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法院发布我市首个系统性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工作指引

时间: 2025-03-13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464

本网讯(记者 朱颂扬)3月10日下午,巴南区法院举行“法映晚晴”司法护老行动新闻发布会,同步发布《关于开展“法映晚晴”司法护老行动全面推进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的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指引》),这也是我市建立的首个系统性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

据了解,为推进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建设,巴南区法院出台了《工作指引》,从诉讼服务、审判环节、执行环节、机制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全链条提升适老服务水平。

“该《工作指引》的主要内容可以用‘631’来概括,即六个章节、三个环节、一系列保障措施。”巴南区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六个章节即概述、诉讼服务、审判环节、执行环节、保障措施、其他;三个环节即立案环节、审判环节、执行环节;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实现立、审、执全链条服务。

记者了解到,在聚焦适老需求,优化诉讼服务环境方面,《工作指引》明确提出,通过法院诉讼服务场所适老化改造,开辟“适老服务专区”,为老年人提供“一窗通办”服务,建设适老审判法庭,优先审理涉老案件,确保老年人参与诉讼更加便利,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实行安检优先、全程陪同等“暮年安行”制度,保障老年人通行无忧。

同时,在推行差异化服务,精准回应老年需求方面,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认知能力等因素,《工作指引》将服务分为“爱心服务”“重点服务”和“特殊服务”三类,分层施策。如对无法自主行动的老年人提供上门立案、巡回审判等服务;对存在沟通障碍的老年人,通过方言讲解、口头起诉等方式协助诉讼。

此外,《工作指引》还明确在巴南区法院特色“一书一令”基础上,创新推出“老年人权益保护督促书”,对涉老年人赡养、扶养及其他情况紧急并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根据实际情况发出督促文书,督促被申请人及时履行义务。督促文书原则上在采取先予执行措施前制发。

值得一提的是,在延伸服务触角,构建多元护老网络方面,《工作指引》明确将联合民政、妇联和基层自治组织力量,组建“法映晚晴”志愿服务团,为孤寡、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通过“5G车载便民法庭”“一街镇一法官”等机制,主动送法上门,解决偏远地区老年人的诉讼难题。

“针对老年人普遍关心的权益保护问题,《工作指引》明确通过开展法治知识讲座、发布典型案例、发放涉老法律手册等形式提升老年人维权意识。”巴南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指引》还将涉老民生案件纳入重点司法救助范围,并建立定期回访制度,收集老年人意见建议,持续优化服务。同时与公安、卫健等部门协同联动,对涉老案件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制发司法建议,推动形成全社会护老合力。

据悉,目前巴南区法院已对诉讼服务场所及个别审判法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在诉讼服务中心及人民法庭增设适老服务专区,配置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敬老专座”,配备老花镜、放大镜、助听器、拐杖、轮椅、急救箱等老年人常用物品。

同时,在适老服务专区设置老年人“绿色窗口”,为老年人提供诉讼流程答疑解惑、智能化设备使用指导、诉讼材料转交(扫描)等服务,便利老年人诉讼,涉老案件将优先选择在适老审判法庭开庭审理。

巴南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浩表示,希望通过专业化、人性化的诉讼服务机制,切实解决老年人在司法活动中的急难愁盼,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暖。下一步,巴南区法院将以此次发布会为契机,加大适老诉讼服务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巴南区法院发布我市首个系统性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工作指引

本网讯(记者 朱颂扬)3月10日下午,巴南区法院举行“法映晚晴”司法护老行动新闻发布会,同步发布《关于开展“法映晚晴”司法护老行动全面推进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的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指引》),这也是我市建立的首个系统性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

据了解,为推进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建设,巴南区法院出台了《工作指引》,从诉讼服务、审判环节、执行环节、机制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全链条提升适老服务水平。

“该《工作指引》的主要内容可以用‘631’来概括,即六个章节、三个环节、一系列保障措施。”巴南区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六个章节即概述、诉讼服务、审判环节、执行环节、保障措施、其他;三个环节即立案环节、审判环节、执行环节;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实现立、审、执全链条服务。

记者了解到,在聚焦适老需求,优化诉讼服务环境方面,《工作指引》明确提出,通过法院诉讼服务场所适老化改造,开辟“适老服务专区”,为老年人提供“一窗通办”服务,建设适老审判法庭,优先审理涉老案件,确保老年人参与诉讼更加便利,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实行安检优先、全程陪同等“暮年安行”制度,保障老年人通行无忧。

同时,在推行差异化服务,精准回应老年需求方面,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认知能力等因素,《工作指引》将服务分为“爱心服务”“重点服务”和“特殊服务”三类,分层施策。如对无法自主行动的老年人提供上门立案、巡回审判等服务;对存在沟通障碍的老年人,通过方言讲解、口头起诉等方式协助诉讼。

此外,《工作指引》还明确在巴南区法院特色“一书一令”基础上,创新推出“老年人权益保护督促书”,对涉老年人赡养、扶养及其他情况紧急并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根据实际情况发出督促文书,督促被申请人及时履行义务。督促文书原则上在采取先予执行措施前制发。

值得一提的是,在延伸服务触角,构建多元护老网络方面,《工作指引》明确将联合民政、妇联和基层自治组织力量,组建“法映晚晴”志愿服务团,为孤寡、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通过“5G车载便民法庭”“一街镇一法官”等机制,主动送法上门,解决偏远地区老年人的诉讼难题。

“针对老年人普遍关心的权益保护问题,《工作指引》明确通过开展法治知识讲座、发布典型案例、发放涉老法律手册等形式提升老年人维权意识。”巴南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指引》还将涉老民生案件纳入重点司法救助范围,并建立定期回访制度,收集老年人意见建议,持续优化服务。同时与公安、卫健等部门协同联动,对涉老案件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制发司法建议,推动形成全社会护老合力。

据悉,目前巴南区法院已对诉讼服务场所及个别审判法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在诉讼服务中心及人民法庭增设适老服务专区,配置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敬老专座”,配备老花镜、放大镜、助听器、拐杖、轮椅、急救箱等老年人常用物品。

同时,在适老服务专区设置老年人“绿色窗口”,为老年人提供诉讼流程答疑解惑、智能化设备使用指导、诉讼材料转交(扫描)等服务,便利老年人诉讼,涉老案件将优先选择在适老审判法庭开庭审理。

巴南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浩表示,希望通过专业化、人性化的诉讼服务机制,切实解决老年人在司法活动中的急难愁盼,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暖。下一步,巴南区法院将以此次发布会为契机,加大适老诉讼服务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