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检察官—律师模拟庭审大赛侧记

时间: 2024-05-24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506

(签约仪式)

在昨日举办的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检察官—律师模拟庭审大赛上,来自重庆、四川两地检察系统和律师行业的8支队伍,组成4场比赛的控辩对手,每场展开一个半小时的攻防对决。

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5年以来,重庆市检察院与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联合举办检察官—律师模拟庭审大赛,每两年一届,已成功举办四届。今年,为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响应成渝地区司法协作,打造区域法治一体化高水平样板,在原有模式基础上,比赛提档升级,加入了四川省检察院、四川省司法厅和四川省律师协会,由6家单位共同举办。“此次各方会签的《深化川渝检律协作 共办‘检律大赛’的合作协议》,把比赛的形式规则和机制固定下来,以后川渝两地轮流举办,以打造川渝品牌。”

为充分展现选手的业务实力与控辩技巧,命题组颇为费心。据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考题从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存在难点的角度出发,精心挑选出能覆盖多种证据种类的4个真实案例,案例定性上涉及的法律适用和理论问题较多,给控辩双方都留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公诉人展开辩论)

早上9点,第一场大赛拉开帷幕,赛场内的一个个观点激烈碰撞是让现场温度不断攀升,控辩双方精彩的法言法语,蕴含着法与理的深度思考——

“刑事诉讼证明是一种回溯性司法活动,不可能复原所有细节,尤其是对于缺乏明确监控指向的案件,必然是矛盾中见真相的过程。”

“证人猜测性、评论性、推断性证言,不得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一般生活经验判断符合事实的除外。”

……

作为控方参赛选手,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的黄颖和南岸区检察院的王莹,以及辩方参赛选手北京大成(成都)律师事务所的杜毕扬和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的邹纯玮联手贡献了第一场旗鼓相当的精彩对决。

王莹在赛后告诉记者,比赛涉及案件的难点在于,没有直接目击证人和监控指向,作为公诉人要抽丝剥茧,通过各种证据的拼接和还原最终抓住关键事实,这就需要足够的证据把控能力。

记者发现,跟真实庭审有些许区别的是,比赛中,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后,新增了辩护人发表意见的流程。对此,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解释称,整个流程按照真实流程规则设置,但为了给控辩双方展示能力提供更大的空间,作了这样的调整。“此外,为了突出实战性、实用性,我们还设置了能凸显公诉人的证据审查、证据运用、出庭指控和法律适用等能力的细节流程。”

下午场,激烈对决仍在继续。

“主客观相一致,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

“罚当其罪、罪责自负就是本次庭审最重要的点。”

……

“这种比赛形式对我来说非常新颖,不同于之前参加的论辩赛,本次比赛更加贴近实际,我们在准备过程中对证据、事实和法律适用都进行了反复研究推敲。今天的参赛经历,更有助于我在之后的案件办理中构建起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更好地指控证明犯罪,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四川省成都市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蒲静怡告诉记者。

4场比赛亮点纷呈、精彩不断,控辩双方均展现出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和实务功底,赢得评委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程序上完整顺畅、真实感强,实体上证据充实、法理严谨,细节上环环相扣,选手们展现了严密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才表达能力,让人感觉到检察官、律师的水平都很高,不愧为异常高水平的比赛。”上午两场比赛结束后,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从实体法的角度对两场比赛涉及的两个案件进行了分析。在故意伤害案中,检察官通过讲悬疑小说的方式讲清了一个故事,而在盗窃案中,劳务派遣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与法律实务紧密相连。

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副厅长曹红虹看完全天的比赛后认为,大赛展现出了高水平的实战性、专业性和对抗性,让人感受到法理之美、思辨之美。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检察官—律师模拟庭审大赛侧记

(签约仪式)

在昨日举办的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检察官—律师模拟庭审大赛上,来自重庆、四川两地检察系统和律师行业的8支队伍,组成4场比赛的控辩对手,每场展开一个半小时的攻防对决。

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5年以来,重庆市检察院与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联合举办检察官—律师模拟庭审大赛,每两年一届,已成功举办四届。今年,为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响应成渝地区司法协作,打造区域法治一体化高水平样板,在原有模式基础上,比赛提档升级,加入了四川省检察院、四川省司法厅和四川省律师协会,由6家单位共同举办。“此次各方会签的《深化川渝检律协作 共办‘检律大赛’的合作协议》,把比赛的形式规则和机制固定下来,以后川渝两地轮流举办,以打造川渝品牌。”

为充分展现选手的业务实力与控辩技巧,命题组颇为费心。据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考题从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存在难点的角度出发,精心挑选出能覆盖多种证据种类的4个真实案例,案例定性上涉及的法律适用和理论问题较多,给控辩双方都留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公诉人展开辩论)

早上9点,第一场大赛拉开帷幕,赛场内的一个个观点激烈碰撞是让现场温度不断攀升,控辩双方精彩的法言法语,蕴含着法与理的深度思考——

“刑事诉讼证明是一种回溯性司法活动,不可能复原所有细节,尤其是对于缺乏明确监控指向的案件,必然是矛盾中见真相的过程。”

“证人猜测性、评论性、推断性证言,不得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一般生活经验判断符合事实的除外。”

……

作为控方参赛选手,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的黄颖和南岸区检察院的王莹,以及辩方参赛选手北京大成(成都)律师事务所的杜毕扬和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的邹纯玮联手贡献了第一场旗鼓相当的精彩对决。

王莹在赛后告诉记者,比赛涉及案件的难点在于,没有直接目击证人和监控指向,作为公诉人要抽丝剥茧,通过各种证据的拼接和还原最终抓住关键事实,这就需要足够的证据把控能力。

记者发现,跟真实庭审有些许区别的是,比赛中,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后,新增了辩护人发表意见的流程。对此,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解释称,整个流程按照真实流程规则设置,但为了给控辩双方展示能力提供更大的空间,作了这样的调整。“此外,为了突出实战性、实用性,我们还设置了能凸显公诉人的证据审查、证据运用、出庭指控和法律适用等能力的细节流程。”

下午场,激烈对决仍在继续。

“主客观相一致,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

“罚当其罪、罪责自负就是本次庭审最重要的点。”

……

“这种比赛形式对我来说非常新颖,不同于之前参加的论辩赛,本次比赛更加贴近实际,我们在准备过程中对证据、事实和法律适用都进行了反复研究推敲。今天的参赛经历,更有助于我在之后的案件办理中构建起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更好地指控证明犯罪,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四川省成都市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蒲静怡告诉记者。

4场比赛亮点纷呈、精彩不断,控辩双方均展现出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和实务功底,赢得评委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程序上完整顺畅、真实感强,实体上证据充实、法理严谨,细节上环环相扣,选手们展现了严密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才表达能力,让人感觉到检察官、律师的水平都很高,不愧为异常高水平的比赛。”上午两场比赛结束后,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从实体法的角度对两场比赛涉及的两个案件进行了分析。在故意伤害案中,检察官通过讲悬疑小说的方式讲清了一个故事,而在盗窃案中,劳务派遣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与法律实务紧密相连。

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副厅长曹红虹看完全天的比赛后认为,大赛展现出了高水平的实战性、专业性和对抗性,让人感受到法理之美、思辨之美。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