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赛道上的“智创达人”——记市公安局打假总队三支队民警杨严

时间: 2024-06-24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692

帅气地站在大屏幕前,数以千计的数据快速滚动,手指一指,叮!成功锁定嫌疑人……这是否是你心目中的情报分析民警形象?可下面出场的这位民警,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情况并非如此简单。杨严,市公安局打假总队三支队民警,一个37岁从事情报分析研判工作12年的“老”民警。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可不像影视剧中的警察那么洒脱,小巷子里蹲点啃面包、垃圾堆里翻线索……这些才是日常的真实写照。

找线头 捋线团

2012年,杨严调到了技术信息协调指导支队。之前没有办理涉假案件与情报研判经历的他,突然从事一个专业性极强、技术门槛远远高于预估的岗位,所要面临的难度和挑战可想而知。为了尽快熟悉业务,适应岗位需求,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杨严几乎成了全支队每天最晚离开办公室的人。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各种系统的使用方法,熟悉情报分析相关知识;网购打击涉食品、药品和知识产权犯罪等领域的相关法律书籍,熟背法条规定;向侦查岗位的战友学习涉假案件的办案流程,了解犯罪特点规律……而他的努力成果,也很快在实战中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

2012年11月,杨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一条重要涉假线索:有人以多种虚假身份在我市销售假冒伪劣保健品,并通过物流公司向全国各地发货。

线索是否属实?嫌疑人的真实身份是什么?货都发去了哪里?量有多大?有没有上家……一系列问题摆在杨严面前,亟需他去找出答案。处在信息化大数据基础及分析研判技术尚未成熟时代,要想不打草惊蛇,杨严需走访到多家物流企业,对海量纸质单据进行查找比对、分析汇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杨严每天十多个小时泡在如山如海的单据里,一一查找比对并记录在册,然后带回到单位进行整理分析。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严梳理出了3000多个有嫌疑的物流单据,从中抽丝剥茧发现了犯罪嫌疑人大量购销假冒伪劣保健品的犯罪证据,并顺藤摸瓜查清其上下游犯罪链条。最终,在公安部统一部署下,重庆警方与福建、云南、广西、四川等地警方联合行动,成功打掉了这个在全国范围内通过举办展销会向中老年人销售假冒伪劣保健品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捣毁仓库3个,捣毁售假窝点9个,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市公安局打假总队也因此获得了公安部“嘉奖令”,杨严因突出表现荣立个人三等功。

公安打假战线的“数智战士”

情报分析工作,除了为已发案件提供破案支撑,还有一项同样重要的任务就是防范和预警涉假犯罪。“要预警,就得先掌握犯罪手法及特点。”杨严说,具体办案民警要精通相关法律,那对情报民警来说,要找线头,就得持续更新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要努力成为‘六边形全能战士’,每个新东西我们都得学,我们学会了才能预判到有可能在哪些地方滋生犯罪,才能提前预警。”

好学深思,善于创新破题,这是领导和同事对杨严的评价。他不仅学东西快,案件研判是行家里手。更厉害的是,杨严还是市公安局知名的“智创达人”。2021年,杨严作为主讲人和团队主创之一,与战友们组队参加市公安局第一届建模比赛,获评一等奖。他从历年打击的涉假案件中提炼建成“舌尖守护”等数据模型,批量产出涉假线索,据此破获多起大要案件。其中,2021年8月,我市警方侦破一起生产销售假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捣毁生产、储存假酒窝点6个,查获假冒某知名品牌白酒成品、半成品1000余瓶,查扣假酒包材1.5万余套、防伪芯片3500余个,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该案“线头”的成功发现,也正是得益于杨严研发的数据模型。

杨严通过不断学习创新,实现了“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有效支撑和服务案侦工作。他说,在“互联网+”时代,他将致力于与互联网企业搭建沟通合作渠道,服务和支撑涉假案件侦办工作,进一步实现数据赋能、提升新质公安打假战斗力的目标。“学无止境、进无止境”,未来还有太多的时代考题需要他和战友们一起去解答。他们将永不停止脚步,不断探索,不断向前,努力在公安现代化道路上争取更大的荣光。

记者 李 亚 实习生 蒋雨虹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打假赛道上的“智创达人”——记市公安局打假总队三支队民警杨严

帅气地站在大屏幕前,数以千计的数据快速滚动,手指一指,叮!成功锁定嫌疑人……这是否是你心目中的情报分析民警形象?可下面出场的这位民警,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情况并非如此简单。杨严,市公安局打假总队三支队民警,一个37岁从事情报分析研判工作12年的“老”民警。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可不像影视剧中的警察那么洒脱,小巷子里蹲点啃面包、垃圾堆里翻线索……这些才是日常的真实写照。

找线头 捋线团

2012年,杨严调到了技术信息协调指导支队。之前没有办理涉假案件与情报研判经历的他,突然从事一个专业性极强、技术门槛远远高于预估的岗位,所要面临的难度和挑战可想而知。为了尽快熟悉业务,适应岗位需求,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杨严几乎成了全支队每天最晚离开办公室的人。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各种系统的使用方法,熟悉情报分析相关知识;网购打击涉食品、药品和知识产权犯罪等领域的相关法律书籍,熟背法条规定;向侦查岗位的战友学习涉假案件的办案流程,了解犯罪特点规律……而他的努力成果,也很快在实战中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

2012年11月,杨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一条重要涉假线索:有人以多种虚假身份在我市销售假冒伪劣保健品,并通过物流公司向全国各地发货。

线索是否属实?嫌疑人的真实身份是什么?货都发去了哪里?量有多大?有没有上家……一系列问题摆在杨严面前,亟需他去找出答案。处在信息化大数据基础及分析研判技术尚未成熟时代,要想不打草惊蛇,杨严需走访到多家物流企业,对海量纸质单据进行查找比对、分析汇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杨严每天十多个小时泡在如山如海的单据里,一一查找比对并记录在册,然后带回到单位进行整理分析。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严梳理出了3000多个有嫌疑的物流单据,从中抽丝剥茧发现了犯罪嫌疑人大量购销假冒伪劣保健品的犯罪证据,并顺藤摸瓜查清其上下游犯罪链条。最终,在公安部统一部署下,重庆警方与福建、云南、广西、四川等地警方联合行动,成功打掉了这个在全国范围内通过举办展销会向中老年人销售假冒伪劣保健品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捣毁仓库3个,捣毁售假窝点9个,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市公安局打假总队也因此获得了公安部“嘉奖令”,杨严因突出表现荣立个人三等功。

公安打假战线的“数智战士”

情报分析工作,除了为已发案件提供破案支撑,还有一项同样重要的任务就是防范和预警涉假犯罪。“要预警,就得先掌握犯罪手法及特点。”杨严说,具体办案民警要精通相关法律,那对情报民警来说,要找线头,就得持续更新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要努力成为‘六边形全能战士’,每个新东西我们都得学,我们学会了才能预判到有可能在哪些地方滋生犯罪,才能提前预警。”

好学深思,善于创新破题,这是领导和同事对杨严的评价。他不仅学东西快,案件研判是行家里手。更厉害的是,杨严还是市公安局知名的“智创达人”。2021年,杨严作为主讲人和团队主创之一,与战友们组队参加市公安局第一届建模比赛,获评一等奖。他从历年打击的涉假案件中提炼建成“舌尖守护”等数据模型,批量产出涉假线索,据此破获多起大要案件。其中,2021年8月,我市警方侦破一起生产销售假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捣毁生产、储存假酒窝点6个,查获假冒某知名品牌白酒成品、半成品1000余瓶,查扣假酒包材1.5万余套、防伪芯片3500余个,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该案“线头”的成功发现,也正是得益于杨严研发的数据模型。

杨严通过不断学习创新,实现了“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有效支撑和服务案侦工作。他说,在“互联网+”时代,他将致力于与互联网企业搭建沟通合作渠道,服务和支撑涉假案件侦办工作,进一步实现数据赋能、提升新质公安打假战斗力的目标。“学无止境、进无止境”,未来还有太多的时代考题需要他和战友们一起去解答。他们将永不停止脚步,不断探索,不断向前,努力在公安现代化道路上争取更大的荣光。

记者 李 亚 实习生 蒋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