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速写 | 从中外记者的“奔跑速度”透视“重庆热度”

时间: 2024-03-05 来源: 华龙网 编辑: 叶桂君 阅读量:8664

(重庆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现场)

3月5日,北京,雨雪霏霏。

寒冷挡不住中外记者们飞奔前往重庆代表团住地的热情。下午3点,重庆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举行,这也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后第一场开放团组会议。

上午11点,就已经有记者扛着“长枪短炮”,提前进入会场抢占“有利地形”。

下午2点,各大外媒、央媒、省媒等记者陆续抵达,现场人头攒动,现场80个记者席已被一抢而空,工作人员开始忙着“加座”。

一盏盏聚光灯下,摄像机高低错落,镜头纷纷瞄准发言席。

对此,重庆代表团早有准备,一切秩序井然。工作人员除了为记者们发放重庆代表团简介、代表名册、新闻背景资料等,还贴心地帮助有采访需求的媒体联络相应代表。

截至答记者问开始时,112家中外媒体的186名记者报名参加采访,其中境外媒体29家。现场一座难求,部分记者只能站在会场两侧的过道上。

会议第一阶段,是代表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这成为记者们的“特殊课堂”。台上讲得专业,台下记得认真。记者们笔尖刷刷刷,键盘啪啪啪,笔记里添了一串高频“重庆热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数字重庆建设……

(记者工作区)

下午4点40分,会议第二阶段,备受期待的“答记者问”开始。主持人话音未落,记者们便抢着举手提问——

“我们注意到,今年重庆‘新春第一会’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了进一步的系统部署。请问这主要是基于什么考虑?同时,重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还有哪些新举措和新亮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记者“抢”到第一个提问机会。这位记者聚焦重庆“新春第一会”背后的深意,显然做足了功课。

“2023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了3万亿元大关。我想请问,重庆下一步经济发展新的着力点会在哪些方面?”香港商报记者紧接着提问。

这位记者同样有备而来。要知道,重庆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之后,又提出新的目标——到2027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迈上4万亿元台阶。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请问重庆作为制造业重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和整体考虑?”中国日报一名外籍记者又发问。

面对一个个力道十足的问题,重庆代表团不遮不掩,开放又真诚,现场气氛活跃。

梳理多位中外记者们的提问不难发现,大家对重庆最“着迷”的热点话题,归根到底都与“发展”二字息息相关。

回顾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增长6.1%。

新的一年,我国发展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重庆的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跳一跳,够得着!”在会场上,代表们在不止一次提到这句彰显重庆发展决心、信心和底气的话。

截至下午6点,答记者问环节的进程已过半,但依旧有许多记者在举手请求提问。

一场酣畅淋漓的答记者问还在继续,重庆的热度在继续攀升……

新重庆-华龙网首席记者 连肖 王玮

重报集团中央厨房出品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两会速写 | 从中外记者的“奔跑速度”透视“重庆热度”

(重庆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现场)

3月5日,北京,雨雪霏霏。

寒冷挡不住中外记者们飞奔前往重庆代表团住地的热情。下午3点,重庆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举行,这也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后第一场开放团组会议。

上午11点,就已经有记者扛着“长枪短炮”,提前进入会场抢占“有利地形”。

下午2点,各大外媒、央媒、省媒等记者陆续抵达,现场人头攒动,现场80个记者席已被一抢而空,工作人员开始忙着“加座”。

一盏盏聚光灯下,摄像机高低错落,镜头纷纷瞄准发言席。

对此,重庆代表团早有准备,一切秩序井然。工作人员除了为记者们发放重庆代表团简介、代表名册、新闻背景资料等,还贴心地帮助有采访需求的媒体联络相应代表。

截至答记者问开始时,112家中外媒体的186名记者报名参加采访,其中境外媒体29家。现场一座难求,部分记者只能站在会场两侧的过道上。

会议第一阶段,是代表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这成为记者们的“特殊课堂”。台上讲得专业,台下记得认真。记者们笔尖刷刷刷,键盘啪啪啪,笔记里添了一串高频“重庆热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数字重庆建设……

(记者工作区)

下午4点40分,会议第二阶段,备受期待的“答记者问”开始。主持人话音未落,记者们便抢着举手提问——

“我们注意到,今年重庆‘新春第一会’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了进一步的系统部署。请问这主要是基于什么考虑?同时,重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还有哪些新举措和新亮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记者“抢”到第一个提问机会。这位记者聚焦重庆“新春第一会”背后的深意,显然做足了功课。

“2023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了3万亿元大关。我想请问,重庆下一步经济发展新的着力点会在哪些方面?”香港商报记者紧接着提问。

这位记者同样有备而来。要知道,重庆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之后,又提出新的目标——到2027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迈上4万亿元台阶。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请问重庆作为制造业重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和整体考虑?”中国日报一名外籍记者又发问。

面对一个个力道十足的问题,重庆代表团不遮不掩,开放又真诚,现场气氛活跃。

梳理多位中外记者们的提问不难发现,大家对重庆最“着迷”的热点话题,归根到底都与“发展”二字息息相关。

回顾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增长6.1%。

新的一年,我国发展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重庆的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跳一跳,够得着!”在会场上,代表们在不止一次提到这句彰显重庆发展决心、信心和底气的话。

截至下午6点,答记者问环节的进程已过半,但依旧有许多记者在举手请求提问。

一场酣畅淋漓的答记者问还在继续,重庆的热度在继续攀升……

新重庆-华龙网首席记者 连肖 王玮

重报集团中央厨房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