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10月22日,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江津区专场上,江津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唐大军表示,江津正借国家战略之大势,谋江津发展之新篇。按照内陆开放、先进制造、城乡融合、供给服务“四轮驱动”,全力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枢纽之城。 ▲江津珞璜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装载外贸集装箱的货运船进港卸货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供图 乘势而上,全力建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放大江津发展“最大优势”。常态化开行了中欧、中老、中泰、中越、成渝等10余条班列,拉近了江津与世界的距离。铁海联运2天就可出境出海,国际铁路班列5天到东盟、12天到欧洲。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连续三年在货值和货量上实现翻番。以威马为代表的江津农机出口到东南亚,实现了“江津造、东盟俏”;泰国的榴莲能够在4天之内到达重庆,进入千家万户。 借势而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夯实江津经济“最强底盘”。基本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消费品、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为主导的5大制造业集群,全区工业经济规模超过了2200亿。注重以科技创新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布局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10月10日,江津开建西南地区最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基地项目,这也标志着江津千亿级光伏产业园走向新阶段。力争到202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顺势而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宜居宜业新高地,铺展江津城乡“最美画卷”。江津扛起“上游责任”,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让鱼翔浅底、沙鸥翔集成为最美江景。江津有7所高校、8万高校学生,这为江津注入了青春活力。江津被誉为中国生态硒城,土壤90.2%富硒。市郊铁路江跳线累计客运量超过2000万人次,每天通勤人数超过10万人次,“津鹰计划”构筑起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蓄势而起,打造服务高品质生活新高地,全面丰富江津“最优供给”。江津致力于以江津独特的枢纽优势和资源禀赋,建设服务主城、服务大都市区的“通道后花园”。江津有10个大型专业市场,双福国际农贸城更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菜篮子”“果篮子”。江津还有全市最大的粮油生产基地、西南最大的清香型白酒基地。江津“开门”保供,也让这座城市具有了不一样的烟火气。江津正在全力打造有看头、有耍头、有买头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美丽的江津山水相依、开放的江津百业并举。如今,正值江津撤市设区18周年,砥砺前行18载,风华正茂再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