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未成年子女走访慰问帮扶

时间: 2024-05-3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616

“这是心理咨询师蓝琴主任给你挑选的几本书,希望你在闲暇之余,认真阅读……”“谢谢叔叔阿姨来看我,我一定会好好学习!”13岁的小管(化名)收到民警送来的儿童节礼物时,显得特别开心。5月29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重庆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未戒所”)民警周围和郑天明一行前往铜梁区,对困难戒毒人员管某的未成年子女开展了走访慰问帮扶。

近年来,未戒所扎实开展解戒人员帮扶回访工作,稳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通过亲情书信、亲情专线、走访慰问、心理咨询、爱心帮教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戒毒人员的操守保持率,促使戒毒人员安心戒毒、顺利回归社会,夯实教育戒治工作成果,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认真摸排

让关爱及时覆盖

2022年,29岁的管某因交友不慎染上毒品,被送到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为期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初到队时,管某适应能力较强,与其他戒毒人员也有说有笑。然而,2023年10月的一次亲情电话却让管某发生了改变。自此,管某变得沉默不语,茶饭不思。

这些反常的变化,很快引起了大队长王浩宇和教导员蒲波的注意。通过耐心细致地谈话,大队领导得知管某有一个13岁的女儿,在学校被孤立,有了轻生的想法,幸得奶奶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住院治疗,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女儿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还要供她读书,想起来我就觉得难受和愧疚。”谈话中,管某忍不住向大队领导表露了内心的忧虑。大队领导掌握情况后,及时安抚管某的情绪,并告知他民警一定会提供帮助。

雪中送炭

让帮扶见于行动

为进一步做好戒毒人员困难帮扶工作,所党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决定派教导员蒲波、副大队长杨云龙、民警刘夏组成帮扶小组前往医院看望慰问管某的女儿,进一步了解实际情况。

“你喜欢二次元吗?想去看吗?”病房里,刘夏正和管某的女儿做心理辅导。为了做好这次心理辅导,刘夏还专门科普了二次元知识,细化心理辅导方案,同时大队民警制订详细的困难帮扶方案,帮助戒毒人员管某家人渡过难关。

病房外,蒲波把困难帮扶慰问金和牛奶等物品递到了管某父母手中,叮嘱他们一定要照顾好孩子,如果生活上有困难,可以告诉民警。

“感谢民警的雪中送炭,我们不知怎么用言语来表达,只能说声谢谢!”管某父母激动地说。

当得知管某女儿因抑郁需长时间治疗,而无法上学时,蒲波便立即赶到其学校,为管某女儿办理休学事宜。回到场所后,蒲波把家里及女儿的情况都一一告知了管某。

“警官,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还特地跑这么远去看我女儿,知道她现在状态有了好转,我也放心了许多,我一定会好好戒治,早日回去女儿身边去陪她。”事后,管某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以表达对场所民警的感谢。

完善体系

使帮扶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做好对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关怀工作,未戒所扎实开展“关爱服刑和戒毒人员子女,精准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专项行动,多次走访慰问困难戒毒人员家属子女,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目前,未戒所深化教育矫正‘三七工作法’,扎实开展戒毒人员回访和困难帮扶工作,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副所长胡光庆介绍,该场所针对戒毒人员的困难情况,设置了戒毒人员康复培训帮扶、创业帮扶、家庭困难急救帮扶三个项目,以“情感暖心”为依托,建立起了戒毒所、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帮扶体系,切实提高戒毒操守,降低复吸率。

5月25日,管某已经解除强戒回到家中陪伴女儿。时隔数月,民警再次来到管某家看望慰问其女儿。有了父亲的陪伴和关爱,管某女儿脸上多了笑容。

“你回归社会后,怎么样?”“与女儿相处得怎么样?”当天,在戒毒人员管某家中,民警跟管某拉起了家常。当得知管某正积极寻找工作,帮助家中年迈父母分担家庭责任,女儿的病情也得到极大地好转,民警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到管某女儿的变化,我们很开心。我们也会持续关注他们,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周围说,相信管某女儿在父亲的陪伴下,会很快走出阴霾,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周警官,谢谢你们又来看望我们,非常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和女儿的关心和帮助,我以后一定会好好保持操守,远离毒圈。”离开时,管某拉着民警的手,充满感激地说。

近年来,未戒所扎实开展回访帮扶工作,每年走访慰问40余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后真正融入正常生活,做到“自立、自尊、自信”。

“在今后的工作中,未戒所将继续大力开展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访帮扶工作,通过回访帮扶监督戒毒人员操守保持情况,确保更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远离毒品,共创‘无毒社会’。”该所所长黄阳表示。

通讯员 胡晓未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未成年子女走访慰问帮扶

“这是心理咨询师蓝琴主任给你挑选的几本书,希望你在闲暇之余,认真阅读……”“谢谢叔叔阿姨来看我,我一定会好好学习!”13岁的小管(化名)收到民警送来的儿童节礼物时,显得特别开心。5月29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重庆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未戒所”)民警周围和郑天明一行前往铜梁区,对困难戒毒人员管某的未成年子女开展了走访慰问帮扶。

近年来,未戒所扎实开展解戒人员帮扶回访工作,稳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通过亲情书信、亲情专线、走访慰问、心理咨询、爱心帮教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戒毒人员的操守保持率,促使戒毒人员安心戒毒、顺利回归社会,夯实教育戒治工作成果,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认真摸排

让关爱及时覆盖

2022年,29岁的管某因交友不慎染上毒品,被送到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为期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初到队时,管某适应能力较强,与其他戒毒人员也有说有笑。然而,2023年10月的一次亲情电话却让管某发生了改变。自此,管某变得沉默不语,茶饭不思。

这些反常的变化,很快引起了大队长王浩宇和教导员蒲波的注意。通过耐心细致地谈话,大队领导得知管某有一个13岁的女儿,在学校被孤立,有了轻生的想法,幸得奶奶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住院治疗,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女儿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还要供她读书,想起来我就觉得难受和愧疚。”谈话中,管某忍不住向大队领导表露了内心的忧虑。大队领导掌握情况后,及时安抚管某的情绪,并告知他民警一定会提供帮助。

雪中送炭

让帮扶见于行动

为进一步做好戒毒人员困难帮扶工作,所党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决定派教导员蒲波、副大队长杨云龙、民警刘夏组成帮扶小组前往医院看望慰问管某的女儿,进一步了解实际情况。

“你喜欢二次元吗?想去看吗?”病房里,刘夏正和管某的女儿做心理辅导。为了做好这次心理辅导,刘夏还专门科普了二次元知识,细化心理辅导方案,同时大队民警制订详细的困难帮扶方案,帮助戒毒人员管某家人渡过难关。

病房外,蒲波把困难帮扶慰问金和牛奶等物品递到了管某父母手中,叮嘱他们一定要照顾好孩子,如果生活上有困难,可以告诉民警。

“感谢民警的雪中送炭,我们不知怎么用言语来表达,只能说声谢谢!”管某父母激动地说。

当得知管某女儿因抑郁需长时间治疗,而无法上学时,蒲波便立即赶到其学校,为管某女儿办理休学事宜。回到场所后,蒲波把家里及女儿的情况都一一告知了管某。

“警官,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还特地跑这么远去看我女儿,知道她现在状态有了好转,我也放心了许多,我一定会好好戒治,早日回去女儿身边去陪她。”事后,管某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以表达对场所民警的感谢。

完善体系

使帮扶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做好对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关怀工作,未戒所扎实开展“关爱服刑和戒毒人员子女,精准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专项行动,多次走访慰问困难戒毒人员家属子女,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目前,未戒所深化教育矫正‘三七工作法’,扎实开展戒毒人员回访和困难帮扶工作,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副所长胡光庆介绍,该场所针对戒毒人员的困难情况,设置了戒毒人员康复培训帮扶、创业帮扶、家庭困难急救帮扶三个项目,以“情感暖心”为依托,建立起了戒毒所、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帮扶体系,切实提高戒毒操守,降低复吸率。

5月25日,管某已经解除强戒回到家中陪伴女儿。时隔数月,民警再次来到管某家看望慰问其女儿。有了父亲的陪伴和关爱,管某女儿脸上多了笑容。

“你回归社会后,怎么样?”“与女儿相处得怎么样?”当天,在戒毒人员管某家中,民警跟管某拉起了家常。当得知管某正积极寻找工作,帮助家中年迈父母分担家庭责任,女儿的病情也得到极大地好转,民警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到管某女儿的变化,我们很开心。我们也会持续关注他们,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周围说,相信管某女儿在父亲的陪伴下,会很快走出阴霾,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周警官,谢谢你们又来看望我们,非常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和女儿的关心和帮助,我以后一定会好好保持操守,远离毒圈。”离开时,管某拉着民警的手,充满感激地说。

近年来,未戒所扎实开展回访帮扶工作,每年走访慰问40余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后真正融入正常生活,做到“自立、自尊、自信”。

“在今后的工作中,未戒所将继续大力开展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访帮扶工作,通过回访帮扶监督戒毒人员操守保持情况,确保更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远离毒品,共创‘无毒社会’。”该所所长黄阳表示。

通讯员 胡晓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