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人隐姓埋名17年,在深山里挖出了“世界最大人工洞体”。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的“816”地下核工程,是为和平而建、为和平而止,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解密的核反应堆。“816”,既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一种民族精神,一段共和国记忆,更是几代人的青春。 现在的816小镇上,有一位民警,沿着父辈走过的路,用一生的汗水与心血倾心守护这座特殊的小城。张迅,这名“816”二代,从警32年,他的忠诚之旅仍在继续…… 816历史的见证者 1972年,2岁的张迅随父母来到了涪陵白涛,和816的大多数职工子女一样,小学在23公司小学就读,那时的学校既有专业老师,也有从建设者里选来的临时老师,还有职工家属当生活老师。初中和高中就读于816中学,后来,“816”有了自己的厂区、学校、医院、邮政局。随着国家停止建设816的号令,816的干部职工铸剑为犁,艰难坚韧坚毅转身,走上了艰苦创业军民融合转型之路。作为816二代,张迅见证了816军转民的艰难历程。 1990年,张迅20岁,从816厂技校化工专业毕业后,大化肥工程已经落地,他进入了尿素车间当运行工。1992年4月,他考调到厂保卫科,作为厂部的保卫干事,开始为816巡逻守护。工厂改制后,保卫科被并转到涪陵区公安局白涛派出所。1998年,张迅首次被授予人民警察警衔。 张迅如今所在的816警务室,负责建峰社区、麦子坪村、三门子村三个片区的治安管理,辖区常住人口1万1千多人。从青年保卫干事小张到两鬓斑白的社区民警老张,不经意间,张迅在这里已经走过了32个春秋。 军工小镇的守护者 人口管理、矛盾纠纷调解,防火防盗防诈骗宣传,警民恳谈会……说起手中的工作,张迅如数家珍。 张迅说,自己以前干刑侦时,办理的盗窃案较多。如今辖区很少再有打架斗殴、盗窃等刑事案件发生,防范重点是电信诈骗。因为辖区老年人较多,加上骗子手法翻新快,不厌其烦地给群众宣传反诈骗常识、守好邻居们的钱袋子,是张迅现在的主要工作。 如何管理好辖区,张迅的“法宝”是用好一支队伍。建峰社区党员有近150人,这些老同事、老党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东家长西家短的八卦也门清,且接受过党的保密教育,警惕性和工作经验都很丰富。于是,这些党员就成了张迅做好社区治安防控工作的“秘密武器”,也是辖区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 得益于此,哪栋楼来了一个陌生人,哪家人和别人有矛盾、为什么吵架,张迅和同事们都能很快掌握和知晓。对于家庭矛盾、经济纠纷等引发的纷争,张迅也会发动他们和亲戚朋友、单位一起跟进,长期跟踪、上门回访,直到矛盾纠纷化解清零为止。 如今,除了电信诈骗之外,其他刑事案件几乎为“零”。说起这个成果,他颇有几分自豪。 但54岁的张迅也有“短板”。他说之前做社区工作靠的就是一双铁脚板,能吃苦、敢跑、认真就行,现在更多是数据采集维护,还需要向派出所的年轻人学习。 他在警务室旁边买了一套房子,平时就吃住在这里,周末和节假日才回到城里与家人团聚。闲下来时,他更喜欢沿着街道散步,感受浓烈的烟火味道,还喜欢站在816小镇观景台俯瞰山下的厂区,看灯火斑斓。 三线精神的坚守与传承 在张迅看来,今天的816各方面条件已和当年是天壤之别,应该会成为新一代年轻人就业选择青睐的对象。深山里的建峰集团焕发新活力,也能吸引更多开拓者有志者前来。 这些年,张迅带出了好几位徒弟,如今都成为了派出所的骨干力量。年初,所里给张迅安排了一位新搭档。去年刚从警校毕业的苏天均来自四川农村,谦虚好学肯干,很快就融入了新工作。师徒二人每天走村入户,组织院坝会,宣传反诈常识。进入暑期,来“816”旅游的游客骤然增多,两人和景区工作人员一道维持秩序,检查景区安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忙得不亦乐乎。 在军工洞巡逻途中,遇到游客,张迅也会热情地给大家介绍816的情况。 “当年我在这个洞子里守卫了十多年,后来解密了,你们才有机会看到洞里的情形。”张迅的言语中充满自豪。 一眨眼,张迅在这个小镇已经生活了52年,从事厂区保卫工作至今也有32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他都无比熟悉且亲切。好几次调到城区派出所的机会,他都放弃了,说在这里生活久了,已经融入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小镇居民很多还是之前的职工家属,这些人也都好像是他的家人。”父辈们为816奉献了一辈子,而今,我也要为这些老同事和816做点实事。“ 从警以来,张迅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9次,获评优秀公务员7次。这是他为”816“乡亲们做实事的答卷。 通讯员 代晓容 记者 饶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