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苍茫大地致敬——读《此致敬礼》

时间: 2024-07-12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9482

◎ 米丽宏

《此致敬礼》是作家马步升的散文集,静心捧读,真是又“烧脑”又享受。

这本书是马步升先生行与思之结晶,忧患与思辨之记录,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向苍茫大地致敬之作。书分五章:浮光掠影,苍天大地,冷语热心,风走流云,你侬我侬。不同于一般文集的分辑编排,这本书一个章节就是一篇文章,每篇文章四万多字,体量大,格局大,情怀和意境也很深阔。

灯下看他纵横穿行于文学、哲学、宗教、史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下笔缜密,文思幽深,我都需要提一口气紧跟思维的节奏;每读至他以轻松笔调、调侃语气指向精辟之解、明晰之思,那一剑封喉的犀利、百步穿杨的精确,又令我如沐春风,心间刹那鼓乐齐鸣。

真是太享受了。

优秀的作家,总是一个优秀的思想家。马步升充满真情实感的笔触之下是深沉的精神内涵。他于叙述中顺势而发的哲理性“金句”,光点灿灿,意味横生;而他涉及历史文化、生活日常、生态生命的思考,辩证阐释了物质与精神、狂热与清醒、智慧与平庸、死亡与新生、渺小与伟大、瞬间与永恒……笔力沉雄,冷峻潇洒。

《苍天大地》第二节中,作者谈人之成长处世、精神安顿,借“一年三百六十斋,一日不斋事如麻”的隐士,指出“没有单一的社会,没有单一的人生,遁入空门也做不到遗世独立”“雅俗共赏是日常人生的最高境界”;第四节中,他以借代——“在最寒冷的时候,他们说着最温暖的话,但他们连一支火柴的温暖都不会给你;在最脏乱差的地方,他们说着最干净的话,但他们连弯腰捡拾一片废纸的善事都不会做”,一语道破“口头道德家”的虚伪,直击人性的弱点。在《浮光掠影》一章开篇即提出:“一个人的成长史,其实是一部个体眼中世界的缩小史,和一部个体心灵边界的扩张史。”这种马氏“心理相对论”,以思辨的光芒,令读者对人生经历中的许多困惑豁然开朗。《冷语热心》整个章节,集中体现了作者全球性视界的思考和对整个人类生存困境的关注,如第四节中写道:“理性的力量是强大的,这种强大不在于能把别人怎样,而在于能把自己怎么样。”他心智的高远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无疑有唤醒和匡正作用,让读者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深长思之。

在书里,我们能领受到马步升非凡的智性之光。这种智慧,来自生活的启示,来自生命中的精神风骨跟现实之间的激发。他撇去“甜媚轻飘、琐细优雅”的风花雪月的抒写,选择以个体之思穿透历史,汇聚古今、吐纳万里,以文字承载凝重的社会现实。这无疑需要更高的智慧和才力。

这种智慧和风骨,来自他的生活实践。在这个“读书人自己摇动自己的书桌,乃至直接掀翻书桌,不顾一切,赤膊冲上名利场”的浮华时代(《苍天大地》第七节),他对“荒原情有独钟”,“生命中有一种天生的荒原感”。一年当中,他有半年时间在外游历,即便在家,也常常流连旷野,“常对着旷野发呆,其时也,心中无所思,亦无须思……面对自然万物,唯有望物忘我,侥幸得其润泽而已”(《风走流云》第六节)。这种甘于宁静,甘于淡泊,及时确立自己的视域,重视“内美”的自我修养,为他的文章塑造了智慧的内核,带来哲学的超越,一种大气高贵的人文精神煊然生辉。

游历,是这本书中的内容之一。他走出书斋,且行且悟,并将诗性体验上升为思考、物化为文字:他游西沙群岛,从上空俯瞰那“无尽大海中的一片树叶”,领略“惟余莽莽、不知今夕何夕”的无限;他游俄罗斯涅瓦河,总是联想到故乡马莲河的深深漩涡;他在云南保山深感英雄之地的英烈之气;他数次走甘肃河西走廊、阿拉善,为青土湖的变迁而欣喜;在非洲肯尼迪,他看到土著居民生活场所的简陋落后,但自然生态却保留得几近完美,引发了“器物与文明、文明与快乐”之间关系是否对等的疑问。

智慧和思辨,为文章带来了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书中那“底层人格”身居高位的“小大人”,那“坐拥金银、内心卑怯”的“富穷人”;那被人类蒙在眼前永不摘下的“蒙眼布”,那“明知道自己不能在树下乘凉,依然要顶风冒雨种树,明知道叫醒梦中人会挨打,还是要坚持把危楼中的人拽出来”的理想主义者……无不包含着作者的睿智思考,令人警醒自省,从而作出重建人格的努力。

著名作家韩少功曾在《灵魂的声音》一文中说:“他们的光辉不是因为满身披挂,而是因为非常简单非常简单的心诚则灵,立地成佛,说出一些对这个世界诚实的体会。”这赞语也可用之于马步升:不盲从,不偏执,血性扩张而又理性高扬。以理性的眼光审视世态人心,在忧患和思辨中寻觅民族之魂,如同《皇帝的新装》中那个说真话的孩子,他将时代弊病、人性弱点、流行文化,一并以幽默调侃之笔予以臧否。

这是为文者的道义所在,力量所在,也是文人的风骨所在。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向苍茫大地致敬——读《此致敬礼》

◎ 米丽宏

《此致敬礼》是作家马步升的散文集,静心捧读,真是又“烧脑”又享受。

这本书是马步升先生行与思之结晶,忧患与思辨之记录,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向苍茫大地致敬之作。书分五章:浮光掠影,苍天大地,冷语热心,风走流云,你侬我侬。不同于一般文集的分辑编排,这本书一个章节就是一篇文章,每篇文章四万多字,体量大,格局大,情怀和意境也很深阔。

灯下看他纵横穿行于文学、哲学、宗教、史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下笔缜密,文思幽深,我都需要提一口气紧跟思维的节奏;每读至他以轻松笔调、调侃语气指向精辟之解、明晰之思,那一剑封喉的犀利、百步穿杨的精确,又令我如沐春风,心间刹那鼓乐齐鸣。

真是太享受了。

优秀的作家,总是一个优秀的思想家。马步升充满真情实感的笔触之下是深沉的精神内涵。他于叙述中顺势而发的哲理性“金句”,光点灿灿,意味横生;而他涉及历史文化、生活日常、生态生命的思考,辩证阐释了物质与精神、狂热与清醒、智慧与平庸、死亡与新生、渺小与伟大、瞬间与永恒……笔力沉雄,冷峻潇洒。

《苍天大地》第二节中,作者谈人之成长处世、精神安顿,借“一年三百六十斋,一日不斋事如麻”的隐士,指出“没有单一的社会,没有单一的人生,遁入空门也做不到遗世独立”“雅俗共赏是日常人生的最高境界”;第四节中,他以借代——“在最寒冷的时候,他们说着最温暖的话,但他们连一支火柴的温暖都不会给你;在最脏乱差的地方,他们说着最干净的话,但他们连弯腰捡拾一片废纸的善事都不会做”,一语道破“口头道德家”的虚伪,直击人性的弱点。在《浮光掠影》一章开篇即提出:“一个人的成长史,其实是一部个体眼中世界的缩小史,和一部个体心灵边界的扩张史。”这种马氏“心理相对论”,以思辨的光芒,令读者对人生经历中的许多困惑豁然开朗。《冷语热心》整个章节,集中体现了作者全球性视界的思考和对整个人类生存困境的关注,如第四节中写道:“理性的力量是强大的,这种强大不在于能把别人怎样,而在于能把自己怎么样。”他心智的高远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无疑有唤醒和匡正作用,让读者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深长思之。

在书里,我们能领受到马步升非凡的智性之光。这种智慧,来自生活的启示,来自生命中的精神风骨跟现实之间的激发。他撇去“甜媚轻飘、琐细优雅”的风花雪月的抒写,选择以个体之思穿透历史,汇聚古今、吐纳万里,以文字承载凝重的社会现实。这无疑需要更高的智慧和才力。

这种智慧和风骨,来自他的生活实践。在这个“读书人自己摇动自己的书桌,乃至直接掀翻书桌,不顾一切,赤膊冲上名利场”的浮华时代(《苍天大地》第七节),他对“荒原情有独钟”,“生命中有一种天生的荒原感”。一年当中,他有半年时间在外游历,即便在家,也常常流连旷野,“常对着旷野发呆,其时也,心中无所思,亦无须思……面对自然万物,唯有望物忘我,侥幸得其润泽而已”(《风走流云》第六节)。这种甘于宁静,甘于淡泊,及时确立自己的视域,重视“内美”的自我修养,为他的文章塑造了智慧的内核,带来哲学的超越,一种大气高贵的人文精神煊然生辉。

游历,是这本书中的内容之一。他走出书斋,且行且悟,并将诗性体验上升为思考、物化为文字:他游西沙群岛,从上空俯瞰那“无尽大海中的一片树叶”,领略“惟余莽莽、不知今夕何夕”的无限;他游俄罗斯涅瓦河,总是联想到故乡马莲河的深深漩涡;他在云南保山深感英雄之地的英烈之气;他数次走甘肃河西走廊、阿拉善,为青土湖的变迁而欣喜;在非洲肯尼迪,他看到土著居民生活场所的简陋落后,但自然生态却保留得几近完美,引发了“器物与文明、文明与快乐”之间关系是否对等的疑问。

智慧和思辨,为文章带来了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书中那“底层人格”身居高位的“小大人”,那“坐拥金银、内心卑怯”的“富穷人”;那被人类蒙在眼前永不摘下的“蒙眼布”,那“明知道自己不能在树下乘凉,依然要顶风冒雨种树,明知道叫醒梦中人会挨打,还是要坚持把危楼中的人拽出来”的理想主义者……无不包含着作者的睿智思考,令人警醒自省,从而作出重建人格的努力。

著名作家韩少功曾在《灵魂的声音》一文中说:“他们的光辉不是因为满身披挂,而是因为非常简单非常简单的心诚则灵,立地成佛,说出一些对这个世界诚实的体会。”这赞语也可用之于马步升:不盲从,不偏执,血性扩张而又理性高扬。以理性的眼光审视世态人心,在忧患和思辨中寻觅民族之魂,如同《皇帝的新装》中那个说真话的孩子,他将时代弊病、人性弱点、流行文化,一并以幽默调侃之笔予以臧否。

这是为文者的道义所在,力量所在,也是文人的风骨所在。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