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凡事都“多一点” 难题迎刃而解 ——记渝州监狱一监区分监区长刘艳军

时间: 2025-03-14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850

“工作起来就像上了发条,分监区里的大小事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根本停不下来。”

“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思考总结,将平凡的工作努力干出不平凡的成绩。”

同事们口中纷纷赞扬的“他”,是渝州监狱一监区民警刘艳军。今年41岁的他,2009年考入监狱系统,2016年调入渝州监狱,先后在狱政、政工、分队长、分监区长等岗位上磨砺锻炼,逐渐成长为一名业务精通、管理有方的行家里手。

面对繁琐的基层任务,他总是说:“我做的工作跟大家都一样,只是干什么工作都坚持‘多一点’而已,遇到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他以强有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践行着忠诚与担当。

在管理中“多一点”—用心

刘艳军与服刑人员谈心

刘艳军所主管的分监区中,服刑人员结构复杂,思想活跃,如何做好这些服刑人员的管理工作,一直是让分监区民警“抠脑壳”的难点所在。

除每日召开分监区服刑人员班会明确监规纪律以外,刘艳军还针对服刑人员违规违纪行为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沟通——关注——教育”工作模式。服刑人员陈某性格激进,时常一言不合就和其他服刑人员发生矛盾,成为了分监区的不定时炸弹。

为彻底解决这一不稳定因素,每逢刘艳军当班,他总是第一时间找来陈某聊聊近期改造情况,认真听听他的思想动态,并叮嘱其收敛脾气,放平心态。起初,陈某还对刘艳军的“碎碎念”漠不关心,照样随着性子,谁知刘艳军的更多“关注”,让陈某有了点“破防”:“刘分监区长,你对我的管理如此费心,值得吗?”刘艳军则郑重其事地说道:“管理好分监区是我的工作,理所应当在你们身上多用心,我相信没有付出,也不会获得你们的信任。”从那以后,陈某开始有所改变,刘艳军也抓住了对方的转变不断加强教育,最终成功消除了监区隐患。

在教育里“多一点”—用情

加强和完善分监区建设是渝州监狱今年的重点工作,如何建设好分监区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刘艳军首先思考的重要课题。在他看来,分监区要有动力、有活力,关键点在于服刑人员的教育上,光用心管理好服刑人员还不够,关注服刑人员心理变动,用心用情教育才能形成共鸣,推动分监区更好发展。

服刑人员周某父母过世后,他的性格变得孤僻,不爱与他人交流,刘艳军便主动找到周某谈心。原来,周某还有2个姐姐和1个弟弟,双方互相埋怨父母过世是对方没有照顾好老人所致。

了解到具体情况后,他一方面立即上报监区,做好前期防控管理措施;另一方面,迅速与业务科室衔接情况,请求联系周某家属寻求“破冰”途径。在征得监狱同意联系上周某家属后,刘艳军又将收集来的信息归纳整理,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将家属想法转达给服刑人员周某。

在他一次次用心用情的“能量传递”中,周某内心的坚冰不断融化。经过一年多的教育攻坚,周某积极接受改造,并定期与家人保持交流。

这只是刘艳军用心用情做好服刑人员教育的一个缩影。他常说:“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就是要让他们摆脱心结困扰,找回改造的方向与动力,唯有在用心用情上多下功夫,我们的目标方能实现。”

在执行上“多一点”—用力

监规制度重在执行,现场管理中,刘艳军总是严格落实监狱“三包三亲自”工作,做到主动想、带头做,及时解决疏通服刑人员劳动过程中的堵点问题。

他设立“创新意见箱”,鼓励服刑人员对改造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并对好的意见建议在监狱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一定奖励。此方法一出,分监区服刑人员积极参与,最终2项意见得到采用实施,服刑人员劳动积极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刘艳军的执行力还体现在他对工作的梳理上。每当监区召开狱情分析会,轮到刘艳军汇报时,服刑人员情况、重点人头、近期思想动态、需关注的情形等他都能详细进行分析,这时大家总会自愧不如并暗暗感叹:“还得是刘艳军,够得我们学!”

从警16年来,刘艳军将根深深地扎在了服刑人员监管改造的最前线,默默无闻地在岗位上散发着光和热。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凡事都“多一点” 难题迎刃而解 ——记渝州监狱一监区分监区长刘艳军

“工作起来就像上了发条,分监区里的大小事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根本停不下来。”

“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思考总结,将平凡的工作努力干出不平凡的成绩。”

同事们口中纷纷赞扬的“他”,是渝州监狱一监区民警刘艳军。今年41岁的他,2009年考入监狱系统,2016年调入渝州监狱,先后在狱政、政工、分队长、分监区长等岗位上磨砺锻炼,逐渐成长为一名业务精通、管理有方的行家里手。

面对繁琐的基层任务,他总是说:“我做的工作跟大家都一样,只是干什么工作都坚持‘多一点’而已,遇到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他以强有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践行着忠诚与担当。

在管理中“多一点”—用心

刘艳军与服刑人员谈心

刘艳军所主管的分监区中,服刑人员结构复杂,思想活跃,如何做好这些服刑人员的管理工作,一直是让分监区民警“抠脑壳”的难点所在。

除每日召开分监区服刑人员班会明确监规纪律以外,刘艳军还针对服刑人员违规违纪行为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沟通——关注——教育”工作模式。服刑人员陈某性格激进,时常一言不合就和其他服刑人员发生矛盾,成为了分监区的不定时炸弹。

为彻底解决这一不稳定因素,每逢刘艳军当班,他总是第一时间找来陈某聊聊近期改造情况,认真听听他的思想动态,并叮嘱其收敛脾气,放平心态。起初,陈某还对刘艳军的“碎碎念”漠不关心,照样随着性子,谁知刘艳军的更多“关注”,让陈某有了点“破防”:“刘分监区长,你对我的管理如此费心,值得吗?”刘艳军则郑重其事地说道:“管理好分监区是我的工作,理所应当在你们身上多用心,我相信没有付出,也不会获得你们的信任。”从那以后,陈某开始有所改变,刘艳军也抓住了对方的转变不断加强教育,最终成功消除了监区隐患。

在教育里“多一点”—用情

加强和完善分监区建设是渝州监狱今年的重点工作,如何建设好分监区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刘艳军首先思考的重要课题。在他看来,分监区要有动力、有活力,关键点在于服刑人员的教育上,光用心管理好服刑人员还不够,关注服刑人员心理变动,用心用情教育才能形成共鸣,推动分监区更好发展。

服刑人员周某父母过世后,他的性格变得孤僻,不爱与他人交流,刘艳军便主动找到周某谈心。原来,周某还有2个姐姐和1个弟弟,双方互相埋怨父母过世是对方没有照顾好老人所致。

了解到具体情况后,他一方面立即上报监区,做好前期防控管理措施;另一方面,迅速与业务科室衔接情况,请求联系周某家属寻求“破冰”途径。在征得监狱同意联系上周某家属后,刘艳军又将收集来的信息归纳整理,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将家属想法转达给服刑人员周某。

在他一次次用心用情的“能量传递”中,周某内心的坚冰不断融化。经过一年多的教育攻坚,周某积极接受改造,并定期与家人保持交流。

这只是刘艳军用心用情做好服刑人员教育的一个缩影。他常说:“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就是要让他们摆脱心结困扰,找回改造的方向与动力,唯有在用心用情上多下功夫,我们的目标方能实现。”

在执行上“多一点”—用力

监规制度重在执行,现场管理中,刘艳军总是严格落实监狱“三包三亲自”工作,做到主动想、带头做,及时解决疏通服刑人员劳动过程中的堵点问题。

他设立“创新意见箱”,鼓励服刑人员对改造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并对好的意见建议在监狱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一定奖励。此方法一出,分监区服刑人员积极参与,最终2项意见得到采用实施,服刑人员劳动积极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刘艳军的执行力还体现在他对工作的梳理上。每当监区召开狱情分析会,轮到刘艳军汇报时,服刑人员情况、重点人头、近期思想动态、需关注的情形等他都能详细进行分析,这时大家总会自愧不如并暗暗感叹:“还得是刘艳军,够得我们学!”

从警16年来,刘艳军将根深深地扎在了服刑人员监管改造的最前线,默默无闻地在岗位上散发着光和热。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