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三维发力”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走深走实

时间: 2024-06-12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程迷静 阅读量:8460

近年来,荣昌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党建统领、便民利民、综合集成、数字赋能,“三维发力”立体化全方位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职责清晰、协同高效、体制健全、行动规范、监督有力的镇街行政执法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在强化“三个保障”,加大改革推进力度方面,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以区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改革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研究处理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组建5人改革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推进改革工作,督促各镇街和区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工作要求;组织召开推进会、现场会等7次,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改革工作有力推进。二是强化人员保障,充实优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全区共有镇街执法编制197个、用编170个,督促镇街执法编制人员在编在岗,执法编制招录向基层执法、法制审核倾斜,确保人员岗位与执法任务相匹配;推进区级部门执法力量下沉镇街并制定相关管理、考核制度,通过“派驻+包片”相结合的方式下沉75名部门执法人员指导、配合、协助各镇街开展执法工作,推动执法力量综合,形成执法合力。三是强化工作保障,支持3个街道打造综合行政执法办公阵地,结合阵地建设情况制定《重庆市荣昌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阵地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统一各镇街阵地建设、设备配备、执法公示等内容;强化经费保障,将镇街综合行政执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给予专项经费20万元,各镇街共配备购买综合行政执法服装和标志96套,每个镇街配备至少1台执法记录仪,有力推动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在突出“三个建设”,延伸综合执法深度方面,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落实镇街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集中学习制度,多部门、多班次开展镇街综合执法人员培训,集中开展执法实务培训4场次,累计培训330余人次,持续提升执法人员能力;建立镇街部门执法人员联系机制,15个区级执法部门“点对点”到镇街开展执法业务指导,采取专家授课、现场模拟、教学演示、跟班学习等方式强化学习培训效果,提升执法人员实战化水平。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印发2版镇街执法改革常见问题相关操作手册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指引,建立案件移送、执法协调、执法监督、社会评议4项配套工作制度,创新区镇(街道)两级联合法制审核工作机制,为改革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组织各行政执法部门编制《荣昌区镇(街道)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汇编》手册,稳步推进服务型执法和柔性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三是加强数字化建设,将综合行政执法纳入基层智治体系“平安法治板块”统筹管理,构建闭环监管体系;积极对接全市统一的“执法+监督”一体化数字集成应用和“掌上执法”系统,组织3场执法数字系统操作培训,解决镇街数字应用薄弱问题;改革全面推开以来,全区21个镇街运用数字运用完成日常巡查1242户次、综合查一次98户次,办结行政处罚案件195件,极大提升执法效能。

在抓好“三个环节”,拓宽基层治理广度方面,一是强化宣传动员,出台改革实施意见政策解读,利用荣昌微发布、重庆荣昌APP、村村通广播等多层次多维度宣传改革重大意义、重点工作等内容;汇编政策措施资料册1000余份,结合宪法宣传周等对公众发放和宣传,提高了改革工作的知晓度;各镇街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普法教育贯穿于行政处罚全过程,引导企业和群众依法经营、自觉守法。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工作专班常态化深入镇街开展调研走访和专项督导,及时协助化解镇街部门执法职责争议、解决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大事项由区领导亲自协调解决;常态化开展镇街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和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建立“处罚一件,评查一件”“纠错一件,整改一件”的工作机制,开展案卷评查3次,下发评查通报,做到以案代训、举一反三。三是抓好总结提升,及时总结基层最佳实践案例,结合试点街道经验做法,探索建立“1+2+1+N”工作机制,即1名网格员+2名综合行政执法人员+1名对应领域工作人员+N个区级行政执法部门,充分发挥网格和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工作交流、典型案例复盘机制,强化成果转化,形成一批可参考可复制的改革经验,推广至全区所有镇街,推动该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取得更大实效。

顾勇 通讯员 倪新安 张骁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荣昌区“三维发力”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走深走实

近年来,荣昌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党建统领、便民利民、综合集成、数字赋能,“三维发力”立体化全方位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职责清晰、协同高效、体制健全、行动规范、监督有力的镇街行政执法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在强化“三个保障”,加大改革推进力度方面,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以区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改革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研究处理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组建5人改革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推进改革工作,督促各镇街和区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工作要求;组织召开推进会、现场会等7次,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改革工作有力推进。二是强化人员保障,充实优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全区共有镇街执法编制197个、用编170个,督促镇街执法编制人员在编在岗,执法编制招录向基层执法、法制审核倾斜,确保人员岗位与执法任务相匹配;推进区级部门执法力量下沉镇街并制定相关管理、考核制度,通过“派驻+包片”相结合的方式下沉75名部门执法人员指导、配合、协助各镇街开展执法工作,推动执法力量综合,形成执法合力。三是强化工作保障,支持3个街道打造综合行政执法办公阵地,结合阵地建设情况制定《重庆市荣昌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阵地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统一各镇街阵地建设、设备配备、执法公示等内容;强化经费保障,将镇街综合行政执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给予专项经费20万元,各镇街共配备购买综合行政执法服装和标志96套,每个镇街配备至少1台执法记录仪,有力推动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在突出“三个建设”,延伸综合执法深度方面,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落实镇街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集中学习制度,多部门、多班次开展镇街综合执法人员培训,集中开展执法实务培训4场次,累计培训330余人次,持续提升执法人员能力;建立镇街部门执法人员联系机制,15个区级执法部门“点对点”到镇街开展执法业务指导,采取专家授课、现场模拟、教学演示、跟班学习等方式强化学习培训效果,提升执法人员实战化水平。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印发2版镇街执法改革常见问题相关操作手册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指引,建立案件移送、执法协调、执法监督、社会评议4项配套工作制度,创新区镇(街道)两级联合法制审核工作机制,为改革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组织各行政执法部门编制《荣昌区镇(街道)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汇编》手册,稳步推进服务型执法和柔性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三是加强数字化建设,将综合行政执法纳入基层智治体系“平安法治板块”统筹管理,构建闭环监管体系;积极对接全市统一的“执法+监督”一体化数字集成应用和“掌上执法”系统,组织3场执法数字系统操作培训,解决镇街数字应用薄弱问题;改革全面推开以来,全区21个镇街运用数字运用完成日常巡查1242户次、综合查一次98户次,办结行政处罚案件195件,极大提升执法效能。

在抓好“三个环节”,拓宽基层治理广度方面,一是强化宣传动员,出台改革实施意见政策解读,利用荣昌微发布、重庆荣昌APP、村村通广播等多层次多维度宣传改革重大意义、重点工作等内容;汇编政策措施资料册1000余份,结合宪法宣传周等对公众发放和宣传,提高了改革工作的知晓度;各镇街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普法教育贯穿于行政处罚全过程,引导企业和群众依法经营、自觉守法。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工作专班常态化深入镇街开展调研走访和专项督导,及时协助化解镇街部门执法职责争议、解决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大事项由区领导亲自协调解决;常态化开展镇街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和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建立“处罚一件,评查一件”“纠错一件,整改一件”的工作机制,开展案卷评查3次,下发评查通报,做到以案代训、举一反三。三是抓好总结提升,及时总结基层最佳实践案例,结合试点街道经验做法,探索建立“1+2+1+N”工作机制,即1名网格员+2名综合行政执法人员+1名对应领域工作人员+N个区级行政执法部门,充分发挥网格和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工作交流、典型案例复盘机制,强化成果转化,形成一批可参考可复制的改革经验,推广至全区所有镇街,推动该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取得更大实效。

顾勇 通讯员 倪新安 张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