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检察机关携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时间: 2024-06-28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960

本网讯(记者 陈富勇 饶 果)山水相依、历史同脉、人文相融,川渝从古至今就有着深刻的情感联系,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血脉。

签约现场

6月26日,川渝世界文化遗产检察保护协作会暨中小石窟寺保护专项监督启动仪式在重庆市大足区举行。四川省检察院、重庆市检察院签订了《川渝检察机关联动保护世界遗产框架协议》,两地检察机关将着力在公益损害调查、典型案例打造、专业团队组建、数字检察运用等方面深化协作,共同培育具有川渝辨识度的世界文化遗产检察保护品牌。

川渝奏好“文物曲”唱好“双城记”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大槐表示,川渝两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在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留下璀璨丰富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等多重价值。

“世界遗产检察保护协作是川渝协作的重要内容。”李大槐说,川渝两地要以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协同保护为切入点,以更高站位、更多层面联动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通过一体化的文物保护大格局让巴蜀文化代代相承、薪火相传。

“世界文化遗产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历史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具有超越国度的公共利益属性。”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王疆立表示,川渝检察机关要加强联系、密切沟通,开展跨区划保护协作,完善案件共办、问题共治、资源共享等举措,推动川渝两地相关部门加强文物保护联动执法和源头治理。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副厅长曹鎏称,川渝两地正携手打破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行政壁垒,推动巴蜀文化传承利用体系逐渐成形。曹鎏表示,希望川渝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署,强化重庆和四川两地文物保护利用合作,联合挖掘巴蜀文物资源的突出价值和丰厚内涵,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奏好“文物曲”、共同唱好“双城记”。

精准发力协同保护中小石窟寺

李大槐介绍称,全国现有石窟寺及摩崖造像近6000处,川渝两地有2850处(四川2134处,重庆716处),可谓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对中小石窟寺落实保护专项监督举措,两地检察机关应加大沟通会商、线索移送、信息通报、办案协作等工作,开启全方位立体化监督工作模式。

曹鎏希望,川渝检察机关以开展专项行动为契机,构建跨省域世界遗产检察保护的协作配合机制,积极主动与文旅部门完善协作机制,实现1+1>2的效果,并以此次建立协作机制、中小石窟寺保护专项行动为着力点,切实落实各项任务部署,高质高效办理一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件,以鲜活的办案实践贡献川渝检察智慧。

■新闻对话

全国政协委员 彭 静:

让文化遗产“保住根”“留住魂”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一直心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彭静提出《关于加强川渝地区中小石窟寺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建议》的提案,得到有关部门的迅速响应,此次川渝中小石窟寺保护专项监督启动仪式,彭静也作为特邀嘉宾,应邀到会指导。

提案对准中小石窟寺保护

为何会关注到石窟文化这一领域?彭静表示,自己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关注并非一朝一夕。去年,她也提出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领域公益诉讼,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建议》的提案。

彭静说,川渝中小石窟接近全国一半,但长期以来,中小石窟寺保护利用受到整体保存困难、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不到位、活化利用面临短板等多重因素制约,整体保存状况不容乐观,普遍面临岩体失稳、风化等问题,加之川渝地区气候相对潮湿,渗水、微生物等病害多发,部分保存状况欠佳,各地区石窟保护缺乏统一的文物保护意识和系统指导,难以开展系统性保护。

“中小石窟寺保护需要通过高位推动,将川渝地区中小石窟纳入国家文物专项重大项目统筹实施、加快石窟寺保护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广。”彭静积极建言献策,呼吁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文物局共同指导,推动川渝地区中小石窟保护专项监督行动。

为检察机关高质效履职点赞

“作为提案人,我为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努力把提案转化为高质效履职动力和举措的做法点赞;也对各部门、社会各界汇聚公益力量、密织文化遗产保护网的行为致敬。”自己的提案能够得到职能部门的快速回应,让彭静也充满成就感:“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检察机关对政协委员提案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检察机关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时代精神。”

彭静说,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让文物和文化遗产“保住根”“留住魂”。

大足区检察院文化遗产检察官 龙 云:

“石”刻守护 让文物“活”起来

谈及大足的文物情况,大足区检察院文化遗产检察官龙云如数家珍。

首案之痛到机制创新

2019年,大足区发生两起盗掘古墓案,龙云至今记忆犹新。“该案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两座涉案古墓是否具有保护价值。”龙云直言,初次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无从下手。

即便如此,他仍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认定了古墓属性和相关价值,并向大足法院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审理此案并当庭支持检察机关的全部诉请。

2020年4月,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出台指导意见,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重点领域。同年7月,大足区检察院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签订重庆市首个关于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加强公益诉讼与文物保护合作的协议,创立“文化遗产检察官”工作机制,4名文化遗产检察官驻点轮值,负责线索受理、联合巡查、法治宣传等工作。大足石刻研究院也派出4名专家兼任特邀检察官助理,提供专业支持。

线下“职”守到线上“智”守

今年初,大足区检察院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建设的“重点文物电子巡查保护平台”正式投入运行,实现“线上+线下”有效联动,让数字检察的新思路成为赓续中华文脉的新动力。

龙云介绍,该平台目前已涵盖辖区53处重要石窟石刻文保单位,包含基本状况、历史演变、安防措施等关键信息。依托平台,文化遗产检察官可通过远程监控、截取图片、下载视频、联系文保人员等操作,实时了解文物保护情况,发现文物安全隐患。

市域协同到跨区域协作

龙云介绍,文化遗产检察官工作制度从大足开始,但已经不限于大足,目前这项机制已在重庆全市推广。去年6月,位于大足宝顶镇的重庆市检察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并对外开放,成为全国首家集专业化检察办案、恢复性司法保护、综合性法治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创新基地。

“除了市域层面的协同,我们针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的跨区域合作展开探索。”龙云介绍,2020年以来,围绕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该院通过与毗邻检察机关加强协作,共同推进川渝文化遗产保护。

新闻纵深▶▶▶

保护文化遗产

川渝检方N次携手

● 2020年5月,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共同签订《关于加强检察协作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意见》和《联系工作办法》,为构建川渝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协作体系奠定基础。

● 2020年6月,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检察院、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检察院和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检察院在乐山市召开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跨区域合作交流座谈会。会签了《关于文物、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跨区域合作的意见》。

● 2020年7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检察院与四川省安岳县人民检察院会签了《关于在川渝石窟(大足石刻、安岳石刻)等文化遗产保护中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跨区域协作的意见》,达成线索移送、资源共享、办案协作等十项协作内容。

● 2021年8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检察院与四川省宣汉县人民检察院就横跨两地的杨柳关红军战役遗址受损情况,同步立案,协同监督。在多方努力下,杨柳关红军战役遗址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 2022年4月,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在川渝两地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界桥——五星桥,因年久失修和摩托车通行受到损坏。合川区检察院遂联合四川省华崟市检察院分别督促两地有关单位对五星桥进行修缮保护,最终实现了古桥保护与村民出行两者兼顾。

● 2023年4月,重庆市大足区检察院分别与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和雁江区检察院签订《关于加强检察协作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施意见》。约定强化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公益保护,建立健全文化遗产检察官跨界协作机制,协同打造文化遗产检察保护中心。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川渝检察机关携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本网讯(记者 陈富勇 饶 果)山水相依、历史同脉、人文相融,川渝从古至今就有着深刻的情感联系,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血脉。

签约现场

6月26日,川渝世界文化遗产检察保护协作会暨中小石窟寺保护专项监督启动仪式在重庆市大足区举行。四川省检察院、重庆市检察院签订了《川渝检察机关联动保护世界遗产框架协议》,两地检察机关将着力在公益损害调查、典型案例打造、专业团队组建、数字检察运用等方面深化协作,共同培育具有川渝辨识度的世界文化遗产检察保护品牌。

川渝奏好“文物曲”唱好“双城记”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大槐表示,川渝两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在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留下璀璨丰富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等多重价值。

“世界遗产检察保护协作是川渝协作的重要内容。”李大槐说,川渝两地要以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协同保护为切入点,以更高站位、更多层面联动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通过一体化的文物保护大格局让巴蜀文化代代相承、薪火相传。

“世界文化遗产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历史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具有超越国度的公共利益属性。”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王疆立表示,川渝检察机关要加强联系、密切沟通,开展跨区划保护协作,完善案件共办、问题共治、资源共享等举措,推动川渝两地相关部门加强文物保护联动执法和源头治理。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副厅长曹鎏称,川渝两地正携手打破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行政壁垒,推动巴蜀文化传承利用体系逐渐成形。曹鎏表示,希望川渝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署,强化重庆和四川两地文物保护利用合作,联合挖掘巴蜀文物资源的突出价值和丰厚内涵,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奏好“文物曲”、共同唱好“双城记”。

精准发力协同保护中小石窟寺

李大槐介绍称,全国现有石窟寺及摩崖造像近6000处,川渝两地有2850处(四川2134处,重庆716处),可谓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对中小石窟寺落实保护专项监督举措,两地检察机关应加大沟通会商、线索移送、信息通报、办案协作等工作,开启全方位立体化监督工作模式。

曹鎏希望,川渝检察机关以开展专项行动为契机,构建跨省域世界遗产检察保护的协作配合机制,积极主动与文旅部门完善协作机制,实现1+1>2的效果,并以此次建立协作机制、中小石窟寺保护专项行动为着力点,切实落实各项任务部署,高质高效办理一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件,以鲜活的办案实践贡献川渝检察智慧。

■新闻对话

全国政协委员 彭 静:

让文化遗产“保住根”“留住魂”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一直心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彭静提出《关于加强川渝地区中小石窟寺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建议》的提案,得到有关部门的迅速响应,此次川渝中小石窟寺保护专项监督启动仪式,彭静也作为特邀嘉宾,应邀到会指导。

提案对准中小石窟寺保护

为何会关注到石窟文化这一领域?彭静表示,自己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关注并非一朝一夕。去年,她也提出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领域公益诉讼,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建议》的提案。

彭静说,川渝中小石窟接近全国一半,但长期以来,中小石窟寺保护利用受到整体保存困难、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不到位、活化利用面临短板等多重因素制约,整体保存状况不容乐观,普遍面临岩体失稳、风化等问题,加之川渝地区气候相对潮湿,渗水、微生物等病害多发,部分保存状况欠佳,各地区石窟保护缺乏统一的文物保护意识和系统指导,难以开展系统性保护。

“中小石窟寺保护需要通过高位推动,将川渝地区中小石窟纳入国家文物专项重大项目统筹实施、加快石窟寺保护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广。”彭静积极建言献策,呼吁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文物局共同指导,推动川渝地区中小石窟保护专项监督行动。

为检察机关高质效履职点赞

“作为提案人,我为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努力把提案转化为高质效履职动力和举措的做法点赞;也对各部门、社会各界汇聚公益力量、密织文化遗产保护网的行为致敬。”自己的提案能够得到职能部门的快速回应,让彭静也充满成就感:“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检察机关对政协委员提案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检察机关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时代精神。”

彭静说,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让文物和文化遗产“保住根”“留住魂”。

大足区检察院文化遗产检察官 龙 云:

“石”刻守护 让文物“活”起来

谈及大足的文物情况,大足区检察院文化遗产检察官龙云如数家珍。

首案之痛到机制创新

2019年,大足区发生两起盗掘古墓案,龙云至今记忆犹新。“该案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两座涉案古墓是否具有保护价值。”龙云直言,初次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无从下手。

即便如此,他仍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认定了古墓属性和相关价值,并向大足法院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审理此案并当庭支持检察机关的全部诉请。

2020年4月,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出台指导意见,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重点领域。同年7月,大足区检察院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签订重庆市首个关于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加强公益诉讼与文物保护合作的协议,创立“文化遗产检察官”工作机制,4名文化遗产检察官驻点轮值,负责线索受理、联合巡查、法治宣传等工作。大足石刻研究院也派出4名专家兼任特邀检察官助理,提供专业支持。

线下“职”守到线上“智”守

今年初,大足区检察院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建设的“重点文物电子巡查保护平台”正式投入运行,实现“线上+线下”有效联动,让数字检察的新思路成为赓续中华文脉的新动力。

龙云介绍,该平台目前已涵盖辖区53处重要石窟石刻文保单位,包含基本状况、历史演变、安防措施等关键信息。依托平台,文化遗产检察官可通过远程监控、截取图片、下载视频、联系文保人员等操作,实时了解文物保护情况,发现文物安全隐患。

市域协同到跨区域协作

龙云介绍,文化遗产检察官工作制度从大足开始,但已经不限于大足,目前这项机制已在重庆全市推广。去年6月,位于大足宝顶镇的重庆市检察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并对外开放,成为全国首家集专业化检察办案、恢复性司法保护、综合性法治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创新基地。

“除了市域层面的协同,我们针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的跨区域合作展开探索。”龙云介绍,2020年以来,围绕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该院通过与毗邻检察机关加强协作,共同推进川渝文化遗产保护。

新闻纵深▶▶▶

保护文化遗产

川渝检方N次携手

● 2020年5月,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共同签订《关于加强检察协作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意见》和《联系工作办法》,为构建川渝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协作体系奠定基础。

● 2020年6月,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检察院、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检察院和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检察院在乐山市召开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跨区域合作交流座谈会。会签了《关于文物、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跨区域合作的意见》。

● 2020年7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检察院与四川省安岳县人民检察院会签了《关于在川渝石窟(大足石刻、安岳石刻)等文化遗产保护中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跨区域协作的意见》,达成线索移送、资源共享、办案协作等十项协作内容。

● 2021年8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检察院与四川省宣汉县人民检察院就横跨两地的杨柳关红军战役遗址受损情况,同步立案,协同监督。在多方努力下,杨柳关红军战役遗址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 2022年4月,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在川渝两地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界桥——五星桥,因年久失修和摩托车通行受到损坏。合川区检察院遂联合四川省华崟市检察院分别督促两地有关单位对五星桥进行修缮保护,最终实现了古桥保护与村民出行两者兼顾。

● 2023年4月,重庆市大足区检察院分别与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和雁江区检察院签订《关于加强检察协作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施意见》。约定强化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公益保护,建立健全文化遗产检察官跨界协作机制,协同打造文化遗产检察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