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坪坝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有这样一群特别的“她”,打击犯罪果断决绝,守护群众义不容辞,日夜奔走在反诈宣传和预警劝阻的最前线,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不惧涉足恶劣的现场,用专业视角揭秘犯罪真相。她们以女性特有的坚韧与细腻,在刑侦战线上绽放耀眼光芒。 案侦“琳”:守好残疾群众钱袋子 覃永琳2016年从重庆警察学院毕业后,来到沙坪坝区公安分局工作,2018年调入刑侦支队,成为了刑侦战线少有的女性侦查员。工作中,她思路缜密,胆大心细,在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凭残疾证最高可领10万元福利补助,只需交纳500元的报名费及999元押金便可。”2024年3月,一条残疾人可以领取福利补助的诈骗消息出现在网上,并在残疾人朋友间广泛传播。3月23日下午,一位群众来到双碑派出所报警求助,满脸焦急,不断用手语比画着。意识到该男子是聋哑人后,值班民警赶紧请来手语翻译帮忙。原来,半个月前,报警人何先生收到曾一起学车的聋哑人同学周某发来的微信,问要不要报名参加“聋哑人凭残疾证领十万补助”活动,称自己已参加并收到了10万元。原本经济就不宽裕的何先生,立即按照周某发来的联系人信息,联系了对方并缴纳了报名费及押金。然而,何先生非但没有收到10万元补贴,连报名费和押金也迟迟没有退回。 无独有偶,其他区县也有聋哑市民向公安机关反映被骗经历。连续多名残疾人被骗,且骗术极其相似,这引起了覃永琳的注意,她立即组织大队警力对案件展开调查,逐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李某,并于2024年3月31日赴广东省汕头市将其抓获归案。 经过近一个月的深挖调查,覃永琳与战友们梳理出李某以此方法先后作案300余起、骗取财产3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 “当我进入支队后,就立志发挥女性在执法办案方面的独特优势,做出属于自己的成绩。”谈到做刑警的初衷,覃永琳表情异常坚定。 细心“琳”:预警劝阻当先锋 (赵海琳为群众讲解反诈知识) 2010年,赵海琳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后,来到沙坪坝区公安分局工作。2024年她转战反诈一线,从事反诈宣传和预警劝阻工作,擅长和群众打交道的她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预警方法。如今,由她负责的红岩反诈宣传预警队伍已发展至170名志愿者,建立起覆盖全区的社区、银行业、运营商“15分钟反诈响应圈”。依托这支队伍,她制作的“高发电诈警情”系列宣传海报在全区得到广泛宣传,受众达10余万人次,该区电诈立案数、损失数持续保持下降趋势。 2月18日,沙坪坝区公安分局接到居民郭婆婆报警,称其老伴一直在和骗子打电话,怎么劝都劝不动。接到报警后,赵海琳立即调度渝碚路派出所民警赶到郭婆婆居住的小区。 一进门,就见郭婆婆的老伴还在与骗子通话,其手机已被远程操控,电话那头的“客服”正引导老人说出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千钧一发之际,赵海琳等人果断夺下手机,退出视频会议软件,成功阻止了转账操作。然而,郭婆婆的老伴还没有醒悟过来,对民警的举动感到气愤。见状,赵海琳扶着老人在沙发上坐下来,询问老人与对方联络的细节,帮忙分析骗术。经过赵海琳的耐心劝导,老人终于恍然大悟。 2024年9月,赵海琳在工作中发现,辖区一对老年夫妇先后两次来到沙坪坝区某黄金门店,共购买了330万元黄金。联想到当时全国各地多次发生骗子骗老人邮寄黄金的犯罪事实,赵海琳与同事匆匆赶赴老人家中。通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劝导,成功唤醒两名老人,帮他们避免了财产损失。 “反诈工作要耐心细致,尤其是面对深陷诈骗套路的群众,要用老百姓喜欢听的语言来唤醒他们。”说起反诈工作法,赵海琳总是津津乐道。 法医“玲”:真相迷雾的破译者 (工作中的张亚玲)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张亚玲,是沙坪坝区第一名女法医。参加工作20年间,她累计参与勘验尸体现场超过1500件,法医临床检验鉴定2000余件,为一批大要案件、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关键证据和线索。2023年,她转战DNA检验工作,除助力破案打击工作外,还帮助7名被拐儿童找到了回家的路。 2014年12月的一天,沙坪坝区公安分局接到报案,称杨梨路立交附近一化粪池中发现一具无名尸体。接警后,值班法医张亚玲和同事立即赶赴现场,勘查发现无名尸体已高度腐败,难以辨认身份。然而,现场勘验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能证明死者身份的物品,警方对周边进行了大量走访调查,也没有发现与死者相符的失踪人员;综合其他线索,张亚玲和同事排除了自杀可能,案件侦查陷入僵局。 “不可能有毫无痕迹的犯罪现场,一定有什么没被发现!”为了早日破案,张亚玲穿着防水服果断跳进粪坑,顶着刺骨的寒冷和刺鼻的恶臭,在粪渣中一寸寸翻找,最终在坑底的淤泥里找到一张写有电话号码的纸条。办案民警根据电话号码展开调查,终于找到关键信息,几天后,犯罪嫌疑人李某被抓获。经讯问,李某对为谋财将陈某杀死并抛尸化粪池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记者 唐孝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