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黄溪法庭“三个三”助推借款合同纠纷诉源治理

时间: 2024-08-09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860

​本网讯(通讯员 敬也丁)近年来,黔江区法院黄溪法庭辖区4个乡镇经济快速发展,伴随而来是经济纠纷尤其是借款合同纠纷有所增加。2022年至2024年,该法庭通过“三个三”举措,使借款合同纠纷的收案数从105件下降至50件,平均审理时间从2022年的51天缩短至28天,回转金额约100万元,当事人解纷成本大幅度降低,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加。

在办案环节“三个做好”,树立审执衔接整体司法观方面,立案前,做好审查、诉前保全,引导当事人采用要素式起诉状,向当事人推送《财产保全告知书》《虚假诉讼风险告知书》。同时,审判环节,做好庭审指引,推进小额诉讼程序精准适用,坚持“简程序不减权利”,通过集约送达、排期、开庭、无书记员记录、当庭宣判、送达等方式优化解纷模式,提高办案效率。此外,执行环节,做好执行风险预警,发送《执行风险明示书》,探索执前和解机制。目前,案接比明显上升,保全案件同比增加19%,执行案件同比下降6%,上诉案件同比下降3%。

在打造解纷“三个矩阵”,促借款合同纠纷高效化解方面,组建“专业力量”团队,依托“一庭两所”工作机制,与派出所、司法所形成解纷“第一矩阵”。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及时对涉借款合同纠纷疑难案件会商讨论、协调解决,2022年来成功化解涉借款合同纠纷15件。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与乡镇干部、辖区便民诉讼员、人民调解组织形成多元解纷“第二矩阵”。对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案件进行委托委派调解,对达成一致的调解协议,启动“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机制,2小时内予以司法确认,对调解无果案件1天内登记立案进入审判程序。而且,还充分发挥“行业力量”优势,与行业协会等形成“第三矩阵”。从行业性、专业性角度入手,借助法院“易解”平台,妥善化解纠纷。与辖区当地商会等行业组织建立微信交流群,就潜在风险点、最新法律规定等及时提供法律咨询。

在围绕三个“法治+”建设,打造“法治融合”新名片方面,以“法治+乡村振兴”助推特色工程建设。参与创建文旅融合示范基地,结合法庭驻地毗邻“民间故宫”张氏庭院的便利,融合党建、乡村振兴等多种元素打造“法治+”文化广场。同时,以“法治+特色产业”助推营商环境建设。与辖区商会联合出台《关于构建借款合同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试行)》,将辖区商会会员的借款合同纠纷“引流”到商会先行化解,法院“兜底”调处。加强对三羊村“青菜头”、黄十娘榨菜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司法保护,定期组织开展普法培训,提示其经营过程中负债经营存在的风险。此外,还以“法治+民俗文化”营造良好守法氛围。结合土苗民族文化内涵,在市文物保护古建筑张氏庭院门前,开展涉借款合同纠纷“巡回审判+院坝庭审”4次,200余名群众参与旁听。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黔江区黄溪法庭“三个三”助推借款合同纠纷诉源治理

​本网讯(通讯员 敬也丁)近年来,黔江区法院黄溪法庭辖区4个乡镇经济快速发展,伴随而来是经济纠纷尤其是借款合同纠纷有所增加。2022年至2024年,该法庭通过“三个三”举措,使借款合同纠纷的收案数从105件下降至50件,平均审理时间从2022年的51天缩短至28天,回转金额约100万元,当事人解纷成本大幅度降低,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加。

在办案环节“三个做好”,树立审执衔接整体司法观方面,立案前,做好审查、诉前保全,引导当事人采用要素式起诉状,向当事人推送《财产保全告知书》《虚假诉讼风险告知书》。同时,审判环节,做好庭审指引,推进小额诉讼程序精准适用,坚持“简程序不减权利”,通过集约送达、排期、开庭、无书记员记录、当庭宣判、送达等方式优化解纷模式,提高办案效率。此外,执行环节,做好执行风险预警,发送《执行风险明示书》,探索执前和解机制。目前,案接比明显上升,保全案件同比增加19%,执行案件同比下降6%,上诉案件同比下降3%。

在打造解纷“三个矩阵”,促借款合同纠纷高效化解方面,组建“专业力量”团队,依托“一庭两所”工作机制,与派出所、司法所形成解纷“第一矩阵”。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及时对涉借款合同纠纷疑难案件会商讨论、协调解决,2022年来成功化解涉借款合同纠纷15件。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与乡镇干部、辖区便民诉讼员、人民调解组织形成多元解纷“第二矩阵”。对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案件进行委托委派调解,对达成一致的调解协议,启动“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机制,2小时内予以司法确认,对调解无果案件1天内登记立案进入审判程序。而且,还充分发挥“行业力量”优势,与行业协会等形成“第三矩阵”。从行业性、专业性角度入手,借助法院“易解”平台,妥善化解纠纷。与辖区当地商会等行业组织建立微信交流群,就潜在风险点、最新法律规定等及时提供法律咨询。

在围绕三个“法治+”建设,打造“法治融合”新名片方面,以“法治+乡村振兴”助推特色工程建设。参与创建文旅融合示范基地,结合法庭驻地毗邻“民间故宫”张氏庭院的便利,融合党建、乡村振兴等多种元素打造“法治+”文化广场。同时,以“法治+特色产业”助推营商环境建设。与辖区商会联合出台《关于构建借款合同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试行)》,将辖区商会会员的借款合同纠纷“引流”到商会先行化解,法院“兜底”调处。加强对三羊村“青菜头”、黄十娘榨菜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司法保护,定期组织开展普法培训,提示其经营过程中负债经营存在的风险。此外,还以“法治+民俗文化”营造良好守法氛围。结合土苗民族文化内涵,在市文物保护古建筑张氏庭院门前,开展涉借款合同纠纷“巡回审判+院坝庭审”4次,200余名群众参与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