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信访干部的“群杨”效应

时间: 2021-12-03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780

社会基层治理怎么做?高新区自有办法……

最美信访干部的“群杨”效应

西永派出所,“老杨群工”边调解边普法(资料图)

  在“12·4”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老杨群工”纷纷走进辖区开展宪法、民法典宣讲。“老杨”是谁?高新区金凤镇“老杨群工站”站长杨永根,一个外貌普通,骨骼也不算清奇,土生土长的乡镇“老头”。但他却凭着30年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和社会治理工作经验,总结出接待群众15字方法:“人、法、德、智、事”五字诀,“忍、静、听、看、说”五技巧,“问、查、议、调、办”五步曲。

  近期,杨永根被国家信访局授予全国“最美信访干部”提名荣誉,为重庆唯一提名人选。在“老杨”精神的影响和号召下,高新区不断深化拓展“老杨群工”特色品牌,在办实事、化纠纷、促发展、助平安等方面,践行着“有事找老杨、老杨帮您忙”的服务承诺,让一个“杨”变成一群“杨”。

  一个“杨”带动一群“杨”

  随着高新区的规划建设,金凤镇开发建设项目多、外来人口多,各类矛盾纠纷也多,“老杨群众工作站”应运而生。

  高新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创建基层服务平台,高新区整合综治、司法、派出所等多方资源,建立了老杨群众工作1站、10室、150点,组建起一支1000余名老杨群工员的志愿服务队伍。平日里,1000余名“老杨群工”走街串巷、走村入户,充分发挥“老杨群工”的“触角”作用,见缝插针地开展法律普及活动,实时搜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有效调处化解矛盾。

  据统计,通过“老杨群工”的工作,现已累计办理回复民生事项42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600余件,兑现农民工工资等2.2亿元,收集办理群众意见建议和群工事项3626件,满意率达99.5%。

  如今,“老杨群工”已由最初的“满天星”变成了“一团火”,聚焦服务市场主体、开展系列普法活动、化解矛盾纠纷、办理民生实事和处理突发事件等重点领域,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成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块“金字招牌”。

送法进企业

  营商服务“法治杨”

  之前,重庆某科技有限公司因涉嫌专利侵权陷入纠纷,虽然最终获得公正的结果,但公司发展势头也受到很大影响。

  期间,高新区综合执法局借助“老杨群工”品牌,通过知识产权进企释法活动,给企业吃下“定心丸”,留住了技术人才,打消了客户的顾虑,使企业运行回归正常。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能稳商、育商,更是吸引国内外一流企业入驻的‘口碑’。”高新区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构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通残疾人、农民工等5类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深化“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群策群力打造高新区社会治理中心、智慧矫正中心,打造全市精品司法所,建成西永、含谷、金凤等6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

  矛盾化解“先锋杨”

  前不久,高新区走马镇银岗村发生了一件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儿,7名农民工承接了一项污水处理改造工程,工程完成后却迟迟未收到工资。“你们谈不好,我们就约上项目负责人去镇上的民情茶馆坐着慢慢谈。”高新区信访办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要求矛盾双方到走马镇民情茶馆“喝杯茶”,并请来走马镇社事办、平安办和调解员共同参与。

  此后经过几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银岗村牵头,与施工方协调后,在后续工程款中委托支付所有拖欠工资。

  “在‘老杨群工’助力下,只用了1个月时间就调解好了!”信访办工作人员说,如果走打官司的途径,这件矛盾纠纷可能会花上半年以上的时间。

  为探索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解纷化解,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高新区创立了“民情茶馆”“百姓说事室”“清河堂屋”“平姐龙门阵”等一批调解品牌,推动党建、平安、城管、环保等网格“多网合一”,把“老杨群工”工作队伍建在网格中,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记者 李 亚 实习生 田 甜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最美信访干部的“群杨”效应

社会基层治理怎么做?高新区自有办法……

最美信访干部的“群杨”效应

西永派出所,“老杨群工”边调解边普法(资料图)

  在“12·4”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老杨群工”纷纷走进辖区开展宪法、民法典宣讲。“老杨”是谁?高新区金凤镇“老杨群工站”站长杨永根,一个外貌普通,骨骼也不算清奇,土生土长的乡镇“老头”。但他却凭着30年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和社会治理工作经验,总结出接待群众15字方法:“人、法、德、智、事”五字诀,“忍、静、听、看、说”五技巧,“问、查、议、调、办”五步曲。

  近期,杨永根被国家信访局授予全国“最美信访干部”提名荣誉,为重庆唯一提名人选。在“老杨”精神的影响和号召下,高新区不断深化拓展“老杨群工”特色品牌,在办实事、化纠纷、促发展、助平安等方面,践行着“有事找老杨、老杨帮您忙”的服务承诺,让一个“杨”变成一群“杨”。

  一个“杨”带动一群“杨”

  随着高新区的规划建设,金凤镇开发建设项目多、外来人口多,各类矛盾纠纷也多,“老杨群众工作站”应运而生。

  高新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创建基层服务平台,高新区整合综治、司法、派出所等多方资源,建立了老杨群众工作1站、10室、150点,组建起一支1000余名老杨群工员的志愿服务队伍。平日里,1000余名“老杨群工”走街串巷、走村入户,充分发挥“老杨群工”的“触角”作用,见缝插针地开展法律普及活动,实时搜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有效调处化解矛盾。

  据统计,通过“老杨群工”的工作,现已累计办理回复民生事项42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600余件,兑现农民工工资等2.2亿元,收集办理群众意见建议和群工事项3626件,满意率达99.5%。

  如今,“老杨群工”已由最初的“满天星”变成了“一团火”,聚焦服务市场主体、开展系列普法活动、化解矛盾纠纷、办理民生实事和处理突发事件等重点领域,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成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块“金字招牌”。

送法进企业

  营商服务“法治杨”

  之前,重庆某科技有限公司因涉嫌专利侵权陷入纠纷,虽然最终获得公正的结果,但公司发展势头也受到很大影响。

  期间,高新区综合执法局借助“老杨群工”品牌,通过知识产权进企释法活动,给企业吃下“定心丸”,留住了技术人才,打消了客户的顾虑,使企业运行回归正常。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能稳商、育商,更是吸引国内外一流企业入驻的‘口碑’。”高新区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构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通残疾人、农民工等5类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深化“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群策群力打造高新区社会治理中心、智慧矫正中心,打造全市精品司法所,建成西永、含谷、金凤等6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

  矛盾化解“先锋杨”

  前不久,高新区走马镇银岗村发生了一件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儿,7名农民工承接了一项污水处理改造工程,工程完成后却迟迟未收到工资。“你们谈不好,我们就约上项目负责人去镇上的民情茶馆坐着慢慢谈。”高新区信访办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要求矛盾双方到走马镇民情茶馆“喝杯茶”,并请来走马镇社事办、平安办和调解员共同参与。

  此后经过几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银岗村牵头,与施工方协调后,在后续工程款中委托支付所有拖欠工资。

  “在‘老杨群工’助力下,只用了1个月时间就调解好了!”信访办工作人员说,如果走打官司的途径,这件矛盾纠纷可能会花上半年以上的时间。

  为探索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解纷化解,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高新区创立了“民情茶馆”“百姓说事室”“清河堂屋”“平姐龙门阵”等一批调解品牌,推动党建、平安、城管、环保等网格“多网合一”,把“老杨群工”工作队伍建在网格中,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记者 李 亚 实习生 田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