暴露阻断药储备点。目前,仅万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和涪陵强制隔离戒毒所两个收治规模较大的场所,参照一级医院标准配备了DR机、心电图机、B超、基础检验、急救设备。其余场所医疗机构均为卫生所,但都配备了基本急救设施设备、心电图、B超和部分常规检查、理疗设备,基本满足戒毒人员日常诊疗工作需求。

  部分戒毒场所还与医院联动,建立了戒毒人员专用病房,市戒毒局中心医院还在市公卫中心建立了传染病戒毒人员专用病房,未来还将积极推进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建立艾滋病和结核病戒毒人员专用病房工作。

调配中药

  “四正”教育

  推进教育矫治再上台阶
 

  2017年,刘康(化名)因吸毒被送到了嘉陵强制隔离戒毒所。他从小就与父母关系不好,更是因为父亲无情的打骂和严厉的管教而与其误会重重,原生家庭的痛苦让他只能在毒品中找寻港湾。

  入所后,他刚开始十分不配合戒治工作,不仅经常与所内其他戒毒人员发生纠纷,还常常与民警发生冲突。但在民警的细心开导和特殊的心理矫治方法下,刘康开始慢慢放下与家人的矛盾,学会换位思考,解开心结。

  在市戒毒局里,存放着无数个与刘康相似的档案。在这里,虽然没有直接上演戒毒实战,但是这里却汇聚着坚实的戒毒力量,把握着戒毒工作的精准方向。

  作为禁毒工作的组成部分,戒毒工作在禁毒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市戒毒局以落实全国统一戒毒模式为契机,大力推进戒毒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丰富创新戒毒人员教育矫治方法,对戒毒人员开展了“正思、正心、正身、正行”的“四正”教育,以此提升戒毒人员“明辨是非、向善向好、自控适应、压力管理、情绪管理、毒瘾耐受、抵制诱惑、抉择应对、社会生存”等九大能力。

  为有效解决戒毒人员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市戒毒局以“正思”教育推进戒毒人员的“思想祛毒”,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戒治的四个不同阶段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还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合国学经典以及书法、绘画、五谷拼图等特色教育。引入了亲情帮教,鼓励戒毒人员将思家尽孝内化为戒毒动力,帮助戒毒人员不断增强和巩固戒毒信念。建立了集信息采集、智能点播、效果考核为一体的“云课堂”,形成“听有声、看有画、思有悟”的多维度立体交互平台,全面提升教育对戒毒人员的吸引力、感染力。

  据调查显示,83.5%的戒毒人员在经过一定期段教育后思想认识明显改观,与家庭关系明显改善,97.3%的戒毒人员家属对戒毒所工作表示支持。

  生理脱毒易,心理脱毒难,吸毒容易产生“心瘾”,并对戒毒人员产生长期影响,极易诱发复吸。为提升心理脱瘾水平,市戒毒局不断加强心理矫治技术研发与应用,以“正心”教育推进“心理脱毒”。市戒毒局不仅与陆军军医大学心理学院合作,编印了《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团体心理训练》教材,还与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合作开展了《回归指导期戒毒人员心理指导和生涯规划》课题研究。同时,市戒毒局还与多家社会心理咨询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探索开展多维度团体心理治疗,引入正念治疗、艺术治疗、VR虚拟现实干预等心理脱瘾治疗方式,构建起了更为完整有效的心理矫治体系,戒毒心理矫治水平不断提升。

开展厨师培训

  运动,是帮助戒毒人员恢复身心健康的一大助力。为此,市戒毒局不仅与西南大学体育学院等多家院校机构合作,开展了课题研究。还根据戒毒人员体适体能状况,研究制定了戒毒人员康复训练内容和达标训练标准,推出了重庆市第一套戒毒有氧康复操,并以此操为基础,结合太极、瑜伽、舞蹈等多个特色运动和民俗运动项目,在全系统形成“1+X”康复训练工作格局,以“正身”教育推动“训练排毒”。

  由于吸毒人员因长期活动于“毒友圈”,婚姻家庭不稳固,就业、收入不稳定。针对这一再社会化难的痛点,市戒毒局以市戒毒康复所为依托,探索建立了“回归康复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通过设置社会需求量大的职业技能科目,为戒毒人员提供了多渠道、多层次、多专业的技能培训选择。同时,市戒毒局还积极与40余家社会爱心企业建立了“就业直通车”,开展就业推介,帮助戒毒人员就业,以“正行”教育推进“行为拒毒”,提高戒毒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

  截至目前,参加过回归技能培训的戒毒人员已超过1000余人,且出所后的就业率和操守保持情况都十分良好。

  记者 谭剑 实习生 黄滢月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医疗升级打好根基 教育矫治筑牢防线

 

市未成年人强戒所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戒毒工作,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在这场艰辛的冲刺中,重庆市戒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戒毒局)立足工作实际,努力提升医疗水平,创新教育矫治方法,以不屈的精神、不竭的动力,推进新时代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


  整合资源

  促进医疗水平全面升级
 

  许聪(化名)是西山坪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一名戒毒人员,已有21年的吸毒史。

  入所后,他情绪烦躁、行为冲动、不遵守规章制度,常因小事大发脾气,还经常与他人发生争执,并顶撞民警。民警将他送去戒毒医疗中心就诊,被确诊为毒品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按照正常的治疗程序,必须要给他使用奥氮平。作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PS)的代表药物,奥氮平在新型毒品所致的精神障碍类疾病治疗中运用广泛,疗效显著,但是奥氮平也给他带来了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降低了治疗效果。

  针对体重增加的副反应,主管医生在第一时间告知他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治疗方案及预后,并对他因肥胖产生的自卑心理,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缓解其焦虑情绪。同时,在继续抗精神病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以对抗体重增加。

  最终,许聪的精神状态不仅逐渐恢复正常,体重也维持良好。

  医疗,是戒毒场所的安全根基。为提高场所医疗水平,市戒毒局迎难而上,多措并举,切实有序推进戒毒场所医疗工作规范化建设,保障戒毒人员的生命健康权益。

  为推进戒毒场所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戒毒局不仅加强了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统筹协调,还积极沟通协调,在争取市、区两级卫健委对场所医疗工作大力支持的同时,加大医疗工作软、硬件建设投入。目前,全系统10个所中,除1个去年刚恢复收治的场所外,其余9个所医疗机构均已取得戒毒医疗服务资质。

  针对场所医疗机构长期存在的医疗设备落后、医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等短板问题,市戒毒局充分利用外部力量“赋能”,深化医联体建设和专科联盟建设。目前,各戒毒场所医疗机构均与一家或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并实体化运行,与对口合作医院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双向转诊、运程诊疗等领域开展合作,有效借用社会资源提升场所医疗救治水平。市戒毒局中心医院还以理事单位身份加入重庆市精神卫生专科联盟,与市公共卫生中心签订了艾滋病、肺结核防治专科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为就诊戒毒人员检查

  同时,市戒毒局还建成了局中心医院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远程诊疗平台,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影像和远程心电诊断,有效解决了场所医疗力量不足、诊断水平不高的问题。还综合运用中医汤药、耳穴压贴、养生功法、仪器辅助治疗戒毒人员稽延性症状,将中药与戒治结合起来,逐步固化重庆特色戒毒治疗新方法、新技术。市戒毒局与重庆市中医院联合研究的“中药戒毒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项目,还于2019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为切实提高戒毒人员生命健康水平,市戒毒局在医疗服务能力上,针对强化医疗队伍能力和医疗设施配置进行了强化。自2012年起,市卫健委就将场所医务人员纳入市级全科医生、基层公共卫生应急、慢性病及危重疾病防治等共8大类16项市级培训范围。通过培训等多种方式,市戒毒局不断加大医疗队伍能力建设,累计转岗培训全科医生59人并完成执业范围登记注册工作,7人完成了精神科医师注册,110名基层民警获急救员证书。

  市戒毒局中心医院还按照一级综合医院标准和戒毒人员新冠肺炎治疗点基本需求配备了相关设施设备,建立了配置标准较高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设立了艾滋病职业暴露阻断药储备点。目前,仅万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和涪陵强制隔离戒毒所两个收治规模较大的场所,参照一级医院标准配备了DR机、心电图机、B超、基础检验、急救设备。其余场所医疗机构均为卫生所,但都配备了基本急救设施设备、心电图、B超和部分常规检查、理疗设备,基本满足戒毒人员日常诊疗工作需求。

  部分戒毒场所还与医院联动,建立了戒毒人员专用病房,市戒毒局中心医院还在市公卫中心建立了传染病戒毒人员专用病房,未来还将积极推进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建立艾滋病和结核病戒毒人员专用病房工作。

调配中药

  “四正”教育

  推进教育矫治再上台阶
 

  2017年,刘康(化名)因吸毒被送到了嘉陵强制隔离戒毒所。他从小就与父母关系不好,更是因为父亲无情的打骂和严厉的管教而与其误会重重,原生家庭的痛苦让他只能在毒品中找寻港湾。

  入所后,他刚开始十分不配合戒治工作,不仅经常与所内其他戒毒人员发生纠纷,还常常与民警发生冲突。但在民警的细心开导和特殊的心理矫治方法下,刘康开始慢慢放下与家人的矛盾,学会换位思考,解开心结。

  在市戒毒局里,存放着无数个与刘康相似的档案。在这里,虽然没有直接上演戒毒实战,但是这里却汇聚着坚实的戒毒力量,把握着戒毒工作的精准方向。

  作为禁毒工作的组成部分,戒毒工作在禁毒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市戒毒局以落实全国统一戒毒模式为契机,大力推进戒毒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丰富创新戒毒人员教育矫治方法,对戒毒人员开展了“正思、正心、正身、正行”的“四正”教育,以此提升戒毒人员“明辨是非、向善向好、自控适应、压力管理、情绪管理、毒瘾耐受、抵制诱惑、抉择应对、社会生存”等九大能力。

  为有效解决戒毒人员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市戒毒局以“正思”教育推进戒毒人员的“思想祛毒”,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戒治的四个不同阶段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还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合国学经典以及书法、绘画、五谷拼图等特色教育。引入了亲情帮教,鼓励戒毒人员将思家尽孝内化为戒毒动力,帮助戒毒人员不断增强和巩固戒毒信念。建立了集信息采集、智能点播、效果考核为一体的“云课堂”,形成“听有声、看有画、思有悟”的多维度立体交互平台,全面提升教育对戒毒人员的吸引力、感染力。

  据调查显示,83.5%的戒毒人员在经过一定期段教育后思想认识明显改观,与家庭关系明显改善,97.3%的戒毒人员家属对戒毒所工作表示支持。

  生理脱毒易,心理脱毒难,吸毒容易产生“心瘾”,并对戒毒人员产生长期影响,极易诱发复吸。为提升心理脱瘾水平,市戒毒局不断加强心理矫治技术研发与应用,以“正心”教育推进“心理脱毒”。市戒毒局不仅与陆军军医大学心理学院合作,编印了《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团体心理训练》教材,还与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合作开展了《回归指导期戒毒人员心理指导和生涯规划》课题研究。同时,市戒毒局还与多家社会心理咨询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探索开展多维度团体心理治疗,引入正念治疗、艺术治疗、VR虚拟现实干预等心理脱瘾治疗方式,构建起了更为完整有效的心理矫治体系,戒毒心理矫治水平不断提升。

开展厨师培训

  运动,是帮助戒毒人员恢复身心健康的一大助力。为此,市戒毒局不仅与西南大学体育学院等多家院校机构合作,开展了课题研究。还根据戒毒人员体适体能状况,研究制定了戒毒人员康复训练内容和达标训练标准,推出了重庆市第一套戒毒有氧康复操,并以此操为基础,结合太极、瑜伽、舞蹈等多个特色运动和民俗运动项目,在全系统形成“1+X”康复训练工作格局,以“正身”教育推动“训练排毒”。

  由于吸毒人员因长期活动于“毒友圈”,婚姻家庭不稳固,就业、收入不稳定。针对这一再社会化难的痛点,市戒毒局以市戒毒康复所为依托,探索建立了“回归康复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通过设置社会需求量大的职业技能科目,为戒毒人员提供了多渠道、多层次、多专业的技能培训选择。同时,市戒毒局还积极与40余家社会爱心企业建立了“就业直通车”,开展就业推介,帮助戒毒人员就业,以“正行”教育推进“行为拒毒”,提高戒毒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

  截至目前,参加过回归技能培训的戒毒人员已超过1000余人,且出所后的就业率和操守保持情况都十分良好。

  记者 谭剑 实习生 黄滢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