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州公安队伍中,有这样一位身姿飒爽、雷厉风行的女警,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在公安岗位上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她就是万州区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支队长张灯,一位80后的女警官。在20年的从警生涯中,她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获个人嘉奖6次,还曾当选重庆市人大代表,被重庆市公安局评为“治安防范青年岗位能手”。 身板虽小,能量巨大 “不管什么岗位,我都有信心不输给任何人,不信可以试试。”张灯长相甜美、身材娇小,但心中却住着一头“猛兽”,有一股绝不认输的韧劲。 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张灯的从警之路满是精彩。曾作为交巡警,穿梭在车水马龙间,也做过社区民警,深入到社区楼栋里,还在担任龙都派出所教导员期间,凭借扎实的基础工作,助推派出所成为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后来,她又带着丰富的基层经验来到人口管理支队,为城市的运行治理贡献新的力量。 “实有人口、房屋等信息采集维护,是公安工作的基础,我们必须精益求精。”张灯大力推动“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指导民警运用建模思维,转变观念——以核代采,并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地,进行全面细致的信息核查。同时,她还积极推动与民政局、卫健委、住建委、公积金中心等部门的协作,建立了一套信息维护共享机制,为公安机关的实战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全区“一标三实”数据维护率达到99.97%,核处数据信息13.6万余条。张灯通过对可疑数据的分析研判、精准推送,助力全区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49人,查破刑事案件26件、治安案件89件。 吃透政策,真情服务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帮群众解决问题,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张灯清楚,作为人口管理支队支队长,只有自己吃透政策,才能准确培训好基层户籍民警,进而服务好每一位群众。为了做到这一点,她常常加班加点,研究最新的户籍政策法规,将每一个条款都烂熟于心。在她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各派出所户籍窗口的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也节节攀升。 有一次,接某派出所反馈,辖区一名抱养儿童年满6岁面临入学,但此前手续不完善户口一直未解决。听闻消息后,张灯立即前往派出所实地了解询问情况,随后请示市公安局相关政策,多次向有关部门协调,密切与孩子亲生父母沟通,最后成功帮助孩子完善了相关手续,办理了登记入户,解决了上学的大事。 当拿到户口本时,孩子家长激动得热泪盈眶,拉着张灯的手说:“感谢你们的尽心尽力,谢谢了!” “孩子、老人或者其他有困难的人,是我们要着重去关注的群体。”为此,张灯提出了“三阳工程”,即针对朝阳(学生)、夕阳(老人)、暖阳(困难群众)推出“延时办”“上门办”“预约办”等服务,让便民之策真正惠民。 据统计,2024年“三阳工程”为多达4800余名群众提供了便利服务,真正让万州公安户籍窗口成为了让群众安心托付、放心办事、暖心体验的前沿阵地。 工作生活,有条不紊 除了“警察”,张灯其实还有着“警嫂”的双重身份,从警察到警嫂,从妻子到母亲,她干事利落,每个角色都全力以赴。特别是在有了两个孩子之后,家庭的压力更是倍增,但她与丈夫相互理解、并肩作战,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张灯以女性特有的柔性和细腻,用心守护着自己的小家。 同时,她凭着这种优势,在单位这个“大家庭”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领导风格,为团队注入了温暖与力量。不管是在派出所,还是在人口管理支队,每当有同事过生日,细腻巧思的张灯总会送出一份温馨小礼品,并附带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大家感觉十分暖心。 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日,大小事情全在她的脑子里排列着,何事何物何人负责,几点几分进度该到哪儿,她心里都十分清楚。所有事项只准提前完成,绝不拖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生活都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是我长期在公安工作中养成的习惯,有规划、重效率,一切事情都能做好。”正是凭借于此,张灯才能兼顾家庭与工作,并且还做得有声有色。 记者 罗翠 通讯员 陈枭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