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监狱三监区党支部“党建红”引领“警察蓝”

时间: 2024-07-02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叶桂君 阅读量:8498

年轻的队伍如何凝聚人心,发挥战斗优势?如何让“党建+”模式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同频共振?近年来,重庆市女子监狱三监区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路径,以党建+队伍,党建+业务,党建+公益为支撑,有效回答了“党建+什么”“党建怎么+”“党建+出什么效果”,在推动监狱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党建新效能,成功创建全市监狱系统“党建示范点”。

党建+队伍,让堡垒阵地立起来

基层监区是管理服刑人员的最前线,是改造服刑人员的第一阵地。“会管、敢管、能管服刑人员是每一个民警都应具备的能力,不断学习优秀的经验、不断总结管理方法,才能不断成长。”这是该监区党支部书记沈煦的一贯理念,更是监区对民警的基本要求。

走进该监区党支部,红色基调的党建主题墙、文化墙,摆满各类理论书籍的党员阅读角……各类党建元素巧妙融入到微阵地,鲜活地展示了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

(组织党员民警代表重温入党誓词)

该党支部积极创新政治学习形式,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搭建“移动课堂”,通过党建云平台、“学习强国”App、党支部工作群等,时时分享政治理论文章和时政要闻,开展线上讨论,把党员连在线上、把学习教育建在网上。建设“实境课堂”,组织党员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等,开展场景式、沉浸式、探究式学习。

(支部开展集中学习)

除了将“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贯穿党支部、青年理论小组以及民警个人学习全过程,还打造了“身边课堂”,打破领导讲、民警听的传统模式,鼓励青年民警走上讲台,把身边的先进榜样、感人事迹通过故事分享会、青年沙龙等分享,让党支部阵地真正成为理论政策的“宣讲室”,能力提升的“加油站”、难题共解的“问答厅”。

党建+主业,让改造实效强起来

“感谢警官们的教育与开导,让我学会换位思考,懂得更好地与家人沟通,修复了与家人之间的裂痕……”这是该监区服刑人员写给民警的一封感谢信。监区的知行文化课堂,帮助该名服刑人员转变认知,学会理解,最终化解其与母亲的隔阂。

女性服刑人员常因心思细腻而被不良情绪困扰。该监区党支部组织青年党员展开头脑风暴,通过多方调研、分析研讨和多次修订,最终确定围绕“知行相通”“知行相促”“知行相益”三大核心,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知行课堂”“知行活动”“知行实践”为载体,全力打造“知行”文化改造品牌,帮助服刑人员正念正心正行。

(依托“知行课堂”进行服刑人员心理团辅)

同时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该支部成立“春风化雨”心理驿站,组织15名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民警通过“察、研、疏、益”四步工作法常态化开展心理疏导,即在日常改造中常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在心理测评的基础上重研判、找准症结;制定“一人一策”精疏导,解开心结;通过持续关注和定期回访的方式,进一步为服刑人员改造增益赋能。

自去年6月心理驿站成立以来,共化解服刑人员人际关系、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改造压力83人次,成功应对服刑人员心理危机28人次,形成3个典型成功案例。

党建+公益,让为民旗帜扬起来

不到10岁的小义(化名)与年迈的婆婆住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靠着政府低保生活。该监区党员先锋队了解情况后,开启了帮扶助学之路。从发起募捐《倡议书》,筹集到保暖的衣物、崭新的书包、漂亮的文具盒等,到线上定期辅导其功课,联系固定车辆解决其上学问题……近一年的时间里,小义的学习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学习成绩明显进步。

(为困境儿童提供线上学习辅导)

“像小义这样,父母不在身边、家庭条件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孩子,我们持续帮扶的有5个。”沈煦介绍,“困境儿童助学行动”是该支部去年聚焦志愿服务“小切口”,推进“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举措,通过“1+3”(即1个孩子由3名党员民警结对帮扶)为其提供亲情陪伴、学习辅导等志愿服务。

近年来,该监区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公益”新模式,组织党员先锋队在常态化开展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志愿服务的同时,也在为更多身处困境的人献出绵薄之力,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记者 张柳妞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女子监狱三监区党支部“党建红”引领“警察蓝”

年轻的队伍如何凝聚人心,发挥战斗优势?如何让“党建+”模式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同频共振?近年来,重庆市女子监狱三监区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路径,以党建+队伍,党建+业务,党建+公益为支撑,有效回答了“党建+什么”“党建怎么+”“党建+出什么效果”,在推动监狱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党建新效能,成功创建全市监狱系统“党建示范点”。

党建+队伍,让堡垒阵地立起来

基层监区是管理服刑人员的最前线,是改造服刑人员的第一阵地。“会管、敢管、能管服刑人员是每一个民警都应具备的能力,不断学习优秀的经验、不断总结管理方法,才能不断成长。”这是该监区党支部书记沈煦的一贯理念,更是监区对民警的基本要求。

走进该监区党支部,红色基调的党建主题墙、文化墙,摆满各类理论书籍的党员阅读角……各类党建元素巧妙融入到微阵地,鲜活地展示了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

(组织党员民警代表重温入党誓词)

该党支部积极创新政治学习形式,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搭建“移动课堂”,通过党建云平台、“学习强国”App、党支部工作群等,时时分享政治理论文章和时政要闻,开展线上讨论,把党员连在线上、把学习教育建在网上。建设“实境课堂”,组织党员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等,开展场景式、沉浸式、探究式学习。

(支部开展集中学习)

除了将“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贯穿党支部、青年理论小组以及民警个人学习全过程,还打造了“身边课堂”,打破领导讲、民警听的传统模式,鼓励青年民警走上讲台,把身边的先进榜样、感人事迹通过故事分享会、青年沙龙等分享,让党支部阵地真正成为理论政策的“宣讲室”,能力提升的“加油站”、难题共解的“问答厅”。

党建+主业,让改造实效强起来

“感谢警官们的教育与开导,让我学会换位思考,懂得更好地与家人沟通,修复了与家人之间的裂痕……”这是该监区服刑人员写给民警的一封感谢信。监区的知行文化课堂,帮助该名服刑人员转变认知,学会理解,最终化解其与母亲的隔阂。

女性服刑人员常因心思细腻而被不良情绪困扰。该监区党支部组织青年党员展开头脑风暴,通过多方调研、分析研讨和多次修订,最终确定围绕“知行相通”“知行相促”“知行相益”三大核心,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知行课堂”“知行活动”“知行实践”为载体,全力打造“知行”文化改造品牌,帮助服刑人员正念正心正行。

(依托“知行课堂”进行服刑人员心理团辅)

同时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该支部成立“春风化雨”心理驿站,组织15名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民警通过“察、研、疏、益”四步工作法常态化开展心理疏导,即在日常改造中常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在心理测评的基础上重研判、找准症结;制定“一人一策”精疏导,解开心结;通过持续关注和定期回访的方式,进一步为服刑人员改造增益赋能。

自去年6月心理驿站成立以来,共化解服刑人员人际关系、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改造压力83人次,成功应对服刑人员心理危机28人次,形成3个典型成功案例。

党建+公益,让为民旗帜扬起来

不到10岁的小义(化名)与年迈的婆婆住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靠着政府低保生活。该监区党员先锋队了解情况后,开启了帮扶助学之路。从发起募捐《倡议书》,筹集到保暖的衣物、崭新的书包、漂亮的文具盒等,到线上定期辅导其功课,联系固定车辆解决其上学问题……近一年的时间里,小义的学习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学习成绩明显进步。

(为困境儿童提供线上学习辅导)

“像小义这样,父母不在身边、家庭条件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孩子,我们持续帮扶的有5个。”沈煦介绍,“困境儿童助学行动”是该支部去年聚焦志愿服务“小切口”,推进“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举措,通过“1+3”(即1个孩子由3名党员民警结对帮扶)为其提供亲情陪伴、学习辅导等志愿服务。

近年来,该监区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公益”新模式,组织党员先锋队在常态化开展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志愿服务的同时,也在为更多身处困境的人献出绵薄之力,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记者 张柳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