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成式改革推进法治重庆建设 ——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摘要

时间: 2025-03-03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679

2月26日,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要牢牢把握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聚焦“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要求,紧紧围绕推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走在中西部前列目标,扎实履行“一个统抓、五大职能”,持续抓好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转变,夯实基层基础、深化系统集成、突出争先进位、务求实战实效,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平安重庆法治重庆建设,努力为全市“六区一高地”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会上,市城市管理局、市人力社保局、江北区、璧山区、南川区、巫山县围绕2024年法治工作总结及2025年重点法治工作安排作交流发言。为便于读者阅读,本报记者特对发言进行了梳理。

市城市管理局:

中心城区城管执法一体化

推动出台7部地方性法规、11部政府规章;有序承接295项执法事项;推动执法队伍一体联动,构建市、区县、镇街三级执法统一指挥调度机制……去年一年,市城市管理局有力推进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助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推进中心城区城市管理执法一体化、城市治理融入基层治理2项改革,破除体制障碍,激发治理活力;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强化执法队伍思想、组织、宣传、人才、装备5项保障;完善执法一体化调度、跨部门执法协作、跨省域执法合作、执法场景应用、执法质效评估、执法监督检查、执法人员培训、执法舆情应对8大机制,让城市管理执法有章可循、高效运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抓好固体废物、违法建设、设施安全、园林绿化、秩序维护、住房建设管理6大类专项执法行动,守护城市的和谐与安宁。

江北区: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


江北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资料图)

2024年,江北区以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为牵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连续3年营商环境测评全市第一。

去年,将全国示范区创建纳入区委依法治区“一号工程”,高规格组建工作专班,研究推进创建工作20余次,实施“1+8”推进机制。首创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入选司法部全国十个立法联系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化执法改革方面,构建“5+1”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创新“考核单列”和“双向评价”机制,“三高两易”执法事项综合率达73%,检查经营主体频次减少30%。

下一步,将纵深推进重大创建,力争实现“高分创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打造“信用+执法”标志性成果,推动行政执法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力争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全面提升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运营效能,持续擦亮金融“枫桥经验”金名片,有效助推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

南川区:

园区执法检查“综合查一次”

2024年,作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规范化建设”全市改革试点之一,南川区创新开展园区执法检查“综合查一次”,企业从每月最多接受执法检查38次减少至每季度最多接受1次。

创新开展“最差行政效能乡镇(街道)大家评”,获评“全国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协同开展“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双评机制”获第一届重庆市改革创新提名奖。全市创先试点基层“法治观测点”“法治观察员”制度。试点开展“构建涉企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机制”改革,涉企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率达94.3%。

下一步,将积极参与市级“渝法督”基层法治观测子场景建设,全面提升法治意见建议收集、处理效能;提质拓面行政执法“综合查一次”,将“组团式”执法检查从工业园区延伸至大型商超、综合体;扎实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持续推进“法律诊所”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市人力社保局:

创新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

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将制度体系作为法治建设重要抓手,坚持法治、智治、数治三结合,创新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出台局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办法,建立政策制定闭环管理制度。制定局务会工作规则,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法治审核、集体决策程序刚性约束。创新审核机制,将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等六个程序,归并为一个程序,实施综合审核。实施以来,累计制发行政规范性文件425件、废止269件。

下一步,将聚焦服务保障重大改革、重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推进法治建设再提升。加快推进《重庆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条例》等地方立法,做好政策修订完善;规范合法用工,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确保政策实施效果;深化数字人社建设,赋能更多政策“直达快享”,推出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

璧山区:

劝阻高频违法事项4500件

2024年,璧山区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7+1”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精简50%。划转行政执法事项近1100项,行政执法事项综合率73%。

自主创新“1335”城市小区行政执法服务一体化机制,已在城区3个街道137个城市居民小区全面推行,劝阻高频违法事项4500余件。实施涉企“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推行“不予处罚、免于处罚、减轻处罚”等柔性执法3张清单,涉企检查频次降低20%,实现涉企“首违不罚”“轻微不罚”125件。

下一步,将开展调整划转和赋权行政执法事项的运行效能定期评估,梳理细化行业监管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协作配合措施。全覆盖推广城市小区行政执法服务一体化机制,形成具有璧山特色的标志性改革成果。同时,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提升行政执法监督效能,建立执法监督风险预警制度,开展行政执法队伍“大练兵”活动,实现执法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

巫山县:

主动精准服务安置帮教对象

近年来,巫山县在全市首创刑满释放人员帮教“一件事”应用,将安置帮教工作从“被动帮教”变为“主动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尽快回归融入社会,助力更高水平平安巫山、法治巫山建设。

整合公安、民政、人社等17个部门资源,打造安置帮教的数据仓和政策库,通过算法自动生成刑满释放人员的需求。同时,将安置帮教对象纳入网格化管理,全面了解其生活现状及帮扶需求。综合线上线下的研判结果,推送至相关部门开展帮教工作,为安置帮教对象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目前,累计办件量1002件,帮助解决最低生活保障65人,公益性岗位安置52人,推荐就业17人。

下一步,将坚持“业务集约+AI赋能”工作模式,迭代升级刑满释放人员帮教“一件事”应用,为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法治化、专业化、数字化安置帮教体系贡献巫山力量。

记者 舒楚寒 整理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以集成式改革推进法治重庆建设 ——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摘要

2月26日,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要牢牢把握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聚焦“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要求,紧紧围绕推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走在中西部前列目标,扎实履行“一个统抓、五大职能”,持续抓好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转变,夯实基层基础、深化系统集成、突出争先进位、务求实战实效,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平安重庆法治重庆建设,努力为全市“六区一高地”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会上,市城市管理局、市人力社保局、江北区、璧山区、南川区、巫山县围绕2024年法治工作总结及2025年重点法治工作安排作交流发言。为便于读者阅读,本报记者特对发言进行了梳理。

市城市管理局:

中心城区城管执法一体化

推动出台7部地方性法规、11部政府规章;有序承接295项执法事项;推动执法队伍一体联动,构建市、区县、镇街三级执法统一指挥调度机制……去年一年,市城市管理局有力推进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助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推进中心城区城市管理执法一体化、城市治理融入基层治理2项改革,破除体制障碍,激发治理活力;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强化执法队伍思想、组织、宣传、人才、装备5项保障;完善执法一体化调度、跨部门执法协作、跨省域执法合作、执法场景应用、执法质效评估、执法监督检查、执法人员培训、执法舆情应对8大机制,让城市管理执法有章可循、高效运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抓好固体废物、违法建设、设施安全、园林绿化、秩序维护、住房建设管理6大类专项执法行动,守护城市的和谐与安宁。

江北区: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


江北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资料图)

2024年,江北区以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为牵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连续3年营商环境测评全市第一。

去年,将全国示范区创建纳入区委依法治区“一号工程”,高规格组建工作专班,研究推进创建工作20余次,实施“1+8”推进机制。首创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入选司法部全国十个立法联系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化执法改革方面,构建“5+1”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创新“考核单列”和“双向评价”机制,“三高两易”执法事项综合率达73%,检查经营主体频次减少30%。

下一步,将纵深推进重大创建,力争实现“高分创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打造“信用+执法”标志性成果,推动行政执法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力争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全面提升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运营效能,持续擦亮金融“枫桥经验”金名片,有效助推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

南川区:

园区执法检查“综合查一次”

2024年,作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规范化建设”全市改革试点之一,南川区创新开展园区执法检查“综合查一次”,企业从每月最多接受执法检查38次减少至每季度最多接受1次。

创新开展“最差行政效能乡镇(街道)大家评”,获评“全国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协同开展“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双评机制”获第一届重庆市改革创新提名奖。全市创先试点基层“法治观测点”“法治观察员”制度。试点开展“构建涉企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机制”改革,涉企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率达94.3%。

下一步,将积极参与市级“渝法督”基层法治观测子场景建设,全面提升法治意见建议收集、处理效能;提质拓面行政执法“综合查一次”,将“组团式”执法检查从工业园区延伸至大型商超、综合体;扎实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持续推进“法律诊所”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市人力社保局:

创新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

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将制度体系作为法治建设重要抓手,坚持法治、智治、数治三结合,创新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出台局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办法,建立政策制定闭环管理制度。制定局务会工作规则,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法治审核、集体决策程序刚性约束。创新审核机制,将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等六个程序,归并为一个程序,实施综合审核。实施以来,累计制发行政规范性文件425件、废止269件。

下一步,将聚焦服务保障重大改革、重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推进法治建设再提升。加快推进《重庆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条例》等地方立法,做好政策修订完善;规范合法用工,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确保政策实施效果;深化数字人社建设,赋能更多政策“直达快享”,推出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

璧山区:

劝阻高频违法事项4500件

2024年,璧山区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7+1”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精简50%。划转行政执法事项近1100项,行政执法事项综合率73%。

自主创新“1335”城市小区行政执法服务一体化机制,已在城区3个街道137个城市居民小区全面推行,劝阻高频违法事项4500余件。实施涉企“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推行“不予处罚、免于处罚、减轻处罚”等柔性执法3张清单,涉企检查频次降低20%,实现涉企“首违不罚”“轻微不罚”125件。

下一步,将开展调整划转和赋权行政执法事项的运行效能定期评估,梳理细化行业监管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协作配合措施。全覆盖推广城市小区行政执法服务一体化机制,形成具有璧山特色的标志性改革成果。同时,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提升行政执法监督效能,建立执法监督风险预警制度,开展行政执法队伍“大练兵”活动,实现执法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

巫山县:

主动精准服务安置帮教对象

近年来,巫山县在全市首创刑满释放人员帮教“一件事”应用,将安置帮教工作从“被动帮教”变为“主动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尽快回归融入社会,助力更高水平平安巫山、法治巫山建设。

整合公安、民政、人社等17个部门资源,打造安置帮教的数据仓和政策库,通过算法自动生成刑满释放人员的需求。同时,将安置帮教对象纳入网格化管理,全面了解其生活现状及帮扶需求。综合线上线下的研判结果,推送至相关部门开展帮教工作,为安置帮教对象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目前,累计办件量1002件,帮助解决最低生活保障65人,公益性岗位安置52人,推荐就业17人。

下一步,将坚持“业务集约+AI赋能”工作模式,迭代升级刑满释放人员帮教“一件事”应用,为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法治化、专业化、数字化安置帮教体系贡献巫山力量。

记者 舒楚寒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