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云阳县“望闻问切”工作法 高效化解邻里纠纷

时间: 2024-04-12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程迷静 阅读量:9278

为进一步推动构建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云阳县调解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采取“望闻问切”的解纷工作法,有效化解各级各类邻里纠纷,将邻里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邻里纠纷成功化解率达98%。

观察局面形势

找准时机切入正题

“察言观色”是一名调解员所必须具备的特质之一,在调解现场通过捕捉当事人的情绪或言行举止,有助于更好掌控现场调解的节奏,从而掌握调解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云阳县凤鸣镇曾发生一起因土地耕种问题产生的邻里纠纷,当事双方互不相让,态度坚决,调解员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安抚双方情绪,使得后续调解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摆正调解姿态

倾听诉求予以回应

邻里纠纷“家长里短”,调解员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开展调解,不偏不倚,保持中立,仔细倾听事件原委,并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切实理解当事人的苦衷和难处,客观准确地分析问题,从而增强当事人对调解员的信任感和亲近感。

家住故陵镇的刘某曾不慎将戴某放置在菜地边的木栅栏毁损,双方发生争吵,调解员组织双方调解。起初两人情绪都较为激动,均未有退让半步的意思,调解员耐心疏导,分别听取双方对该事件的描述,经过与当事双方反复沟通,最终两人握手言和。

总结争议焦点

有的放矢询问缘由

在初步建立起当事人信任感的基础之上,运用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整个案件事实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当事双方争议焦点,针对焦点问题向相关当事人精准发问,明确模糊地带的相关事项,发问的方向正确,调解也就成功了一半。

李某和潘某原是关系交好的邻居,因李某物品摆放位置疑似占用潘某房屋后方土地而发生争执,后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两人再次将对方放置在屋外的个人物品进行损毁,导致矛盾升级,因此李某再次向当地调解委员会申请人民调解。调解员受理该案后,围绕该涉案土地使用权的归属问题这一焦点迅速展开调查,最终明确该片土地为双方共有,应当在不侵犯对方相邻权的前提下开展系列生产生活活动,同时了解到第二次矛盾升级是因李某心中不满潘某,出于泄愤而实施了相关暴力行为,调解员通过抓取问题焦点,发掘出导致矛盾升级的实际原因,实现调解成功的最终目的。

摸清事件脉络

德法兼用“对症下药”

在调解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法律的规范作用,同时也要兼顾道德的教化作用,这在乡村土地边界纠纷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龙角镇村民姚某与吴某所栽种的土地范围相邻,二人因边界问题产生争议,经调查双方均已无相应证据证明该土地边界原始划分情况,积年累月,许多事实均无从考证,调解员在坚持依法办事原则的基础之上,灵活运用法律法规、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典故实例等群众容易接受的道理,说服感化双方,让当事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记者 罗翠 通讯员 魏思琪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云阳县“望闻问切”工作法 高效化解邻里纠纷

为进一步推动构建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云阳县调解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采取“望闻问切”的解纷工作法,有效化解各级各类邻里纠纷,将邻里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邻里纠纷成功化解率达98%。

观察局面形势

找准时机切入正题

“察言观色”是一名调解员所必须具备的特质之一,在调解现场通过捕捉当事人的情绪或言行举止,有助于更好掌控现场调解的节奏,从而掌握调解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云阳县凤鸣镇曾发生一起因土地耕种问题产生的邻里纠纷,当事双方互不相让,态度坚决,调解员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安抚双方情绪,使得后续调解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摆正调解姿态

倾听诉求予以回应

邻里纠纷“家长里短”,调解员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开展调解,不偏不倚,保持中立,仔细倾听事件原委,并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切实理解当事人的苦衷和难处,客观准确地分析问题,从而增强当事人对调解员的信任感和亲近感。

家住故陵镇的刘某曾不慎将戴某放置在菜地边的木栅栏毁损,双方发生争吵,调解员组织双方调解。起初两人情绪都较为激动,均未有退让半步的意思,调解员耐心疏导,分别听取双方对该事件的描述,经过与当事双方反复沟通,最终两人握手言和。

总结争议焦点

有的放矢询问缘由

在初步建立起当事人信任感的基础之上,运用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整个案件事实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当事双方争议焦点,针对焦点问题向相关当事人精准发问,明确模糊地带的相关事项,发问的方向正确,调解也就成功了一半。

李某和潘某原是关系交好的邻居,因李某物品摆放位置疑似占用潘某房屋后方土地而发生争执,后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两人再次将对方放置在屋外的个人物品进行损毁,导致矛盾升级,因此李某再次向当地调解委员会申请人民调解。调解员受理该案后,围绕该涉案土地使用权的归属问题这一焦点迅速展开调查,最终明确该片土地为双方共有,应当在不侵犯对方相邻权的前提下开展系列生产生活活动,同时了解到第二次矛盾升级是因李某心中不满潘某,出于泄愤而实施了相关暴力行为,调解员通过抓取问题焦点,发掘出导致矛盾升级的实际原因,实现调解成功的最终目的。

摸清事件脉络

德法兼用“对症下药”

在调解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法律的规范作用,同时也要兼顾道德的教化作用,这在乡村土地边界纠纷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龙角镇村民姚某与吴某所栽种的土地范围相邻,二人因边界问题产生争议,经调查双方均已无相应证据证明该土地边界原始划分情况,积年累月,许多事实均无从考证,调解员在坚持依法办事原则的基础之上,灵活运用法律法规、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典故实例等群众容易接受的道理,说服感化双方,让当事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记者 罗翠 通讯员 魏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