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别必亮:保护利用中华大学遗址 助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

时间: 2022-03-09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6215

  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别必亮建议,从国家层面支持中华大学遗址利用和保护。

  创建于1912年的中华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于1938年西迁重庆米市街,1946年春季回迁武昌旧址。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华大学被拆分,各院系分别并入今日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大学和武汉大学等。

  别必亮介绍,中华大学由爱国实业家陈宣恺、陈时父子倾尽家族家产创办,是中国第一所不靠政府和外国人独立创办的私立大学,40年培养出了大量杰出人才,造就了中南地区最大的知识群体,在新文化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中具有重要影响。

  2021年7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已与华中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保护中华大学遗址。不过,别必亮调研发现,该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三大困难:渝鄂间对中华大学保护利用总体定位,需达成共识并形成相应文件;武昌中华大学与西迁重庆后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实施指导管理层级有待提升;仅重庆方面的总投资达20亿元左右,需国家专项予以支持。为此,别必亮建议,应从国家层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加强中华大学遗址保护利用。

  ——支持重庆保护利用中华大学遗址。支持南岸区(南滨路国家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在中华大学遗址和中华文化学院旧址建设数字中华大学;依托其建设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中华文化文学艺术传播中心、中外语言文字合作交流分中心、华文教育数据资源中心、未来教师西南教育培训中心,助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

  ——支持武汉市加强武昌昙华林中华大学遗址保护。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水平规划设计、高品质建设修缮,授权华中师范大学永久性保护。

  ——研究论证复建中华大学。建议由教育部统筹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论证复建中华大学。

  ——支持适时设立中华文化教育基金,汇聚数十万华师校友和全球华人社会资源,共同助力中华大学复建。

  记者 唐孝忠 叶惠娟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全国人大代表别必亮:保护利用中华大学遗址 助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

  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别必亮建议,从国家层面支持中华大学遗址利用和保护。

  创建于1912年的中华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于1938年西迁重庆米市街,1946年春季回迁武昌旧址。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华大学被拆分,各院系分别并入今日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大学和武汉大学等。

  别必亮介绍,中华大学由爱国实业家陈宣恺、陈时父子倾尽家族家产创办,是中国第一所不靠政府和外国人独立创办的私立大学,40年培养出了大量杰出人才,造就了中南地区最大的知识群体,在新文化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中具有重要影响。

  2021年7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已与华中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保护中华大学遗址。不过,别必亮调研发现,该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三大困难:渝鄂间对中华大学保护利用总体定位,需达成共识并形成相应文件;武昌中华大学与西迁重庆后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实施指导管理层级有待提升;仅重庆方面的总投资达20亿元左右,需国家专项予以支持。为此,别必亮建议,应从国家层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加强中华大学遗址保护利用。

  ——支持重庆保护利用中华大学遗址。支持南岸区(南滨路国家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在中华大学遗址和中华文化学院旧址建设数字中华大学;依托其建设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中华文化文学艺术传播中心、中外语言文字合作交流分中心、华文教育数据资源中心、未来教师西南教育培训中心,助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

  ——支持武汉市加强武昌昙华林中华大学遗址保护。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水平规划设计、高品质建设修缮,授权华中师范大学永久性保护。

  ——研究论证复建中华大学。建议由教育部统筹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论证复建中华大学。

  ——支持适时设立中华文化教育基金,汇聚数十万华师校友和全球华人社会资源,共同助力中华大学复建。

  记者 唐孝忠 叶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