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姐,西苑小区门口那五盏路灯都不亮了,出行很不方便。” “兰姐,我们小区的消防通道又遭堵了,你跟我去看一下。” …… 一大早,沙坪坝区联芳街道香榭里社区就来了几拨人,只看见一个微胖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端茶倒水、耐心询问、一一登记,忙得不可开交。 “兰姐”何许人?她就是沙坪坝区联芳街道香榭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韩秀兰,扎根基层十余年,当地居民只要遇到困难,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想法是“找兰姐”。“兰姐不难解”也在居民的口口相传中成为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品牌。 据了解,“兰姐不难解”团队自2020年成立以来,吸纳社区党员骨干、居民小组长、离退休干部等“香”贤能人30人,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件,接受群众电话咨询和来访600人次,收集社情民意近200条,开展法律大讲堂活动50次,巡查发现安全隐患60个,整改完成率100%,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工作效能。 2024年5月,兰姐走访辖区商户征集“人车混行”改造意见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从事基层工作12年,韩秀兰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提升社区基层治理效能为切入口,立足解决社区治理中“面积大、人口多、事务杂、矛盾多、小区分布零散”等难点痛点问题,汇聚力量,争做群众的“贴心人”。 前不久,在鑫苑小区院坝举行的议事会上,韩秀兰仔细倾听群众意见,反馈上次议事处理结果,手上还不停记录着。 这样的院坝议事会,韩秀兰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翻开韩秀兰的工作笔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反馈的问题、待办工作,红笔是亟待处理的事项,黑笔是走访入户了解的相关情况,一目了然,简洁清晰。这些年来,这样的工作笔记她大大小小记了几十本,每日更新。 韩秀兰常常说道:“基层工作没什么‘秘诀’,就是要深入群众、找准问题症结,解决好大家关心的难点痛点,自然就能跟他们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群众期盼什么?群众在想什么?这是韩秀兰时刻放在心上的问题,她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更快捕捉感知到群众的诉求,才能真正为居民排忧解难。 空中菜园消失了 走进苹果派小区,满目青葱的绿树、整洁有序的楼宇、雅致清新的文化墙、宽敞平坦的道路,令人耳目一新。可在之前,这里还因为居民私自在楼顶种菜引起水管堵塞、顶楼住户渗水、夏季滋生蚊虫等问题引发邻里纠纷。 2023年3月,接到居民投诉后,韩秀兰带着工作人员赶往天台,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天台上摆满了种菜的泡沫箱和水泥盆,地上堆着发酵的肥料,散发出刺鼻的臭味。 见此情景,兰姐立马召集居民代表、物业相关人员召开议事会,商讨整改方案。“现在居民呼声诉求大,楼顶种菜问题一定要尽快整治。”韩秀兰态度坚决,她带领“兰姐不难解”团队依托“三四五”工作法(三心:初心用心贴心;四联:环境联建、资源联动、治安联防、活动联对;五民:聊民情、答民问、访民需、化民忧、解民难),耐心与种菜的业主沟通,阐明利害关系;多次召开协调会,向居民讲解法律法规、拆除流程和相关拆后恢复事宜,引导其积极配合整治拆除工作;组织网格员、物管员和保安队员成立联合小队,对小区3个楼栋的楼顶菜园进行彻底清理和整治。 经过20天的不断努力,苹果派小区顶楼种植蔬菜已进行全部清理,还对清理区域进行了清洗、消毒、除臭工作。同时,社区还组织工作人员联合物业建立定期巡查小区楼顶机制,并做好居民的宣传引导,防止楼顶种菜现象回弹。 这些基层治理的典型案例,是“兰姐不难解”基层治理大团队的剪影。如今在香榭里社区,主动作为、甘于奉献的“兰姐”越来越多,发挥聪明才智、参与社会治理,共同缔造幸福家园。 记者 张柳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