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智囊团”更是“尖刀连”

时间: 2022-01-13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248


市交巡警总队会同市保险行业协会举行警保联动路面联勤工作出发仪式(资料图)

  在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一线民警执勤的另一双眼睛;他们是道路交通信息数据的坚实堡垒;他们开辟出特殊的战场且24小时值守在线;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既是“智囊团”,但同样也是所向披靡的“尖刀连”。这个职能部门就是交通监控指挥中心。


交巡警整装待发(资料图)

  疫情防控应急处突的“先行官”

  作为重庆疫情防控的“守门人”,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监控指挥中心按照“抗疫情、护民生、保畅通”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战役中,利用大数据、视频巡逻、应急指挥等信息化手段快速、有效地收集、研判、核查、处置各类涉疫信息,充分发挥了“指挥中枢”的作用,筑牢疫情防控交通安全防线,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和应急物资运输车辆高效安全通行,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坚决打赢我市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1月24日,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全体民警和辅警第一时间建立了全市射频电子抓拍系统管控圈,将全市路网全面纳入车辆动态监测源,并依托固定疫情检查站,实行联防联控值守,严格检查。同时,指导各区县支大队针对全市定点救治医院和发热门诊优化勤务部署,确保医疗救治通道畅通和交通有序。

  2021年2月7日,一辆高风险地区小型越野车由湖北入渝,接到线索后,交通监控指挥中心运用RFID交通监控平台、缉查布控系统等大数据应用工具迅速锁定车辆,并立即指令万州支队设卡拦截。经核查,驾驶员任某在没有任何通行手续的情况下,私自驾车进入重庆,其身体还伴有咳嗽等可疑症状。万州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协助医护人员将任某送往指定地点作进一步检测,整个处置过程仅用时21分钟,及时阻断了输入型隐患。

  “战疫是漫长而艰苦的。我们民警不仅要严防死守执法服务,还要担起交通数据分析研判、交通管理指挥调度,负责应急处突,保障重要物资供应。队员们经常起早贪黑连轴转。”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副主任王余耀如是说道。

  2021年2月3日,一项特殊的任务下达到指挥中心:为研究抗体药物,荣昌区要将8只人源抗体小白鼠提供给南京某生物科技公司。上级要求,必须按时完成任务。由于第二天就要开展动物实验,且只能通过车辆运输,加之疫情防控期间跨省市运输有难度,因此任务显得十分艰巨。

  总队指派出3名驾驶经验丰富的民警火速动身,星夜兼程,而交通监控指挥中心这边的警员则不眠不休,沿路协调联系通行,全程护航。最终历时21个小时,行程2000余公里,在第二天凌晨4时46分,将运送的样本送达南京。这家生物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喜出望外,连连称赞重庆交巡警真是太神速了。

  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监控指挥中心指挥长蒋正伟透露,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重要医疗物资交通保障工作,指挥中心与市卫健委强化了联动机制。无论是2021年9月28日的巫山应急演练,还是2021年11月2日的市疾控中心奔赴长寿区进行疫情处置,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均在第一时间通过对讲机调度了万州、巫山、长寿、高速公路等交巡警支大队,安排专门警力开展路面交通保障工作,从而确保移动P2实验室特种车辆安全出行。据相关统计显示,2021年以来,交通监控指挥中心累计做好移动P2实验室特种车辆出行保障就有6趟次,均按时到达了目的地。可以说,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建立的应急物资运输保障联系,及时解决了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行保障问题,通过联合保障机制,为相关确定的应急保障车辆给予了精准通行保障。


管控平台实时监测全市交通数据(资料图)

  警保联动提档升级的“拓行者”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公安部深化警务机制改革的决策部署,2021年8月30日,市交巡警总队会同市保险行业协会举行“重庆公安交巡警 重庆保险企业警保联动路面联勤工作出发仪式”,它标志着市内保险企业多方参与、全面融入、协同共治的警保联动路面勤务机制正式建立。目前,中心城区参与路面警保联勤的保险公司已达6家,占全市车险份额85%以上,共投入查勘车108台、理赔员270名。

  据了解,针对道路交通事故“小擦挂”引发“大拥堵”,“小赔付”带来“大繁琐”问题,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监控指挥中心会同重庆银保监局、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创新警保联动事故快处、快撤、快赔机制,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实现了小事故有快处,大事故有应对,赔款快速到位、纠纷快速化解、救援快速响应,切实解决了老百姓最关心的实际问题。

  在深化“警保路面联勤联动”机制方面,他们建立警保联动快处快赔中心,制定协同作战勤务规范,统一调度指挥,推行“交巡警、辅警、保险理赔员”一体的联动新型勤务,充分发挥保险企业在交通事故查勘、定损和理赔的专业优势,通过保险理赔员与交巡警、辅警共同上路巡查,快速处理轻微交通事故的勤务模式,线下融合交巡警巡逻和保险理赔勘查车勤务,线上连通交通事故处理平台和保险理赔业务系统,解决道路交通事故只“处”不赔的弊端,实现了交通事故处置专业化、规范化。

  在深化拓宽联勤联动范围上,由人保1家试点,逐步拓展全市在渝25家车险经营企业,根据规模大小推行灵活参与的方式,对占全市车险份额85%以上的6家保险企业派员派车加入路面联勤工作,对其余19家经营规模较小、无法投入人员装备参与联勤的保险企业确定以“理赔定责互认”方式加入警保联动体系。目前,共投入一线“警保联动”队员371人、组建98个摩托车巡逻编组,查勘理赔车261辆,设置快速理赔点22个。2018年4月以来,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共计86.6万余件,涉及金额3.4余亿元,占简易事故总量的85%以上,因事故或车辆故障造成的拥堵同比下降12.5%。同时,联合推出重庆机动车保险理赔“快处易赔”新机制,进一步简化交通事故处理和保险理赔流程,着力推动交通事故“定责、定损、理赔”一体化,打通快处快赔的“最后一公里”。对符合“快处易赔”条件的21种简易事故,且车损在1万元以下、轻微人伤5000元以下的一方全责事故(人保已试点4万元以下),可不需要公安交管部门出具责任认定书,由保险公司理赔定责互认,对非全责事故,通过线上定责定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快赔时限由原来的2-3天,缩短为最快15分钟到账。此外,还配套建立重大交通事故信息通报、骗赔案件调查处理等“反保险欺诈”常态联系机制,保障“快处易赔”机制的良性发展,搭建车辆轨迹智能研判平台,研发打击保险欺诈战法模型,协助保险企业调查涉嫌车险欺诈案件1400余件、涉及金额8600余万元,有力震慑了保险欺诈违法犯罪行为。


路口全息监测系统(资料图)

  错峰通行信号配时的 “监测员”

  2021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暨公安交警警用装备展上,重庆交巡警也为现场市民带来了智慧交通建设中的探索创新和最新成果。其中,交通监控指挥中心会同相关单位开发了“重庆市错峰通行管控平台”,该平台打破传统交通数据采集获取难度大、更新速度慢、精准率低等数据瓶颈。

  “通过该管控平台,我们对中心城区在网车、限行桥隧流量、闯禁车辆、公交轨道客流等指标数据实时监测,并与历史同期进行对比分析,掌握限行后桥隧流量变化、新增堵点转移等交通运行变化规律。错峰通行实施以来,中心城区高峰车速同比提升5.8%、限行桥隧高峰车速同比提升25.7%,交通运行效率明显改善,社会各界反响良好。”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监控指挥中心民警秦智聪说道。

  不仅如此,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监控指挥中心还联合中国电信开展全息路口信号配时试点工作,通过高清摄像机、雷达、卡口等感知设备实现对路口各类交通信息进行全量采集,并通过AI平台前端计算实时下发配时指令,数据采用5G/光纤双链路传输。

  据悉,目前该技术已在两江新区金开大道和睦路口开展试点。试点以后,该路口全天平均通行效率较之前提高7%,特别是夜间,通过行人检测,精确配时,路口通行效率提高达22%以上。

  记者 宋 果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是“智囊团”更是“尖刀连”


市交巡警总队会同市保险行业协会举行警保联动路面联勤工作出发仪式(资料图)

  在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一线民警执勤的另一双眼睛;他们是道路交通信息数据的坚实堡垒;他们开辟出特殊的战场且24小时值守在线;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既是“智囊团”,但同样也是所向披靡的“尖刀连”。这个职能部门就是交通监控指挥中心。


交巡警整装待发(资料图)

  疫情防控应急处突的“先行官”

  作为重庆疫情防控的“守门人”,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监控指挥中心按照“抗疫情、护民生、保畅通”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战役中,利用大数据、视频巡逻、应急指挥等信息化手段快速、有效地收集、研判、核查、处置各类涉疫信息,充分发挥了“指挥中枢”的作用,筑牢疫情防控交通安全防线,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和应急物资运输车辆高效安全通行,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坚决打赢我市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1月24日,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全体民警和辅警第一时间建立了全市射频电子抓拍系统管控圈,将全市路网全面纳入车辆动态监测源,并依托固定疫情检查站,实行联防联控值守,严格检查。同时,指导各区县支大队针对全市定点救治医院和发热门诊优化勤务部署,确保医疗救治通道畅通和交通有序。

  2021年2月7日,一辆高风险地区小型越野车由湖北入渝,接到线索后,交通监控指挥中心运用RFID交通监控平台、缉查布控系统等大数据应用工具迅速锁定车辆,并立即指令万州支队设卡拦截。经核查,驾驶员任某在没有任何通行手续的情况下,私自驾车进入重庆,其身体还伴有咳嗽等可疑症状。万州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协助医护人员将任某送往指定地点作进一步检测,整个处置过程仅用时21分钟,及时阻断了输入型隐患。

  “战疫是漫长而艰苦的。我们民警不仅要严防死守执法服务,还要担起交通数据分析研判、交通管理指挥调度,负责应急处突,保障重要物资供应。队员们经常起早贪黑连轴转。”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副主任王余耀如是说道。

  2021年2月3日,一项特殊的任务下达到指挥中心:为研究抗体药物,荣昌区要将8只人源抗体小白鼠提供给南京某生物科技公司。上级要求,必须按时完成任务。由于第二天就要开展动物实验,且只能通过车辆运输,加之疫情防控期间跨省市运输有难度,因此任务显得十分艰巨。

  总队指派出3名驾驶经验丰富的民警火速动身,星夜兼程,而交通监控指挥中心这边的警员则不眠不休,沿路协调联系通行,全程护航。最终历时21个小时,行程2000余公里,在第二天凌晨4时46分,将运送的样本送达南京。这家生物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喜出望外,连连称赞重庆交巡警真是太神速了。

  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监控指挥中心指挥长蒋正伟透露,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重要医疗物资交通保障工作,指挥中心与市卫健委强化了联动机制。无论是2021年9月28日的巫山应急演练,还是2021年11月2日的市疾控中心奔赴长寿区进行疫情处置,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均在第一时间通过对讲机调度了万州、巫山、长寿、高速公路等交巡警支大队,安排专门警力开展路面交通保障工作,从而确保移动P2实验室特种车辆安全出行。据相关统计显示,2021年以来,交通监控指挥中心累计做好移动P2实验室特种车辆出行保障就有6趟次,均按时到达了目的地。可以说,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建立的应急物资运输保障联系,及时解决了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行保障问题,通过联合保障机制,为相关确定的应急保障车辆给予了精准通行保障。


管控平台实时监测全市交通数据(资料图)

  警保联动提档升级的“拓行者”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公安部深化警务机制改革的决策部署,2021年8月30日,市交巡警总队会同市保险行业协会举行“重庆公安交巡警 重庆保险企业警保联动路面联勤工作出发仪式”,它标志着市内保险企业多方参与、全面融入、协同共治的警保联动路面勤务机制正式建立。目前,中心城区参与路面警保联勤的保险公司已达6家,占全市车险份额85%以上,共投入查勘车108台、理赔员270名。

  据了解,针对道路交通事故“小擦挂”引发“大拥堵”,“小赔付”带来“大繁琐”问题,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监控指挥中心会同重庆银保监局、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创新警保联动事故快处、快撤、快赔机制,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实现了小事故有快处,大事故有应对,赔款快速到位、纠纷快速化解、救援快速响应,切实解决了老百姓最关心的实际问题。

  在深化“警保路面联勤联动”机制方面,他们建立警保联动快处快赔中心,制定协同作战勤务规范,统一调度指挥,推行“交巡警、辅警、保险理赔员”一体的联动新型勤务,充分发挥保险企业在交通事故查勘、定损和理赔的专业优势,通过保险理赔员与交巡警、辅警共同上路巡查,快速处理轻微交通事故的勤务模式,线下融合交巡警巡逻和保险理赔勘查车勤务,线上连通交通事故处理平台和保险理赔业务系统,解决道路交通事故只“处”不赔的弊端,实现了交通事故处置专业化、规范化。

  在深化拓宽联勤联动范围上,由人保1家试点,逐步拓展全市在渝25家车险经营企业,根据规模大小推行灵活参与的方式,对占全市车险份额85%以上的6家保险企业派员派车加入路面联勤工作,对其余19家经营规模较小、无法投入人员装备参与联勤的保险企业确定以“理赔定责互认”方式加入警保联动体系。目前,共投入一线“警保联动”队员371人、组建98个摩托车巡逻编组,查勘理赔车261辆,设置快速理赔点22个。2018年4月以来,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共计86.6万余件,涉及金额3.4余亿元,占简易事故总量的85%以上,因事故或车辆故障造成的拥堵同比下降12.5%。同时,联合推出重庆机动车保险理赔“快处易赔”新机制,进一步简化交通事故处理和保险理赔流程,着力推动交通事故“定责、定损、理赔”一体化,打通快处快赔的“最后一公里”。对符合“快处易赔”条件的21种简易事故,且车损在1万元以下、轻微人伤5000元以下的一方全责事故(人保已试点4万元以下),可不需要公安交管部门出具责任认定书,由保险公司理赔定责互认,对非全责事故,通过线上定责定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快赔时限由原来的2-3天,缩短为最快15分钟到账。此外,还配套建立重大交通事故信息通报、骗赔案件调查处理等“反保险欺诈”常态联系机制,保障“快处易赔”机制的良性发展,搭建车辆轨迹智能研判平台,研发打击保险欺诈战法模型,协助保险企业调查涉嫌车险欺诈案件1400余件、涉及金额8600余万元,有力震慑了保险欺诈违法犯罪行为。


路口全息监测系统(资料图)

  错峰通行信号配时的 “监测员”

  2021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暨公安交警警用装备展上,重庆交巡警也为现场市民带来了智慧交通建设中的探索创新和最新成果。其中,交通监控指挥中心会同相关单位开发了“重庆市错峰通行管控平台”,该平台打破传统交通数据采集获取难度大、更新速度慢、精准率低等数据瓶颈。

  “通过该管控平台,我们对中心城区在网车、限行桥隧流量、闯禁车辆、公交轨道客流等指标数据实时监测,并与历史同期进行对比分析,掌握限行后桥隧流量变化、新增堵点转移等交通运行变化规律。错峰通行实施以来,中心城区高峰车速同比提升5.8%、限行桥隧高峰车速同比提升25.7%,交通运行效率明显改善,社会各界反响良好。”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监控指挥中心民警秦智聪说道。

  不仅如此,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监控指挥中心还联合中国电信开展全息路口信号配时试点工作,通过高清摄像机、雷达、卡口等感知设备实现对路口各类交通信息进行全量采集,并通过AI平台前端计算实时下发配时指令,数据采用5G/光纤双链路传输。

  据悉,目前该技术已在两江新区金开大道和睦路口开展试点。试点以后,该路口全天平均通行效率较之前提高7%,特别是夜间,通过行人检测,精确配时,路口通行效率提高达22%以上。

  记者 宋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