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推动政府治理信息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

时间: 2024-05-3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664

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市政府提交《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称,2023年,市政府协同推进为民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数字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实现提质增效、整体跃升。今年,市政府将构建整体智治的现代法治政府。

报告指出,2024年,市政府将构建整体智治的现代法治政府,切实加强数字法治建设。推动政府治理信息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执法监管等“一件事”场景谋划,推动“执法+监督”数字应用覆盖率达40%以上。务实抓好“执法+监督”“法治·渝智调”“法治·法律服务”等更多数字应用实战实用。

今年,市政府还将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以企业感受度为导向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政务诚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政府机构政务诚信综合评价,拓展“信用+”市场化应用场景。加快推动开发区地方立法工作,加强改革政策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依法保障“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法治一体化建设,加强川渝两地立法协作。加快构建高能级涉外法治体系,争取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

推动制定《重庆市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加快出台“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文件,积极争取全国试点。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调整优化乡镇(街道)赋权执法事项清单。按照“一支队伍管执法”的要求,推动区县专业行政执法部门以派驻、包片等方式下沉执法力量,实行“县属乡用共管”。

不断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定行政复议调解工作规则,探索建立市级行政复议调解平台,行政复议对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率保持在85%以上。加大个案监督纠错、复议意见书制发力度,深化“以案促改”专项行动。强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指导和监督,全市出庭应诉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加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加快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新重庆新实践,贯彻落实《重庆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深入实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规范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指数评价。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全面推进精准化普法机制创新。全市推广基层法治观测点和法治观察员制度,健全基层法治建设推进机制。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重庆市推动政府治理信息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

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市政府提交《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称,2023年,市政府协同推进为民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数字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实现提质增效、整体跃升。今年,市政府将构建整体智治的现代法治政府。

报告指出,2024年,市政府将构建整体智治的现代法治政府,切实加强数字法治建设。推动政府治理信息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执法监管等“一件事”场景谋划,推动“执法+监督”数字应用覆盖率达40%以上。务实抓好“执法+监督”“法治·渝智调”“法治·法律服务”等更多数字应用实战实用。

今年,市政府还将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以企业感受度为导向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政务诚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政府机构政务诚信综合评价,拓展“信用+”市场化应用场景。加快推动开发区地方立法工作,加强改革政策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依法保障“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法治一体化建设,加强川渝两地立法协作。加快构建高能级涉外法治体系,争取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

推动制定《重庆市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加快出台“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文件,积极争取全国试点。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调整优化乡镇(街道)赋权执法事项清单。按照“一支队伍管执法”的要求,推动区县专业行政执法部门以派驻、包片等方式下沉执法力量,实行“县属乡用共管”。

不断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定行政复议调解工作规则,探索建立市级行政复议调解平台,行政复议对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率保持在85%以上。加大个案监督纠错、复议意见书制发力度,深化“以案促改”专项行动。强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指导和监督,全市出庭应诉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加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加快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新重庆新实践,贯彻落实《重庆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深入实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规范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指数评价。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全面推进精准化普法机制创新。全市推广基层法治观测点和法治观察员制度,健全基层法治建设推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