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流淌的乡愁

时间: 2024-03-1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9275

◎ 何新

乡愁会流淌,如天上的行云,云卷云舒地飘逸;像涓涓的河水,任意东西的流动。人的乡愁,因生活的漂泊、工作的安排,而远离家乡,久而久之的思乡情结,浓郁满怀,凝结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名句。

每当端午、中秋与春节的到来,客居南京的舅舅,都要通过“巴蜀一家亲”这个微信群,祝福故土的父老乡亲身体安康、节日快乐。这个群有40多个成员,由几代人组成的家族群体,虽然大家没有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缘于五湖四海的工作关系,但有一个根扎故土的情怀,像人的主动脉,故土将血液输送到每一个毛细血管,温暖,维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体征,抱团取暖一个家族的生命走向。

舅舅是群主,他说建群的目的,是要维持“巴蜀”这个大家庭的关系,天天打个照面,互道一声平安,有种存在感。舅舅离开故土,已经60多年。早年读书,曾经在北京工作一段时间,后调到南京,就此安居立业。舅舅曾经也几次回万州,见到的情景,都是古万州的形象。几十年白驹过隙,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很想重归故土,梦里依稀太白岩、天仙桥、流杯池与西山钟楼,这些地域特征明晰的景物,不管你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但舅舅苦于年事已高、行动迟缓,加上舅妈身体偏瘫,需人照料,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愿望成为遗憾。

为了满足舅舅的愿望,我不时将自己书写家乡的文字与收集的图片、视频,通过手机传递南京,让舅舅了解万州日新月异的变化。几次索取他的地址,准备赠送家乡的土特产,舅舅始终不同意,怕我们花钱,还说自己老了,也吃不了多少。但舅舅喜欢文字,他是读书人,一辈子坚持学习的习惯,拿着放大镜读书看报,通过手机传递信息,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中没有掉队。

春节后,收到一套纪实家乡的书籍——《流淌的乡愁》,以及一套古万州老照片,我们决定转送舅舅,他更需要这样的文字与图片。当我们向他索要地址的时候,舅舅非常高兴,这种精神物质,已远远胜过油盐酱醋茶的琐屑。借此寄书的机会,将一份“万州有礼”的礼品盒一并寄往南京。

礼轻仁义重。礼不轻,一套书加上一个礼品盒,足足6公斤,担心舅舅搬不动,特别提醒找人帮忙领取快递;仁义重,《流淌的乡愁》这套书,凝聚着多少作者深入机关企业、田间地头栉风沐雨、熬更守夜的心血,将万州千百年的历史一个字一个词地连缀成一套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这是一部史书,也是一种文学。收到快递,舅舅满心欢喜,在有生之年,他要慢慢咀嚼。那套反映古万州的老照片,比较直白。太白岩、天仙桥、流杯池、西山钟楼这些图片,舅舅看后立马微信回复:“老照片里的地方,我几乎全部都到过、玩过,全是脑海里心田中想念的地方……”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舅舅已是耄耋老人,一生在外,普通话中依然夹杂着巴蜀乡音,字里行间仍然不忘故土情怀,让人肃然起敬。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现在是我住长江头,他住长江尾,舅舅是“君”。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教师进修学院)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流淌的乡愁

◎ 何新

乡愁会流淌,如天上的行云,云卷云舒地飘逸;像涓涓的河水,任意东西的流动。人的乡愁,因生活的漂泊、工作的安排,而远离家乡,久而久之的思乡情结,浓郁满怀,凝结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名句。

每当端午、中秋与春节的到来,客居南京的舅舅,都要通过“巴蜀一家亲”这个微信群,祝福故土的父老乡亲身体安康、节日快乐。这个群有40多个成员,由几代人组成的家族群体,虽然大家没有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缘于五湖四海的工作关系,但有一个根扎故土的情怀,像人的主动脉,故土将血液输送到每一个毛细血管,温暖,维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体征,抱团取暖一个家族的生命走向。

舅舅是群主,他说建群的目的,是要维持“巴蜀”这个大家庭的关系,天天打个照面,互道一声平安,有种存在感。舅舅离开故土,已经60多年。早年读书,曾经在北京工作一段时间,后调到南京,就此安居立业。舅舅曾经也几次回万州,见到的情景,都是古万州的形象。几十年白驹过隙,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很想重归故土,梦里依稀太白岩、天仙桥、流杯池与西山钟楼,这些地域特征明晰的景物,不管你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但舅舅苦于年事已高、行动迟缓,加上舅妈身体偏瘫,需人照料,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愿望成为遗憾。

为了满足舅舅的愿望,我不时将自己书写家乡的文字与收集的图片、视频,通过手机传递南京,让舅舅了解万州日新月异的变化。几次索取他的地址,准备赠送家乡的土特产,舅舅始终不同意,怕我们花钱,还说自己老了,也吃不了多少。但舅舅喜欢文字,他是读书人,一辈子坚持学习的习惯,拿着放大镜读书看报,通过手机传递信息,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中没有掉队。

春节后,收到一套纪实家乡的书籍——《流淌的乡愁》,以及一套古万州老照片,我们决定转送舅舅,他更需要这样的文字与图片。当我们向他索要地址的时候,舅舅非常高兴,这种精神物质,已远远胜过油盐酱醋茶的琐屑。借此寄书的机会,将一份“万州有礼”的礼品盒一并寄往南京。

礼轻仁义重。礼不轻,一套书加上一个礼品盒,足足6公斤,担心舅舅搬不动,特别提醒找人帮忙领取快递;仁义重,《流淌的乡愁》这套书,凝聚着多少作者深入机关企业、田间地头栉风沐雨、熬更守夜的心血,将万州千百年的历史一个字一个词地连缀成一套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这是一部史书,也是一种文学。收到快递,舅舅满心欢喜,在有生之年,他要慢慢咀嚼。那套反映古万州的老照片,比较直白。太白岩、天仙桥、流杯池、西山钟楼这些图片,舅舅看后立马微信回复:“老照片里的地方,我几乎全部都到过、玩过,全是脑海里心田中想念的地方……”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舅舅已是耄耋老人,一生在外,普通话中依然夹杂着巴蜀乡音,字里行间仍然不忘故土情怀,让人肃然起敬。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现在是我住长江头,他住长江尾,舅舅是“君”。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教师进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