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留守儿童“拔节、孕穗、成长”——开州法院“开心小渝儿”司法护未机制实践纪实

时间: 2024-05-3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9043

核心提示:

未成年人的成长是一个“拔节、孕穗、成长”的过程。对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亲的陪伴缺位,让漫长的成长更多几分艰辛和危机,“拉一把成才,推一把陷落”。重庆市开州区,一个人力资源大区,面临着近50万外出务工人员所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开州区法院积极行动,紧密围绕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创新推出了“开心小渝儿”司法护未机制。该机制以“四维护未模式”为核心,从多个维度、深层次、全方位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开心小渝儿”已成为重庆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特色品牌,被市高法院、市教委、团市委、市妇联共同评选为2023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事例,“五共机制”被纳入开州区“家庭成长环境风险防控一件事”。

一体规划

建好司法保护前沿阵地

为了全面提升开州区留守儿童的司法保护水平,近年来,开州法院积极行动,以“开心小渝儿”司法护未机制为核心,打造了一体化的司法保护阵地。

2023年,开州法院首先结合区情,针对留守儿童司法保护的薄弱环节,出台了“开心小渝儿”司法护未机制。该机制通过组织开展“护苗”“护蕾”和“保未”三大专项活动,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其中,“护苗”专项行动旨在引领未成年人“远离诈骗、预防性侵”,“护蕾”专项行动则成功护航38名未成年人走出监护困境,确保他们“少有所养、快乐成长”。而“保未”专项活动则通过执结涉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件326件,执行到位580余万元,展现了法院“仗剑出击、执行维权”的决心。

“开心小渝儿”少年审判工作办公室正式揭牌成立(资料图)

在这一机制的指导下,开州法院进一步构建了一个坚实有力的“小渝儿”司法保护树状阵地。这一阵地由三大部分组成:专门的“开心小渝儿”少年审判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全院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审教一体化实践基地,整体规划了未成年人审判、调解、心理干预和家事文化长廊等工作场所,旨在通过“柔性司法”理念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在学校和儿童福利院等地设立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这些基地不仅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司法保护的教育平台,还形成了未成年人司法守护的一线阵地。

为了进一步推广这一保护机制并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2024年5月底,开州法院在市高法院和市二中法院的指导下,联合开展了“六一”法治宣传教育周及公众开放日等系列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关爱儿童成长的氛围,使得“开心小渝儿”司法保护机制更加深入人心。

得益于这种“树大冠浓”的组织架构和全方位的保护措施,开州法院成功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一“站”落实到底。

一起协作

汇聚社会保护各方力量

仅凭法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远远不够,如何全方位“护未”?这是开州法院持续探索的目标。法院积极倡导并实践“一起协作”的理念,通过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为“小渝儿”们筑起一道坚实的保护屏障。

以2014年10月出生在开州区的小开为例,这个孩子的生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挑战。他的父母年龄相差28岁,并未领取结婚证,而母亲在他不满一岁时就离家出走,父亲也在他7岁时因病去世。面对这样一个无法独立生活的孩子,开州法院积极介入,成功指定了社会爱心人士作为小开的监护人,为他与爱心人士之间搭建了一座爱的桥梁,让更多的人参与“护未”接力。

这仅仅是开州法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州法院构建了未成年人联席机制,致力于健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协作机制和服务体系。为了实现司法保护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和政府保护的全方位衔接,法院在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努力:

一方面,在法院内部,通过贯通立审执部门,选拔了一批精兵强将,并设立了11个专业化的审判团队。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专业化水平,有效解决了以往未成年人司法工作分布零散、合力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法院外部,积极联动社会力量,深化了“法院+”的协同协作模式。通过与政法机关的紧密合作,加强了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各个环节的配合与协作,包括庭前社会调查、庭审教育、判后帮教以及服刑改造等,旨在全力挽救那些走上歧途的少年。同时,法院与妇联、乡镇和社区的合作也日渐紧密,通过汇聚这些社会力量,成功构建了家事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此外,与团委、学校和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合作,则为“困境少年”们提供了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法治教育。

通过这种全方位的协作与努力,为每一个“小渝儿”撑起一片更加安全、更加温暖的天空。

一同实施

健全身心守护五共机制

2024年年初,12岁的洋洋和家人感激地将一面鲜艳的锦旗送到法院。

洋洋一家居住在偏远的农村,家庭遭遇连番不幸。洋洋的爸爸刘某因煤矿事故去世,使得这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尽管法院在2015年3月判决矿主王某赔偿洋洋一家34万余元,但执行过程中却遇到了重重困难。

面对洋洋一家的困境,开州法院伸出了援手。法院了解到,洋洋的爷爷已经去世,75岁的奶奶依靠国家特困供养和计生帮扶维持生计,而洋洋的妈妈凡某作为一级先天性聋哑人,仅靠残疾人护理补贴生活,洋洋本人也只是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靠着无人抚养儿童补助金过日子。法院积极介入,为他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司法救助。

开州法院不仅引导执行案件的代理律师为洋洋一家提供法律援助,还全力配合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为了确保司法救助金的合理使用,法院更是细心地将救助金均分为三份。

这一系列的举措,极大地改善了洋洋一家三口的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力量。洋洋和家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那面鲜艳的锦旗,就是他们由衷的谢意和认可。

洋洋的案例是开州法院加强困境儿童司法保护的缩影。2021年以来,该院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4374件,年均1000余件。涉及的主要民事案由为离婚纠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抚养费纠纷,刑事案由为盗窃罪、强奸罪、寻衅滋事罪等,行政案由为司法救助,执行案件则是抚养费纠纷。开州法院延伸司法职能,与区检察院、区民政局、团区委、区公安局、区妇联、区卫健委等部门协同建立“五共机制”。

“五共机制”包括:家庭教育共促机制,通过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引导家长依法履行育儿责任;困境儿童共扶机制,建立绿色通道,快速处理困境儿童案件,并联动相关部门提供民政救助和司法救助;心理问题共解机制,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队伍,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家庭暴力共防机制,与公安、学校等合作,及时防范和干预未成年人家暴事件;合法权益共援机制,建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化支持体系,加强“涉少”纠纷判后回访帮教,联动民政、妇联等部门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儿童,共同做好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扶教育。

“五共机制”的实施,体现了开州法院与各部门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努力。这一机制不仅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加全面、细致的保护,也彰显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深切关怀和坚定承诺。

一心托举

优化法治服务个性菜单

为进一步深化普法成效,开州法院以“点餐式”课程服务、“模拟化”庭审教育、“沉浸式”法治长廊为载体,将法治宣传与研学相结合,融入未成年人成长之旅。

学生在车载便民法庭参加模拟庭审(资料图)

借助“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近年来成功举办了近百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师生走进法院。他们通过实地参观、庭审观摩、情景剧场体验以及读书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刻接受了法治的熏陶和教育。

同时,法院也加强了个性化法治课堂的构建。由31名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并组成专业的“法官讲师团”,特别开设了富有启蒙意义的“纽扣课堂”,旨在从小引导学生们扣好法治的“第一颗扣子”。

法院干警在汉丰湖畔向少儿及其家人宣讲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资料图)

此外,法院还巧妙利用司法建议的“小切口”,针对未成年人面临的性侵、网络成瘾等严峻问题,及时向相关单位和个人发出司法建议,推动责任部门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用法治的力量为未成年人的成长道路保驾护航。

为了让法治服务更加贴心和温暖,法院还开展了“暖雁行动”,特别成立了“开心小渝儿·护未队”青年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有36名成员。他们积极参与“开心小渝儿·新春行”、“小公民法治课堂”、“反校园欺凌”等专项活动,身穿定制的志愿者马甲,佩戴专属徽章,携带精美的宣传册,形成了鲜明的团队特色。

因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方面成效显著,区法院汉丰湖法庭被评为2022——2023年度重庆市青年文明号,多名干警受到表彰。

以法治宣传凝聚社会力量,开州法院定期发布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典型案例,通过区教委向全区学校推送,作为学校法治课辅导教材。“护未”工作获人民法院报头版聚焦,被人民网、新华网、法治日报、重庆日报等重点媒体集中报道近百次,“开心小渝儿”被写入市高法院2023年度工作报告,“含金量”“辨识度”“影响力”不断攀升。

通讯员 出智周 李素成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呵护留守儿童“拔节、孕穗、成长”——开州法院“开心小渝儿”司法护未机制实践纪实

核心提示:

未成年人的成长是一个“拔节、孕穗、成长”的过程。对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亲的陪伴缺位,让漫长的成长更多几分艰辛和危机,“拉一把成才,推一把陷落”。重庆市开州区,一个人力资源大区,面临着近50万外出务工人员所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开州区法院积极行动,紧密围绕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创新推出了“开心小渝儿”司法护未机制。该机制以“四维护未模式”为核心,从多个维度、深层次、全方位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开心小渝儿”已成为重庆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特色品牌,被市高法院、市教委、团市委、市妇联共同评选为2023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事例,“五共机制”被纳入开州区“家庭成长环境风险防控一件事”。

一体规划

建好司法保护前沿阵地

为了全面提升开州区留守儿童的司法保护水平,近年来,开州法院积极行动,以“开心小渝儿”司法护未机制为核心,打造了一体化的司法保护阵地。

2023年,开州法院首先结合区情,针对留守儿童司法保护的薄弱环节,出台了“开心小渝儿”司法护未机制。该机制通过组织开展“护苗”“护蕾”和“保未”三大专项活动,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其中,“护苗”专项行动旨在引领未成年人“远离诈骗、预防性侵”,“护蕾”专项行动则成功护航38名未成年人走出监护困境,确保他们“少有所养、快乐成长”。而“保未”专项活动则通过执结涉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件326件,执行到位580余万元,展现了法院“仗剑出击、执行维权”的决心。

“开心小渝儿”少年审判工作办公室正式揭牌成立(资料图)

在这一机制的指导下,开州法院进一步构建了一个坚实有力的“小渝儿”司法保护树状阵地。这一阵地由三大部分组成:专门的“开心小渝儿”少年审判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全院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审教一体化实践基地,整体规划了未成年人审判、调解、心理干预和家事文化长廊等工作场所,旨在通过“柔性司法”理念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在学校和儿童福利院等地设立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这些基地不仅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司法保护的教育平台,还形成了未成年人司法守护的一线阵地。

为了进一步推广这一保护机制并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2024年5月底,开州法院在市高法院和市二中法院的指导下,联合开展了“六一”法治宣传教育周及公众开放日等系列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关爱儿童成长的氛围,使得“开心小渝儿”司法保护机制更加深入人心。

得益于这种“树大冠浓”的组织架构和全方位的保护措施,开州法院成功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一“站”落实到底。

一起协作

汇聚社会保护各方力量

仅凭法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远远不够,如何全方位“护未”?这是开州法院持续探索的目标。法院积极倡导并实践“一起协作”的理念,通过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为“小渝儿”们筑起一道坚实的保护屏障。

以2014年10月出生在开州区的小开为例,这个孩子的生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挑战。他的父母年龄相差28岁,并未领取结婚证,而母亲在他不满一岁时就离家出走,父亲也在他7岁时因病去世。面对这样一个无法独立生活的孩子,开州法院积极介入,成功指定了社会爱心人士作为小开的监护人,为他与爱心人士之间搭建了一座爱的桥梁,让更多的人参与“护未”接力。

这仅仅是开州法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州法院构建了未成年人联席机制,致力于健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协作机制和服务体系。为了实现司法保护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和政府保护的全方位衔接,法院在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努力:

一方面,在法院内部,通过贯通立审执部门,选拔了一批精兵强将,并设立了11个专业化的审判团队。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专业化水平,有效解决了以往未成年人司法工作分布零散、合力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法院外部,积极联动社会力量,深化了“法院+”的协同协作模式。通过与政法机关的紧密合作,加强了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各个环节的配合与协作,包括庭前社会调查、庭审教育、判后帮教以及服刑改造等,旨在全力挽救那些走上歧途的少年。同时,法院与妇联、乡镇和社区的合作也日渐紧密,通过汇聚这些社会力量,成功构建了家事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此外,与团委、学校和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合作,则为“困境少年”们提供了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法治教育。

通过这种全方位的协作与努力,为每一个“小渝儿”撑起一片更加安全、更加温暖的天空。

一同实施

健全身心守护五共机制

2024年年初,12岁的洋洋和家人感激地将一面鲜艳的锦旗送到法院。

洋洋一家居住在偏远的农村,家庭遭遇连番不幸。洋洋的爸爸刘某因煤矿事故去世,使得这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尽管法院在2015年3月判决矿主王某赔偿洋洋一家34万余元,但执行过程中却遇到了重重困难。

面对洋洋一家的困境,开州法院伸出了援手。法院了解到,洋洋的爷爷已经去世,75岁的奶奶依靠国家特困供养和计生帮扶维持生计,而洋洋的妈妈凡某作为一级先天性聋哑人,仅靠残疾人护理补贴生活,洋洋本人也只是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靠着无人抚养儿童补助金过日子。法院积极介入,为他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司法救助。

开州法院不仅引导执行案件的代理律师为洋洋一家提供法律援助,还全力配合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为了确保司法救助金的合理使用,法院更是细心地将救助金均分为三份。

这一系列的举措,极大地改善了洋洋一家三口的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力量。洋洋和家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那面鲜艳的锦旗,就是他们由衷的谢意和认可。

洋洋的案例是开州法院加强困境儿童司法保护的缩影。2021年以来,该院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4374件,年均1000余件。涉及的主要民事案由为离婚纠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抚养费纠纷,刑事案由为盗窃罪、强奸罪、寻衅滋事罪等,行政案由为司法救助,执行案件则是抚养费纠纷。开州法院延伸司法职能,与区检察院、区民政局、团区委、区公安局、区妇联、区卫健委等部门协同建立“五共机制”。

“五共机制”包括:家庭教育共促机制,通过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引导家长依法履行育儿责任;困境儿童共扶机制,建立绿色通道,快速处理困境儿童案件,并联动相关部门提供民政救助和司法救助;心理问题共解机制,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队伍,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家庭暴力共防机制,与公安、学校等合作,及时防范和干预未成年人家暴事件;合法权益共援机制,建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化支持体系,加强“涉少”纠纷判后回访帮教,联动民政、妇联等部门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儿童,共同做好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扶教育。

“五共机制”的实施,体现了开州法院与各部门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努力。这一机制不仅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加全面、细致的保护,也彰显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深切关怀和坚定承诺。

一心托举

优化法治服务个性菜单

为进一步深化普法成效,开州法院以“点餐式”课程服务、“模拟化”庭审教育、“沉浸式”法治长廊为载体,将法治宣传与研学相结合,融入未成年人成长之旅。

学生在车载便民法庭参加模拟庭审(资料图)

借助“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近年来成功举办了近百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师生走进法院。他们通过实地参观、庭审观摩、情景剧场体验以及读书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刻接受了法治的熏陶和教育。

同时,法院也加强了个性化法治课堂的构建。由31名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并组成专业的“法官讲师团”,特别开设了富有启蒙意义的“纽扣课堂”,旨在从小引导学生们扣好法治的“第一颗扣子”。

法院干警在汉丰湖畔向少儿及其家人宣讲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资料图)

此外,法院还巧妙利用司法建议的“小切口”,针对未成年人面临的性侵、网络成瘾等严峻问题,及时向相关单位和个人发出司法建议,推动责任部门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用法治的力量为未成年人的成长道路保驾护航。

为了让法治服务更加贴心和温暖,法院还开展了“暖雁行动”,特别成立了“开心小渝儿·护未队”青年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有36名成员。他们积极参与“开心小渝儿·新春行”、“小公民法治课堂”、“反校园欺凌”等专项活动,身穿定制的志愿者马甲,佩戴专属徽章,携带精美的宣传册,形成了鲜明的团队特色。

因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方面成效显著,区法院汉丰湖法庭被评为2022——2023年度重庆市青年文明号,多名干警受到表彰。

以法治宣传凝聚社会力量,开州法院定期发布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典型案例,通过区教委向全区学校推送,作为学校法治课辅导教材。“护未”工作获人民法院报头版聚焦,被人民网、新华网、法治日报、重庆日报等重点媒体集中报道近百次,“开心小渝儿”被写入市高法院2023年度工作报告,“含金量”“辨识度”“影响力”不断攀升。

通讯员 出智周 李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