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桂子来时

时间: 2021-10-22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600

  今年的桂花开得特别迟,直至阳历10月15日,我才在住过的旧小区的桂树枝头发现隐隐约约的花苞,按阴历算,此时已是9月10日。由于母亲患有老年性精神分裂症,旧小区,我每天下午都去,去了必抬头看楼前的桂花,所以,桂花绽放的日子记得特别清楚。这个开花时间,距离正常时令,已迟了一个月左右。“八月桂花香”,阴历的8月,一般是阳历的9月。我其实不太在乎桂花开放的迟早,好东西永远需要等待,等待了,才知道它的珍贵,也才懂得珍惜。

  人应该向桂花学习,你看,它的花那么黄,纯粹得如一位未经世事的处子,然而,它一点也不张扬,总是将自己藏身在绿叶的深处,如一首时代已久的老歌,你不在树下抬头寻览,还真不一定能发现它。我倒不是一概否定高调,比如玫瑰,比如月季,比如白玉兰,比如紫薇,比如杜鹃,它们都是极其张扬的,但因为人家确实美艳,使见到它们的人欢喜,我们也不必说三道四。不过,如果一种东西无比美好却能低调,自然更易呈示出内在的格局。

  桂花细如米粒,须被秋风吹落在地,才能体现出一种稍有气势的存在,它的香味淡淡的、悠悠的、润润的,不热烈,却无比坚定,吸一口,满鼻子的舒爽。它的花期也有二十来天,完全够喜欢的人赏个痛快。“桂子”是古人对桂花的旧称,在遥远的年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便是江南的象征,没有这“桂子”和“荷花”的配合,江南依然富饶,依然美人如画,依然月挂中天,但一定会少上几许诗意、几缕情调、几分雅致和温情,也一定不会使文人墨客像如今这样流连忘返。

  人需要灵魂安适,自然也需要过小小的日子,桂花往往在不经意间参与我们的生活。十多年前,我去桂林旅游,买回一罐“金桂王”茶。茶叶舒展之后非常粗大,类似家乡的老茶,茶汤却橙黄如金,喝一口香中有甜,口舌生津,余味无穷。香自然是桂花那种类型的。我细细地翻了一遍茶罐,并未在茶叶中发现桂花的踪迹。后来,制茶的朋友告诉我:这种茶掺的不是桂花,而是鲜桂花榨出的浓汁,它必须等茶叶发汗之后才可进行,最后再将吸了桂花汁的茶叶烘干,你可以品尝到桂花的香甜,却不可能寻得它的花朵。

  然而,几年后,我确实在食品里直接发现了桂花。那次去浙江嘉兴,双休日,在当地工作的女儿带我游梅花洲,就在那里,我遇上了一种嘉兴特产:桂花糖糕。这是一种米糕,每一块100克左右的糕里都掺着细细碎碎的桂花。我买了一盒,吃一口,香糯、甘甜、柔润。做桂花糖糕工艺比较复杂,它是用百分之七十的糯米粉、百分之三十的粳米粉搓成米团。之所以要加粳米,是因为糯米多了粘牙,不容易消化,加入粳米更有可塑性,也更有卖相。揉米团时再加入适量白糖和饴糖水。米团揉好了,将其切成长条,捡到蒸笼里蒸熟。蒸熟了,把它放进搅拌机,掺入一定比例的麦芽糖水和蜂蜜。这样做成的桂花糕才容易成型。然后再把它置入铁盘,撒一层干桂花,凉了,再切成小块。说实话,如果没有师傅现场给我讲解,我真想不到一块小小的桂花糕得费如此多的手脚。不过,也正是费了如许手脚,桂花糕才焕发出独特的江南味道。

  桂花早开也好,晚开也罢,终有一天会离开,就像世间所有动物与植物的生命,但它每年都会相伴我们一段时日,这就足以使人生出一份感激。

  ◎ 游宇明(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桂子来时

  今年的桂花开得特别迟,直至阳历10月15日,我才在住过的旧小区的桂树枝头发现隐隐约约的花苞,按阴历算,此时已是9月10日。由于母亲患有老年性精神分裂症,旧小区,我每天下午都去,去了必抬头看楼前的桂花,所以,桂花绽放的日子记得特别清楚。这个开花时间,距离正常时令,已迟了一个月左右。“八月桂花香”,阴历的8月,一般是阳历的9月。我其实不太在乎桂花开放的迟早,好东西永远需要等待,等待了,才知道它的珍贵,也才懂得珍惜。

  人应该向桂花学习,你看,它的花那么黄,纯粹得如一位未经世事的处子,然而,它一点也不张扬,总是将自己藏身在绿叶的深处,如一首时代已久的老歌,你不在树下抬头寻览,还真不一定能发现它。我倒不是一概否定高调,比如玫瑰,比如月季,比如白玉兰,比如紫薇,比如杜鹃,它们都是极其张扬的,但因为人家确实美艳,使见到它们的人欢喜,我们也不必说三道四。不过,如果一种东西无比美好却能低调,自然更易呈示出内在的格局。

  桂花细如米粒,须被秋风吹落在地,才能体现出一种稍有气势的存在,它的香味淡淡的、悠悠的、润润的,不热烈,却无比坚定,吸一口,满鼻子的舒爽。它的花期也有二十来天,完全够喜欢的人赏个痛快。“桂子”是古人对桂花的旧称,在遥远的年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便是江南的象征,没有这“桂子”和“荷花”的配合,江南依然富饶,依然美人如画,依然月挂中天,但一定会少上几许诗意、几缕情调、几分雅致和温情,也一定不会使文人墨客像如今这样流连忘返。

  人需要灵魂安适,自然也需要过小小的日子,桂花往往在不经意间参与我们的生活。十多年前,我去桂林旅游,买回一罐“金桂王”茶。茶叶舒展之后非常粗大,类似家乡的老茶,茶汤却橙黄如金,喝一口香中有甜,口舌生津,余味无穷。香自然是桂花那种类型的。我细细地翻了一遍茶罐,并未在茶叶中发现桂花的踪迹。后来,制茶的朋友告诉我:这种茶掺的不是桂花,而是鲜桂花榨出的浓汁,它必须等茶叶发汗之后才可进行,最后再将吸了桂花汁的茶叶烘干,你可以品尝到桂花的香甜,却不可能寻得它的花朵。

  然而,几年后,我确实在食品里直接发现了桂花。那次去浙江嘉兴,双休日,在当地工作的女儿带我游梅花洲,就在那里,我遇上了一种嘉兴特产:桂花糖糕。这是一种米糕,每一块100克左右的糕里都掺着细细碎碎的桂花。我买了一盒,吃一口,香糯、甘甜、柔润。做桂花糖糕工艺比较复杂,它是用百分之七十的糯米粉、百分之三十的粳米粉搓成米团。之所以要加粳米,是因为糯米多了粘牙,不容易消化,加入粳米更有可塑性,也更有卖相。揉米团时再加入适量白糖和饴糖水。米团揉好了,将其切成长条,捡到蒸笼里蒸熟。蒸熟了,把它放进搅拌机,掺入一定比例的麦芽糖水和蜂蜜。这样做成的桂花糕才容易成型。然后再把它置入铁盘,撒一层干桂花,凉了,再切成小块。说实话,如果没有师傅现场给我讲解,我真想不到一块小小的桂花糕得费如此多的手脚。不过,也正是费了如许手脚,桂花糕才焕发出独特的江南味道。

  桂花早开也好,晚开也罢,终有一天会离开,就像世间所有动物与植物的生命,但它每年都会相伴我们一段时日,这就足以使人生出一份感激。

  ◎ 游宇明(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