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同事网上“自嘲” 名誉侵权赔偿损失

时间: 2024-08-28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589

重庆一男子在脉脉平台上实名注册后,将某同事的姓名偏旁部首拆解设置为自己账号的名字,并用该账号冒充该同事在公司网络社区中发表贬损同事职业能力及人格的言论。近日,沙坪坝区法院审理了该起名誉权纠纷案件,依法判决被告张某在其脉脉平台个人实名注册账户内刊登致歉声明,连续七日向原告褚某赔礼道歉;由被告承担原告律师费4000元;被告向原告支付精神损害赔偿2000元。

2023年12月15日,张某在脉脉平台上实名注册账号后将其下属褚某的姓名偏旁部首拆解设置为自己账号的名称,并用该账号在脉脉平台发帖“低头摸了摸越来越大的肚子,抬头看了看越来越圆的大脸,把丢人当作光荣,把躺平当作使命,立志要当摸鱼第一人,管他以后背调怎么说,脸皮厚,吃个够,不要脸了还怕啥”。而后,张某还用该账号在公司其他同事的帖子下回复留言,内容包括“作为躺平专家,才不会容忍高绩效的来分我的钱”“谁来影响我躺平,我就和谁干到底”等言论。原告褚某发现上述发帖及留言后,向脉脉平台客服投诉举报,平台将案涉账号用户名重置。而后褚某通过平台得知账号注册者信息后,遂将同事张某告上法庭。

经法院审理查明,上述账号注册者为被告张某,案涉账号发帖及留言时,原被告均为同一公司职员,被告为原告上级领导。因原告无法完成公司安排的工作,考核不合格,并拒绝进行改进,被告与原告产生纠纷并进而发生争吵,后被告便将脉脉账户改为与原告姓名相似度极高的名字进行发帖、留言。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张某账号的昵称与原告姓名的偏旁拆解高度一致,在外观上已能混淆原告姓名,而且实际上该账号在给同事的发帖留言时已经达到了混淆原告身份的效果,对此被告未阐明身份。其次,该账号均在脉脉平台该公司的同事圈发帖留言,公司里原告并无同名情况,进一步印证被告在主观上存在冒充、混淆原告身份的故意。

被告的发帖内容将原告人设营造成“上班摸鱼、绩效躺平、煽动对抗公司”等负面形象,其间还以发帖人自嘲的方式形容自己“脸皮厚”“不要脸”等。这些带有侮辱性的言辞已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传播,并为不特定第三人所知晓,严重降低了原告在职场社交圈的社会评价,被告在其他用户已混淆原告身份的情况下仍不予澄清,继续冒充原告的身份进行回复,这些行为均体现出被告具有侵犯原告名誉权的主观恶意,已构成对原告名誉权的侵犯,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法院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记者 朱颂扬 通讯员 温 祺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冒充同事网上“自嘲” 名誉侵权赔偿损失

重庆一男子在脉脉平台上实名注册后,将某同事的姓名偏旁部首拆解设置为自己账号的名字,并用该账号冒充该同事在公司网络社区中发表贬损同事职业能力及人格的言论。近日,沙坪坝区法院审理了该起名誉权纠纷案件,依法判决被告张某在其脉脉平台个人实名注册账户内刊登致歉声明,连续七日向原告褚某赔礼道歉;由被告承担原告律师费4000元;被告向原告支付精神损害赔偿2000元。

2023年12月15日,张某在脉脉平台上实名注册账号后将其下属褚某的姓名偏旁部首拆解设置为自己账号的名称,并用该账号在脉脉平台发帖“低头摸了摸越来越大的肚子,抬头看了看越来越圆的大脸,把丢人当作光荣,把躺平当作使命,立志要当摸鱼第一人,管他以后背调怎么说,脸皮厚,吃个够,不要脸了还怕啥”。而后,张某还用该账号在公司其他同事的帖子下回复留言,内容包括“作为躺平专家,才不会容忍高绩效的来分我的钱”“谁来影响我躺平,我就和谁干到底”等言论。原告褚某发现上述发帖及留言后,向脉脉平台客服投诉举报,平台将案涉账号用户名重置。而后褚某通过平台得知账号注册者信息后,遂将同事张某告上法庭。

经法院审理查明,上述账号注册者为被告张某,案涉账号发帖及留言时,原被告均为同一公司职员,被告为原告上级领导。因原告无法完成公司安排的工作,考核不合格,并拒绝进行改进,被告与原告产生纠纷并进而发生争吵,后被告便将脉脉账户改为与原告姓名相似度极高的名字进行发帖、留言。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张某账号的昵称与原告姓名的偏旁拆解高度一致,在外观上已能混淆原告姓名,而且实际上该账号在给同事的发帖留言时已经达到了混淆原告身份的效果,对此被告未阐明身份。其次,该账号均在脉脉平台该公司的同事圈发帖留言,公司里原告并无同名情况,进一步印证被告在主观上存在冒充、混淆原告身份的故意。

被告的发帖内容将原告人设营造成“上班摸鱼、绩效躺平、煽动对抗公司”等负面形象,其间还以发帖人自嘲的方式形容自己“脸皮厚”“不要脸”等。这些带有侮辱性的言辞已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传播,并为不特定第三人所知晓,严重降低了原告在职场社交圈的社会评价,被告在其他用户已混淆原告身份的情况下仍不予澄清,继续冒充原告的身份进行回复,这些行为均体现出被告具有侵犯原告名誉权的主观恶意,已构成对原告名誉权的侵犯,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法院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记者 朱颂扬 通讯员 温 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