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坐诊+多元调解+司法救助 江津区法学会助力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时间: 2025-03-12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叶桂君 阅读量:8525

本网讯(记者 杨雪)刑满释放人员的顺利回归社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江津区法学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情、理、法”融合治理,助力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不久前,刑满释放人员谢某伤残补助金出现问题,江津区法学会获悉后,立即安排法学专家通过调取历史档案、审查政策文件及法律依据,全面梳理案件背景,确认原处理决定的合法性,明确诉求不合理的法律依据。随后会同工作专班,与监狱部门联合处置,充分发挥属地、属事社会稳定工作的共同监管作用。同时深入研读相关法规,力求充分尊重和保护谢某的合法权益。

在专题会议中,江津区法学会专家团队出具详细的法律意见书,结合现行法律与历史政策,阐明补助金标准的制定依据及执行程序;对各部门提出的法律支撑问题、伤残认定问题与赔偿金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答复。工作推进期间,耐心听取谢某诉求,为其本人及家人逐条解释法律条款,消除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误解。还通过组织召开公开听证协调会,现场宣讲法律意见、回应质疑,增强处理结果的公信力,联动多方进行调解、协商沟通,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协议意见。

此次事件风险化解后,江津区法学会进行了全面复盘。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处理刑释人员争议时,应严格依据法律法规,确保处理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同时要加强该类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防止极端案事件发生。面对重点人员矛盾问题时,要坚持依法处理原则,强化群众对法律程序的信任,除法律层面的考量外,还应注重人文关怀,通过心理疏导、生活帮扶等措施,缓解其情绪压力,促进社会和谐。还要按照“一案一档”跟踪机制,定期回访当事人,确保矛盾不反弹。

据介绍,本次事件也推动法学专家力量与江津区综治中心、公安、司法、信访深度融合,形成了“专家坐诊+多元调解+司法救助”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专家坐诊+多元调解+司法救助 江津区法学会助力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本网讯(记者 杨雪)刑满释放人员的顺利回归社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江津区法学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情、理、法”融合治理,助力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不久前,刑满释放人员谢某伤残补助金出现问题,江津区法学会获悉后,立即安排法学专家通过调取历史档案、审查政策文件及法律依据,全面梳理案件背景,确认原处理决定的合法性,明确诉求不合理的法律依据。随后会同工作专班,与监狱部门联合处置,充分发挥属地、属事社会稳定工作的共同监管作用。同时深入研读相关法规,力求充分尊重和保护谢某的合法权益。

在专题会议中,江津区法学会专家团队出具详细的法律意见书,结合现行法律与历史政策,阐明补助金标准的制定依据及执行程序;对各部门提出的法律支撑问题、伤残认定问题与赔偿金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答复。工作推进期间,耐心听取谢某诉求,为其本人及家人逐条解释法律条款,消除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误解。还通过组织召开公开听证协调会,现场宣讲法律意见、回应质疑,增强处理结果的公信力,联动多方进行调解、协商沟通,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协议意见。

此次事件风险化解后,江津区法学会进行了全面复盘。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处理刑释人员争议时,应严格依据法律法规,确保处理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同时要加强该类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防止极端案事件发生。面对重点人员矛盾问题时,要坚持依法处理原则,强化群众对法律程序的信任,除法律层面的考量外,还应注重人文关怀,通过心理疏导、生活帮扶等措施,缓解其情绪压力,促进社会和谐。还要按照“一案一档”跟踪机制,定期回访当事人,确保矛盾不反弹。

据介绍,本次事件也推动法学专家力量与江津区综治中心、公安、司法、信访深度融合,形成了“专家坐诊+多元调解+司法救助”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