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激发司法为民新引擎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法院为办案办理插上智慧翅膀

时间: 2024-08-28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叶桂君 阅读量:8456

8月26日,“白山松水寄深情  守护平安助发展”吉林行大型采访活动记者团从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宽城法院”)了解到,近年来,该院不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将信息化、智能化作为推动司法工作发展的新动能,深入推进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RPA”智能辅助办案平台应用和数据分析管理审判工作,破解了多项制约法院发展的难题,有效提升了审执工作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司法体验。

(向采访团介绍智慧法院建设情况)

推动审判事务集约

助力司法审判实现“再加速”

为全面提升审判辅助事务集约管理规范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宽城法院制定了《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工作规程》,界定审判辅助事务范围与审判核心事务范畴,科学调配人力资源,构建“三心”管理格局,即成立智服分流中心、送达集约中心(内勤组、外勤组)、智能辅助中心,逐渐完善了诉讼服务、送达事务、卷宗流转等事务集约机制,有效压缩了审判辅助事务耗时,为法官减负、为司法提速、为群众解忧。

据悉,宽城法院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剥离了非审判核心工作,重构了由法官和法官助理为单元的审判团队,优化集约中心工作人员架构,并在全院多次开展业务应用培训,补短板、强弱项,提高了法官干警的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能力。在诉讼服务中,进一步压缩了立案时限,推进财产保全和评估鉴定顺畅开展,并做好诉调对接,配合速裁快审和要素式审判,加强案件繁简分流。

为提高法律文书送达效率,确保案件最短时间进入庭审,宽城法院从对口民事庭室抽调8名经验丰富的法官助理组成内勤组,依托送达一体化平台,推行以电子(电话)送达为主、邮寄送达为辅、实际送达补充、公告送达兜底的工作模式,并由首次送达工作人员负责案件判决以及上诉送达等后续工作;由5名助理组成外勤组,负责线下送达,通过团队作战模式,实现从单一跑外到集中线路高效送达,节约人力46%。为进一步提升电子送达效率,与15家保险公司和5家出租车公司签署了《电子送达年度确认书》,通过发短信,实现了送达“零距离、零等待、不跑路、秒接收”。

负责该项工作的副庭长王艳介绍,2024年1月至4月,民事案件平均结案用时为25.86天。集约送达后,5月至7月期间,平均结案用时为12.39天,缩短52%。现在所有民事案件电子送达占比为85%,成功率为89.17%,平均时长为0.4天,最短开庭时间为3-5天,与此同时,取得了邮寄费用大幅下降的良好效果。

此外,该院还建成了以审务e协同系统为基础,无缝对接审判团队的集约化工作平台,实现了辅助事务高效流转,确保全链条闭环管理。

推动“RPA”流程自动化

助力智慧执行实现“再推进”

为充分挖掘信息化建设对法院业务的辅助支撑潜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宽城法院在执行事务性工作中率先投入自动化机器人(RPA)智能辅助办案平台,促使执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通过使用“RPA”智能辅助办案平台,有效解决了业务、事务性工作中存在的大量难度低、重复性强,且耗费人力物力的痛点问题。法官白清源和法官助理施鑫凯率先使用,实现了第一批执行案件自动网络查控、制作文书、财产冻结;法官助理孙琳琳一次批量操作100件案件的网络查控,提升了办案实效,节省了处理事务性工作耗费的大量时间、物力和人才资源。

执行局副局长王子明说:“‘RPA’智能辅助办案平台的投入使用,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操作失误率,使得执行力量得到充分释放,法官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业务分析、执行实施等智力型工作中。”

自2024年1月“RPA”智能辅助办案平台使用以来,完全实现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传票、裁定等法律文书自动化制作、一键批量制作,共运行3912次;实现了网络查控(总对总)自动化定期查询、一键批量查询,共运行5349次。在财产冻结中,实现了不足额财产自动化全面控制、一键批量控制,共运行3990次,结案平均用时减少3-5天。

推动数字分析评估

助力审判管理实现“再升级”

数据分析决定审判质效管理的成败,不仅能反映审执工作基本情况,更是法院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宽城法院持续用数据分析管人管案,根据大数据分析案件量来决定各庭室员额法官配备。同时,做实数据会商,借助大数据平台,全面分析全院、部门、法官三个层面指标运行态势,对弱势指标“穿透式”分析到部门到个人。

该院重点从审判效率、审判质量、审判效果、审判管理、营商环境、司法公开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实时监控,及时调取各项指标情况并进行通报,每月形成全面系统的会商报告,对考核体系整体情况、各项指标情况、态势分析及下一步工作举措进行细致分析研判。针对数据反映问题,中层负责人深入分析本部门质效整体情况及每月变化原因,进一步找短板、看差距、补不足。同时,通过反映审判活动的各项数字资料、统计图表及分析资料,对员额法官审执工作质量、效率进行评估量化,让大家目标明晰,找准定位,推动工作。

“我们经过实时跟踪数据、精心研判指标、随时检查督导,将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作出客观有效地分析,对改进审执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也为院领导掌握审判运行态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部署、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参考。” 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陈颖如是介绍。

特派记者 王伟 覃蓝蓝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数智赋能激发司法为民新引擎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法院为办案办理插上智慧翅膀

8月26日,“白山松水寄深情  守护平安助发展”吉林行大型采访活动记者团从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宽城法院”)了解到,近年来,该院不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将信息化、智能化作为推动司法工作发展的新动能,深入推进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RPA”智能辅助办案平台应用和数据分析管理审判工作,破解了多项制约法院发展的难题,有效提升了审执工作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司法体验。

(向采访团介绍智慧法院建设情况)

推动审判事务集约

助力司法审判实现“再加速”

为全面提升审判辅助事务集约管理规范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宽城法院制定了《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工作规程》,界定审判辅助事务范围与审判核心事务范畴,科学调配人力资源,构建“三心”管理格局,即成立智服分流中心、送达集约中心(内勤组、外勤组)、智能辅助中心,逐渐完善了诉讼服务、送达事务、卷宗流转等事务集约机制,有效压缩了审判辅助事务耗时,为法官减负、为司法提速、为群众解忧。

据悉,宽城法院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剥离了非审判核心工作,重构了由法官和法官助理为单元的审判团队,优化集约中心工作人员架构,并在全院多次开展业务应用培训,补短板、强弱项,提高了法官干警的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能力。在诉讼服务中,进一步压缩了立案时限,推进财产保全和评估鉴定顺畅开展,并做好诉调对接,配合速裁快审和要素式审判,加强案件繁简分流。

为提高法律文书送达效率,确保案件最短时间进入庭审,宽城法院从对口民事庭室抽调8名经验丰富的法官助理组成内勤组,依托送达一体化平台,推行以电子(电话)送达为主、邮寄送达为辅、实际送达补充、公告送达兜底的工作模式,并由首次送达工作人员负责案件判决以及上诉送达等后续工作;由5名助理组成外勤组,负责线下送达,通过团队作战模式,实现从单一跑外到集中线路高效送达,节约人力46%。为进一步提升电子送达效率,与15家保险公司和5家出租车公司签署了《电子送达年度确认书》,通过发短信,实现了送达“零距离、零等待、不跑路、秒接收”。

负责该项工作的副庭长王艳介绍,2024年1月至4月,民事案件平均结案用时为25.86天。集约送达后,5月至7月期间,平均结案用时为12.39天,缩短52%。现在所有民事案件电子送达占比为85%,成功率为89.17%,平均时长为0.4天,最短开庭时间为3-5天,与此同时,取得了邮寄费用大幅下降的良好效果。

此外,该院还建成了以审务e协同系统为基础,无缝对接审判团队的集约化工作平台,实现了辅助事务高效流转,确保全链条闭环管理。

推动“RPA”流程自动化

助力智慧执行实现“再推进”

为充分挖掘信息化建设对法院业务的辅助支撑潜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宽城法院在执行事务性工作中率先投入自动化机器人(RPA)智能辅助办案平台,促使执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通过使用“RPA”智能辅助办案平台,有效解决了业务、事务性工作中存在的大量难度低、重复性强,且耗费人力物力的痛点问题。法官白清源和法官助理施鑫凯率先使用,实现了第一批执行案件自动网络查控、制作文书、财产冻结;法官助理孙琳琳一次批量操作100件案件的网络查控,提升了办案实效,节省了处理事务性工作耗费的大量时间、物力和人才资源。

执行局副局长王子明说:“‘RPA’智能辅助办案平台的投入使用,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操作失误率,使得执行力量得到充分释放,法官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业务分析、执行实施等智力型工作中。”

自2024年1月“RPA”智能辅助办案平台使用以来,完全实现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传票、裁定等法律文书自动化制作、一键批量制作,共运行3912次;实现了网络查控(总对总)自动化定期查询、一键批量查询,共运行5349次。在财产冻结中,实现了不足额财产自动化全面控制、一键批量控制,共运行3990次,结案平均用时减少3-5天。

推动数字分析评估

助力审判管理实现“再升级”

数据分析决定审判质效管理的成败,不仅能反映审执工作基本情况,更是法院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宽城法院持续用数据分析管人管案,根据大数据分析案件量来决定各庭室员额法官配备。同时,做实数据会商,借助大数据平台,全面分析全院、部门、法官三个层面指标运行态势,对弱势指标“穿透式”分析到部门到个人。

该院重点从审判效率、审判质量、审判效果、审判管理、营商环境、司法公开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实时监控,及时调取各项指标情况并进行通报,每月形成全面系统的会商报告,对考核体系整体情况、各项指标情况、态势分析及下一步工作举措进行细致分析研判。针对数据反映问题,中层负责人深入分析本部门质效整体情况及每月变化原因,进一步找短板、看差距、补不足。同时,通过反映审判活动的各项数字资料、统计图表及分析资料,对员额法官审执工作质量、效率进行评估量化,让大家目标明晰,找准定位,推动工作。

“我们经过实时跟踪数据、精心研判指标、随时检查督导,将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作出客观有效地分析,对改进审执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也为院领导掌握审判运行态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部署、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参考。” 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陈颖如是介绍。

特派记者 王伟 覃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