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包拯拒礼所感

时间: 2024-09-13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9023

◎ 蒋 毅

前两天,一位朋友说,他办案后,有人送红包给他,准备退时,送红包的人却跑了,追都追不上,他也不认识送红包的人,问我怎么办,我说你上交吧……这让我不由想起包拯拒礼的事来。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这是北宋清官包拯的名言,讲的是拒绝皇上送礼的事。包拯在开封府尹任上,廉洁奉公,执法为民,办了很多疑难大案。办案期间,他刚正不阿,秉公断案,得到黎民百姓的拥护,被人称为包青天。宋仁宗也为包拯无私无畏所感动,在他60岁寿辰时,就派人前去送礼,太监知道包公的秉性,在门口说: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想想其他大臣能得到皇上的祝福,巴结都会来不及,又怎么会拒绝呢,但包拯却说: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送礼的吃了闭门羹,皇上不仅没恼怒,而是更钦佩这位清官了。清官拒礼并不鲜见,但拒当朝皇上的礼,包拯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惟一了。用现在的话说,包拯拒礼实不应该,皇上是他的领导,不是他的管理和服务对象,也不会有求于他,自古以来,我国都是礼仪之邦,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礼尚往来,更何况是寿礼。包拯的“不识时务”恰恰体现古代清官的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这正是包拯一生的写照。

围猎本意是围场狩猎,现借指行贿者向官员进行利益输送,以为自己牟取好处。猎人自然是行贿人,猎物则是受贿的官员,可又谁知那些落马的官员不是以权力为诱饵,甘愿围猎呢?表面说熟人熟事,拉不下面子,本质是为受贿开脱,享受权力变现为自己带来的种种利益和好处。还有的为预防权力过期,在职期间,许下承诺,将来退休后收受贿赂,甚至有的退居二线了,还要通过关系,利用影响当行贿的掮客,拉在职官员下水。林林总总,一言以蔽之,就是贪,贪色、贪财、贪名、贪权,无所不贪。这样的官员,信仰缺失、思想堕落、道德败坏、贪污腐化。试问,一个丧失理想信念的人,怎么可能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呢。

古代的清官同样面临围猎,可他们态度迥异,羊续悬鱼、子罕辞玉、一钱太守、六知县令,以独特的方式劝退行贿者。一官来此几经春,不负苍天不愧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是来时贫。包拯在端州任知州三年,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离任时,有老砚工悄悄把一方端砚塞到其家人手里,他得知后,毅然把端砚投到江里。可以说清廉,写在中华文化的骨子里,每一个读书人,都知道廉耻二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周礼》提出官员六廉标准,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为政的根本,在于廉。唐代名相姚崇要百官清正廉洁,在《执称诫》,要为政以公,毫厘不差;在《辞金诫》,要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在《冰壶诫》告诫官员:与其浊富,宁比清贫。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说:倘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康熙年间第一清官于成龙,被后人称为于青菜,就是他生活清贫,以青菜下饭,可他却甘之如饴。正如清朝廉吏张伯行所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清廉是私德,也是公德,很难想象,一个私德不修,家风不严的人能够清正廉洁、秉公执法。

进入新时代,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人就忘记了初心使命,忘记了艰苦奋斗,忘记了谦虚谨慎,在纸醉金迷中沉沦,在灯红酒绿中堕落,在温水煮青蛙中丧失自我,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

知其所来,方知其所往。要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欲有所制,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乘风破浪,勇毅前行,才能在赶考路上,为人民交出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检察院)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由包拯拒礼所感

◎ 蒋 毅

前两天,一位朋友说,他办案后,有人送红包给他,准备退时,送红包的人却跑了,追都追不上,他也不认识送红包的人,问我怎么办,我说你上交吧……这让我不由想起包拯拒礼的事来。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这是北宋清官包拯的名言,讲的是拒绝皇上送礼的事。包拯在开封府尹任上,廉洁奉公,执法为民,办了很多疑难大案。办案期间,他刚正不阿,秉公断案,得到黎民百姓的拥护,被人称为包青天。宋仁宗也为包拯无私无畏所感动,在他60岁寿辰时,就派人前去送礼,太监知道包公的秉性,在门口说: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想想其他大臣能得到皇上的祝福,巴结都会来不及,又怎么会拒绝呢,但包拯却说: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送礼的吃了闭门羹,皇上不仅没恼怒,而是更钦佩这位清官了。清官拒礼并不鲜见,但拒当朝皇上的礼,包拯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惟一了。用现在的话说,包拯拒礼实不应该,皇上是他的领导,不是他的管理和服务对象,也不会有求于他,自古以来,我国都是礼仪之邦,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礼尚往来,更何况是寿礼。包拯的“不识时务”恰恰体现古代清官的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这正是包拯一生的写照。

围猎本意是围场狩猎,现借指行贿者向官员进行利益输送,以为自己牟取好处。猎人自然是行贿人,猎物则是受贿的官员,可又谁知那些落马的官员不是以权力为诱饵,甘愿围猎呢?表面说熟人熟事,拉不下面子,本质是为受贿开脱,享受权力变现为自己带来的种种利益和好处。还有的为预防权力过期,在职期间,许下承诺,将来退休后收受贿赂,甚至有的退居二线了,还要通过关系,利用影响当行贿的掮客,拉在职官员下水。林林总总,一言以蔽之,就是贪,贪色、贪财、贪名、贪权,无所不贪。这样的官员,信仰缺失、思想堕落、道德败坏、贪污腐化。试问,一个丧失理想信念的人,怎么可能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呢。

古代的清官同样面临围猎,可他们态度迥异,羊续悬鱼、子罕辞玉、一钱太守、六知县令,以独特的方式劝退行贿者。一官来此几经春,不负苍天不愧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是来时贫。包拯在端州任知州三年,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离任时,有老砚工悄悄把一方端砚塞到其家人手里,他得知后,毅然把端砚投到江里。可以说清廉,写在中华文化的骨子里,每一个读书人,都知道廉耻二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周礼》提出官员六廉标准,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为政的根本,在于廉。唐代名相姚崇要百官清正廉洁,在《执称诫》,要为政以公,毫厘不差;在《辞金诫》,要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在《冰壶诫》告诫官员:与其浊富,宁比清贫。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说:倘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康熙年间第一清官于成龙,被后人称为于青菜,就是他生活清贫,以青菜下饭,可他却甘之如饴。正如清朝廉吏张伯行所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清廉是私德,也是公德,很难想象,一个私德不修,家风不严的人能够清正廉洁、秉公执法。

进入新时代,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人就忘记了初心使命,忘记了艰苦奋斗,忘记了谦虚谨慎,在纸醉金迷中沉沦,在灯红酒绿中堕落,在温水煮青蛙中丧失自我,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

知其所来,方知其所往。要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欲有所制,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乘风破浪,勇毅前行,才能在赶考路上,为人民交出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