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朱颂扬)昨(10)日下午,巴南区法院举行“法映晚晴”司法护老行动新闻发布会,同步发布《关于开展“法映晚晴”司法护老行动全面推进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的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指引》),这也是我市建立的首个系统性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 据了解,为推进巴南区法院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建设,该院出台了《工作指引》,聚焦诉讼服务、审判环节、执行环节、机制保障等方面,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实现立、审、执全链条服务,全方位提升适老服务水平。 记者了解到,在聚焦适老需求、优化诉讼服务环境方面,《工作指引》明确提出,通过法院诉讼服务场所适老化改造,开辟“适老服务专区”,为老年人提供“一窗通办”服务,建设适老审判法庭,优先审理涉老案件,确保老年人参与诉讼更加便利,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实行安检优先、全程陪同等“暮年安行”制度,保障其通行无忧。同时,在推行差异化服务、精准回应老年需求方面,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认知能力等情况的不同,《工作指引》将服务分为“爱心服务”“重点服务”和“特殊服务”三类,分层施策。如对无法自主行动的老年人提供上门立案、巡回审判等服务;对存在沟通障碍的老年人,通过方言讲解、口头起诉等方式协助诉讼。 《工作指引》还明确,在该院特色“一书一令”基础上,创新推出“老年人权益保护督促书”,对涉老年人赡养、扶养及其他情况紧急并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根据实际情况发出督促文书,督促被申请人及时履行义务。督促书原则上在采取先予执行措施前进行制发。 值得一提的是,在延伸服务触角、构建多元护老网络方面,《工作指引》明确将联合民政、妇联和基层自治组织力量,组建“法映晚晴”志愿服务团,为孤寡、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通过“5G车载便民法庭”“一街镇一法官”等机制,主动送法上门,化解偏远地区老年人的诉讼难题。 “针对老年人普遍关心的权益保护问题,《工作指引》明确通过开展法治知识讲座、发布典型案例、发放涉老法律手册等形式提升老年人的维权意识。”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指引》还将涉老民生案件纳入重点司法救助范围,并建立定期回访制度,收集老年人意见建议,持续优化服务。同时与公安、卫健等部门协同联动,对涉老案件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制发司法建议,推动形成全社会护老合力。 据悉,目前该院已对诉讼服务场所及个别审判法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在诉讼服务中心及人民法庭增设适老服务专区,配置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敬老专座”,配备老花镜、放大镜、助听器、拐杖、轮椅、急救箱等老年人常用物品。同时,在适老服务专区设置老年人“绿色窗口”,为老年人提供诉讼流程答疑解惑、智能化设备使用指导、诉讼材料转交(扫描)等服务,便利老年人诉讼,涉老案件将优先选择在适老审判法庭开庭审理。 巴南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浩表示,希望通过专业化、人性化的诉讼服务机制,切实解决老年人在司法活动中的急难愁盼,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暖。下一步,该院将以此次发布会为契机,加大适老诉讼服务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