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重庆建设一年来 取得这十项标志性成果

时间: 2024-04-09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叶桂君 阅读量:8875

本网讯(记者 饶果)4月8日,在“这就是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数字重庆建设一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中共重庆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数字重庆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黄朝永介绍,一年来,重庆全面实现“一年形成重点能力”目标,并梳理出十项标志性成果。

一、基本建成一体化数字资源共享平台体系。

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建成,全面实现数字资源一站式浏览、一揽子申请、一体化配置;

基础设施体系持续完善,累计建立视联网点位646个,接入实时数据感知终端668万个,智算算力规模2500P、西部领先;

数据资源体系基本建立,5大基础数据库(自然人库、法人库、信用库、电子证照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库)迭代完善,GIS系统上线运行,“信用+”综合应用支撑能力加快形成,市、区县、镇街数据仓全面建成;

支撑“两端”能力初步形成,全面重构“渝快办”,初步建成全国首个三网深度融合的办事服务总入口,形成面向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能力;

“渝快政”支撑能力达80万。

二、初步构建了三级贯通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体系。

基本体系初步构建,1个市级治理中心、41个区县治理中心和1031个镇街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构建设施运行、社会治理等六大板块,体系构架、工作机制和典型应用三级贯通;

市带区县、区县带镇街格局探索形成,三级治理中心跑道对接贯通,城市体征指标一体设计、三级投用,初步建立多级联动、分工协作、平战结合的治理工作体系;

协同实战能力明显增强,22个应用三级贯通,高楼火灾应急处置等综合场景实战实效,建立任务事件闭环处置机制。

三、构建形成党建统领政治能力提升体系。

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实现整体跃升,持续迭代优化“八张报表”(党建、经济、平安、改革、创新、生态、文化、民生报表)“八张问题清单” (巡视、督查、审计、环保、网络舆情、安全生产、信访、社会平安稳定清单)重大应用,用好“五项机制”(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机制、争先创优赛马比拼机制、常态化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机制、领导班子运行评估和群众口碑评价机制、最佳实践分析和典型问题案例复盘机制),推动党的领导落实到市域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监督体制机制实现变革重塑,“渝巡在线”“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上线运行,监督覆盖行权事项3748项;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创新发展,“人大代表全渝通”“重庆数字政协”形成实战实效,推动党领导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有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有感;

风险感知响应实现体系重构,“突发事件直报快响”等构建风险闭环管理机制,风险感知响应更加快速有效。

四、初步建立现代政府整体智治新机制。

整体智治的政府运行机制初步建立,政府履职向协同联动转变,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智能精准的服务发展能力初步形成,上线经济运行监测、国资智管等应用,动态呈现3000余个主要经济指标;

敏捷高效的协同治理水平有效提升,上线危岩地灾风险管控、数字应急等典型应用,协同处置1.5万件预警事件;

便捷普惠的政务服务效能大幅增强,上线“一件事”集成服务80件,覆盖90%以上高频事项,日均办理群众诉求2000余件。

五、初步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经济新模式。

推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等重大任务协同落实,建设“数智经信”应用,构建产业生成、生产、生态“三生协同”综合场景,提升精准招商、精准培育等本地产业生成能力;

实现涉企服务多元集成,构建“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打造涉企服务“一键接入、一码画像、一体处置、一键直达”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构建风险隐患监管闭环,打造“瓶装燃气智慧管理”应用,实现全市72个液化气充装场站和1364个经营点智能管控。

六、初步构建数字社会为民利民惠民高效精准服务体系。

利民方面,宜居宜业能力全面提升。打造“渝悦·公积金”“渝悦·根治欠薪”等应用,为2.6万余名劳动者追讨工资3亿元;

便民方面,就医就学机制初步构建。上线“渝悦·医检互认”“渝悦·惠学生”,为群众节约就医费用3900余万元,实现义务教育入学办理时限、环节压减2/3;

惠民方面,扶弱济困水平不断提高。开发“渝悦·养老”“渝悦·救助”,完善防止返贫精准监测帮扶等机制;

为民方面,生活服务效能持续增强。打造“渝悦·渝你同行”“渝悦·信用”等应用,信用融资授信71.1亿元。

七、以数字文化探索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新方式。

构建“三情”(媒情、网情、社情)和“双网格”联动机制,打造“三情联动”应用,完善舆情监测、分析研判、联动处置闭环工作体系;

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建立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服务机制,打造集逛场馆、学才艺等10个“一件事”的“高品质文化生活”综合场景,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群众;

提升文化数字化治理效能,打造“文明创建”“巴渝文物”等应用,整治文物安全隐患1.4万余个。

八、以数字法治拓展平安法治一体推进新路径。

维护平安稳定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健全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迭代建设“情指行”“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应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有效提升;

促进公平正义机制迭代优化,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开发建设“执法+监督”“一案一码·刑事案件查询”等应用,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法治惠民工作质效明显提升,加快建设“警快办”等应用,网上为群众提供公安政务服务1.1亿次。

九、系统重塑现代化基层智治实战体系。

全国率先实现省域基层治理体系系统重塑,全域构建“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体系〔乡镇(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四板块”,覆盖村(社区)一套网格〕,实现基层智治体制机制、组织结构、治理形态、能力模式系统性重塑;

重构镇街、村社、网格三级职责清单责任体系,实现照单履职、对单考核;

形成可视化实战能力,实现人房地事物一图呈现、一屏统览;

构建人机交互多跨协同闭环处置机制,通过基层智治平台办理民生诉求等事项354万件、办理率99.9%,有效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

十、初步形成数字化引领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和实践、理论、制度成果。

在实践中总结提炼一批数字变革的制度规范、技术标准、改革教材、理论文章等,初步形成数字重庆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工作体系、能力体系。数字化理念、思路、方法、手段深入人心,干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协同能力明显提升。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数字重庆建设一年来 取得这十项标志性成果

本网讯(记者 饶果)4月8日,在“这就是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数字重庆建设一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中共重庆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数字重庆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黄朝永介绍,一年来,重庆全面实现“一年形成重点能力”目标,并梳理出十项标志性成果。

一、基本建成一体化数字资源共享平台体系。

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建成,全面实现数字资源一站式浏览、一揽子申请、一体化配置;

基础设施体系持续完善,累计建立视联网点位646个,接入实时数据感知终端668万个,智算算力规模2500P、西部领先;

数据资源体系基本建立,5大基础数据库(自然人库、法人库、信用库、电子证照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库)迭代完善,GIS系统上线运行,“信用+”综合应用支撑能力加快形成,市、区县、镇街数据仓全面建成;

支撑“两端”能力初步形成,全面重构“渝快办”,初步建成全国首个三网深度融合的办事服务总入口,形成面向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能力;

“渝快政”支撑能力达80万。

二、初步构建了三级贯通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体系。

基本体系初步构建,1个市级治理中心、41个区县治理中心和1031个镇街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构建设施运行、社会治理等六大板块,体系构架、工作机制和典型应用三级贯通;

市带区县、区县带镇街格局探索形成,三级治理中心跑道对接贯通,城市体征指标一体设计、三级投用,初步建立多级联动、分工协作、平战结合的治理工作体系;

协同实战能力明显增强,22个应用三级贯通,高楼火灾应急处置等综合场景实战实效,建立任务事件闭环处置机制。

三、构建形成党建统领政治能力提升体系。

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实现整体跃升,持续迭代优化“八张报表”(党建、经济、平安、改革、创新、生态、文化、民生报表)“八张问题清单” (巡视、督查、审计、环保、网络舆情、安全生产、信访、社会平安稳定清单)重大应用,用好“五项机制”(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机制、争先创优赛马比拼机制、常态化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机制、领导班子运行评估和群众口碑评价机制、最佳实践分析和典型问题案例复盘机制),推动党的领导落实到市域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监督体制机制实现变革重塑,“渝巡在线”“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上线运行,监督覆盖行权事项3748项;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创新发展,“人大代表全渝通”“重庆数字政协”形成实战实效,推动党领导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有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有感;

风险感知响应实现体系重构,“突发事件直报快响”等构建风险闭环管理机制,风险感知响应更加快速有效。

四、初步建立现代政府整体智治新机制。

整体智治的政府运行机制初步建立,政府履职向协同联动转变,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智能精准的服务发展能力初步形成,上线经济运行监测、国资智管等应用,动态呈现3000余个主要经济指标;

敏捷高效的协同治理水平有效提升,上线危岩地灾风险管控、数字应急等典型应用,协同处置1.5万件预警事件;

便捷普惠的政务服务效能大幅增强,上线“一件事”集成服务80件,覆盖90%以上高频事项,日均办理群众诉求2000余件。

五、初步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经济新模式。

推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等重大任务协同落实,建设“数智经信”应用,构建产业生成、生产、生态“三生协同”综合场景,提升精准招商、精准培育等本地产业生成能力;

实现涉企服务多元集成,构建“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打造涉企服务“一键接入、一码画像、一体处置、一键直达”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构建风险隐患监管闭环,打造“瓶装燃气智慧管理”应用,实现全市72个液化气充装场站和1364个经营点智能管控。

六、初步构建数字社会为民利民惠民高效精准服务体系。

利民方面,宜居宜业能力全面提升。打造“渝悦·公积金”“渝悦·根治欠薪”等应用,为2.6万余名劳动者追讨工资3亿元;

便民方面,就医就学机制初步构建。上线“渝悦·医检互认”“渝悦·惠学生”,为群众节约就医费用3900余万元,实现义务教育入学办理时限、环节压减2/3;

惠民方面,扶弱济困水平不断提高。开发“渝悦·养老”“渝悦·救助”,完善防止返贫精准监测帮扶等机制;

为民方面,生活服务效能持续增强。打造“渝悦·渝你同行”“渝悦·信用”等应用,信用融资授信71.1亿元。

七、以数字文化探索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新方式。

构建“三情”(媒情、网情、社情)和“双网格”联动机制,打造“三情联动”应用,完善舆情监测、分析研判、联动处置闭环工作体系;

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建立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服务机制,打造集逛场馆、学才艺等10个“一件事”的“高品质文化生活”综合场景,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群众;

提升文化数字化治理效能,打造“文明创建”“巴渝文物”等应用,整治文物安全隐患1.4万余个。

八、以数字法治拓展平安法治一体推进新路径。

维护平安稳定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健全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迭代建设“情指行”“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应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有效提升;

促进公平正义机制迭代优化,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开发建设“执法+监督”“一案一码·刑事案件查询”等应用,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法治惠民工作质效明显提升,加快建设“警快办”等应用,网上为群众提供公安政务服务1.1亿次。

九、系统重塑现代化基层智治实战体系。

全国率先实现省域基层治理体系系统重塑,全域构建“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体系〔乡镇(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四板块”,覆盖村(社区)一套网格〕,实现基层智治体制机制、组织结构、治理形态、能力模式系统性重塑;

重构镇街、村社、网格三级职责清单责任体系,实现照单履职、对单考核;

形成可视化实战能力,实现人房地事物一图呈现、一屏统览;

构建人机交互多跨协同闭环处置机制,通过基层智治平台办理民生诉求等事项354万件、办理率99.9%,有效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

十、初步形成数字化引领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和实践、理论、制度成果。

在实践中总结提炼一批数字变革的制度规范、技术标准、改革教材、理论文章等,初步形成数字重庆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工作体系、能力体系。数字化理念、思路、方法、手段深入人心,干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协同能力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