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朱颂扬)记者近日从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诚信从业教育警示大会上获悉,今年5月至8月期间,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和市高法院5部门联合组成4个暗查组,对246家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环评编制、碳排放数据管理、污染源在线监控、自主验收、机动车尾气检测、生态环境监测等6个重点领域弄虚作假问题开展暗查,共发现各类环境问题158个。 据了解,监测数据被广泛用于污染整治、生态修复、项目环评、工程验收等,甚至作为基层政府行政决策、处理污染纠纷的依据,与社会公众的环境权益息息相关。 “检查中发现,部分监测机构守法意识不强。”据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如重庆某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现场采样过程中,现场负责人因天气炎热原因,在明知采样时间不足的情况下,以修改原始记录小票方式伪造采样时间,出具虚假监测报告。另外,对重庆某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开展调查时,已通过视频、照片锁定其在某排口采样时未使用甲苯、二甲苯采样设备,未连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采样管,但公司采取清空采样设备采样原始记录方式伪造证据,抵抗调查。 “还有部分从业人员认识不到位,抱有侥幸心理,为减少工作量,不按照规范要求开展监测工作。”该负责人表示,如重庆市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中原始记录时间与被监测单位门岗登记时间不一致,经对采样人员进行调查,发现监测当日现场采样人员通过调整采样仪器时间伪造采样原始记录,且虚构采样人员人数,实际采样时间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监测时间、监测数据、监测签名均为伪造。同时,有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了承揽更多业务,存在主动或被动地帮助排污企业“想招数”“出主意”、伪造达标数据、逃避行政处罚等违法行为。 据了解,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共检查企业246家次,发现各类环境问题158个,其中立行立改60个、承诺整改70个、立案查处34件(其中涉及监测机构24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案件1件、移送公安涉嫌刑事犯罪案件4件(其中涉及监测机构2件),发布典型案例6批16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