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中坐 “锅”从天上来

时间: 2024-06-0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400

“谢谢重庆、辽宁两地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为我被冒名犯罪的事来回奔波,让我摆脱了有犯罪记录的影响,十多年的‘案底’终于消了,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5月,在重庆市綦江区检察院、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检察院联合开展的被冒名犯罪澄清正名会上,小叶(化名)如释重负地说道。

2021年底,小叶刚找到一份好工作,正意气风发之时,却被录用单位通知其有犯罪前科、取消录用。小叶一头雾水,前往当地公安机关查询,发现“自己2012年曾在大连市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那时,小叶一直在重庆从事宽带安装,工作稳定,怎么可能在外犯罪、服刑?左思右想,小叶这才回忆起,2011年自己曾在深圳遗失了身份证,自己的身份信息很可能被人冒用,导致留有犯罪案底。

在多方申诉未果后,小叶将希望寄托在了检察机关身上。

一体履职调查

还原事实真相

2024年初,小叶拨通了12309电话,向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检察院进行申诉,该院控告申诉部门初步审查后认为确实可能存在冒名犯罪的情况,但如果要还小叶清白,仍有大量证据需要核实。与此同时,小叶又向户籍所在地的重庆市綦江区检察院12309服务中心反映情况。了解到小叶的遭遇后,綦江区检察院主动与沙河口区检察院取得联系,两地检察机关经多次会商研判,联合开展工作。

由此,一场跨越千里的“正名”行动正式开始。

沙河口区检察院对2012年在大连被判刑的“小叶”指纹和签字进行司法鉴定,并引导小叶前往公安机关完成DNA采集,经比对,均与小叶本人不一致。

为进一步查清事实,两地检察机关走访了2011~2013年小叶供职的单位领导及同事,核实其在此期间没有到大连工作和生活的经历。综合以上证据,基本排除小叶2012年在大连犯罪的可能。目前,相关证据已经移送公安机关,在检察机关的督促下,公安机关已经启动了对小叶从全国违法犯罪人员查询系统中予以核销程序。

跨越山海联合救助

检察温情直击人心

小叶因被冒名犯罪导致就业被拒,一下没了经济来源,又为“正名”奔波多地,社保断缴,生活陷入困顿,连每个月300元的公租房租金都交不起,小叶既焦急又无奈。

为最大程度帮助小叶,两地检察机关经协商后决定分工协作,由沙河口区检察院受理小叶的司法救助申请,綦江区检察院到小叶户籍地村委会核实其家庭情况和生活环境。在调查核实后,两地检察机关多次进行沟通交流、信息共享,认为小叶系广义上的刑事被害人,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并开展多元化帮助。

立体延伸检察职能

澄清正名彰显公正

两地检察机关为继续做好“检护民生”后半篇“文章”,彻底消除负面影响,决定为其召开一场澄清“正名会”。5月15日,检察机关召集小叶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政法委员、派出所片区民警、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村支部书记及部分村民代表参加“公民叶某某被冒名犯罪澄清正名会”。

会上,沙河口区检察院通报了案件办理情况,綦江区检察院宣告澄清正名文书,两地检察机关正式为其“正名”。

同时,两地检察机关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为小叶参加网约车从业资格考试开了“绿灯”。

终于,小叶命运的齿轮因为这场纵横山海的“相遇”开始转动,开启全新的人生历程。

记者 张柳妞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人在家中坐 “锅”从天上来

“谢谢重庆、辽宁两地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为我被冒名犯罪的事来回奔波,让我摆脱了有犯罪记录的影响,十多年的‘案底’终于消了,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5月,在重庆市綦江区检察院、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检察院联合开展的被冒名犯罪澄清正名会上,小叶(化名)如释重负地说道。

2021年底,小叶刚找到一份好工作,正意气风发之时,却被录用单位通知其有犯罪前科、取消录用。小叶一头雾水,前往当地公安机关查询,发现“自己2012年曾在大连市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那时,小叶一直在重庆从事宽带安装,工作稳定,怎么可能在外犯罪、服刑?左思右想,小叶这才回忆起,2011年自己曾在深圳遗失了身份证,自己的身份信息很可能被人冒用,导致留有犯罪案底。

在多方申诉未果后,小叶将希望寄托在了检察机关身上。

一体履职调查

还原事实真相

2024年初,小叶拨通了12309电话,向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检察院进行申诉,该院控告申诉部门初步审查后认为确实可能存在冒名犯罪的情况,但如果要还小叶清白,仍有大量证据需要核实。与此同时,小叶又向户籍所在地的重庆市綦江区检察院12309服务中心反映情况。了解到小叶的遭遇后,綦江区检察院主动与沙河口区检察院取得联系,两地检察机关经多次会商研判,联合开展工作。

由此,一场跨越千里的“正名”行动正式开始。

沙河口区检察院对2012年在大连被判刑的“小叶”指纹和签字进行司法鉴定,并引导小叶前往公安机关完成DNA采集,经比对,均与小叶本人不一致。

为进一步查清事实,两地检察机关走访了2011~2013年小叶供职的单位领导及同事,核实其在此期间没有到大连工作和生活的经历。综合以上证据,基本排除小叶2012年在大连犯罪的可能。目前,相关证据已经移送公安机关,在检察机关的督促下,公安机关已经启动了对小叶从全国违法犯罪人员查询系统中予以核销程序。

跨越山海联合救助

检察温情直击人心

小叶因被冒名犯罪导致就业被拒,一下没了经济来源,又为“正名”奔波多地,社保断缴,生活陷入困顿,连每个月300元的公租房租金都交不起,小叶既焦急又无奈。

为最大程度帮助小叶,两地检察机关经协商后决定分工协作,由沙河口区检察院受理小叶的司法救助申请,綦江区检察院到小叶户籍地村委会核实其家庭情况和生活环境。在调查核实后,两地检察机关多次进行沟通交流、信息共享,认为小叶系广义上的刑事被害人,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并开展多元化帮助。

立体延伸检察职能

澄清正名彰显公正

两地检察机关为继续做好“检护民生”后半篇“文章”,彻底消除负面影响,决定为其召开一场澄清“正名会”。5月15日,检察机关召集小叶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政法委员、派出所片区民警、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村支部书记及部分村民代表参加“公民叶某某被冒名犯罪澄清正名会”。

会上,沙河口区检察院通报了案件办理情况,綦江区检察院宣告澄清正名文书,两地检察机关正式为其“正名”。

同时,两地检察机关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为小叶参加网约车从业资格考试开了“绿灯”。

终于,小叶命运的齿轮因为这场纵横山海的“相遇”开始转动,开启全新的人生历程。

记者 张柳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