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 他们更胜一筹 —— 解码涪陵区公安局反诈中心工作秘诀

时间: 2025-03-14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614

近日,涪陵区公安局反诈中心仅用一天为受骗群众挽损50万元。截至目前,涪陵区电诈案件发案数、损失金额连续四年“双下降”,资金返还金额逐年增长。涪陵区公安局的“工作秘诀”又是什么?

向受害群众返还被骗资金

速度较量练就“最强大脑”

反诈工作是一场与犯罪分子“拼速度”的科技较量。涪陵区公安局反诈中心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构建了公安、镇街、村社、网格四级联动预警机制,实现了7×24小时的全天候预警劝阻,通过资金预警自动止付、智能外呼等智能化手段,切实守护群众“钱袋子”。2024年累计预警劝阻潜在被害人18.2万人次,有效构筑起防范电信诈骗的“第一道防线”。

针对诈骗分子赃款转移“秒级速度”的新特征,反诈中心与金融部门通力协作,创新打造“三重资金笼”防控体系:通过国家反诈大数据平台智能锁定、本地银行“绿色通道”人工拦截以及系统自动止付,实现涉诈资金“发现即冻结”。

2024年6月,居民刘某遭遇“机票改签”类诈骗,259.5万元被骗资金在3分钟内被转移至境外。反诈中心立即启动该机制联动银联国际、邮政储蓄银行开展跨境追踪,仅用2天便成功追回全部资金并全额退还受害人,创下2024年以来全市单案跨境追赃最快、金额最大的纪录。

2024年,涪陵区电信网络诈骗预警劝阻后被骗率为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民反诈织密“天罗地网”

从社区广场到校园课堂,从电梯楼宇到乡村集市,反诈宣传在涪陵的大街小巷无处不在。崇义街道的“红袖笼”志愿者队伍和白涛街道的“乌江义警”队伍,由退休叔叔阿姨和社区网格员组成,他们用方言编写反诈顺口溜,在跳广场舞时向市民宣讲刷单诈骗套路;贵博江上明珠小区的物业管家化身“反诈骑士”,将印有真实案例的警示手册送到每家每户;马鞍街道的反诈工作站昼夜守护,成为居民遇到可疑情况时的“避风港”。

针对不同群体,反诈中心“量身定制”宣传策略:成立专业宣防讲师团,开展反诈宣传进校园、进医院、进企业等宣讲活动;通过机器人智能语音和短信提醒,向全区财务人员普及冒充领导诈骗财务人员类案件的特征和手法;联动区教委,组织发动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师生录制反诈宣传视频,开展“我来讲反诈”微视频展播月活动;推进线上线下宣传齐发力,结合该区诈骗案件高发类型推出73期《反诈日报》,自制幽默短剧《养老诈骗变形计》揭露各类骗局,在各宾馆、酒店的前台、电梯广告屏滚动播放反诈提示。

3年来,该区反诈宣传“扫楼入户”行动持续开展,群众反诈知识知晓率不断提升。

以战促治打出“雷霆声威”

“案子破了,钱追回来了,这才是老百姓最想要的!”2024年共计破获电诈案件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人,追赃挽损2000余万元。针对跨境犯罪突出现象,反诈中心组织工作专班,赴柬埔寨成功抓获境外涉诈窝点犯罪嫌疑人24名,并成功斩断了从涪陵经云南偷渡至缅北的犯罪通道,有力打击了涉缅回流人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面对电诈黑灰产业链,反诈中心不断加强和金融、通信部门的紧密协作,对异常开卡行为进行实时拦截;打掉GOIP组网窝点14个,2024年全区涉诈银行卡开卡量同比下降91%。一名曾被骗的退休教师收到追缴的30万元后感慨:“本以为钱打了水漂,没想到警察连跨国洗钱的‘硬骨头’都能啃下来!”

“电诈犯罪手段不断翻新,这场仗必须打得更快、更准、更狠!我们将紧盯预警劝阻‘黄金3分钟’,时刻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不断深化预警拦截,用科技赋能提升反诈精度,用全民共治织密防护网,让群众的‘钱袋子’捂得更牢,让涪陵的反诈防线成为犯罪分子跨不过的‘乌江天险’!”涪陵区公安局反诈中心负责人表示。

通讯员 陈鸿羽 记者 饶果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与时间赛跑 他们更胜一筹 —— 解码涪陵区公安局反诈中心工作秘诀

近日,涪陵区公安局反诈中心仅用一天为受骗群众挽损50万元。截至目前,涪陵区电诈案件发案数、损失金额连续四年“双下降”,资金返还金额逐年增长。涪陵区公安局的“工作秘诀”又是什么?

向受害群众返还被骗资金

速度较量练就“最强大脑”

反诈工作是一场与犯罪分子“拼速度”的科技较量。涪陵区公安局反诈中心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构建了公安、镇街、村社、网格四级联动预警机制,实现了7×24小时的全天候预警劝阻,通过资金预警自动止付、智能外呼等智能化手段,切实守护群众“钱袋子”。2024年累计预警劝阻潜在被害人18.2万人次,有效构筑起防范电信诈骗的“第一道防线”。

针对诈骗分子赃款转移“秒级速度”的新特征,反诈中心与金融部门通力协作,创新打造“三重资金笼”防控体系:通过国家反诈大数据平台智能锁定、本地银行“绿色通道”人工拦截以及系统自动止付,实现涉诈资金“发现即冻结”。

2024年6月,居民刘某遭遇“机票改签”类诈骗,259.5万元被骗资金在3分钟内被转移至境外。反诈中心立即启动该机制联动银联国际、邮政储蓄银行开展跨境追踪,仅用2天便成功追回全部资金并全额退还受害人,创下2024年以来全市单案跨境追赃最快、金额最大的纪录。

2024年,涪陵区电信网络诈骗预警劝阻后被骗率为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民反诈织密“天罗地网”

从社区广场到校园课堂,从电梯楼宇到乡村集市,反诈宣传在涪陵的大街小巷无处不在。崇义街道的“红袖笼”志愿者队伍和白涛街道的“乌江义警”队伍,由退休叔叔阿姨和社区网格员组成,他们用方言编写反诈顺口溜,在跳广场舞时向市民宣讲刷单诈骗套路;贵博江上明珠小区的物业管家化身“反诈骑士”,将印有真实案例的警示手册送到每家每户;马鞍街道的反诈工作站昼夜守护,成为居民遇到可疑情况时的“避风港”。

针对不同群体,反诈中心“量身定制”宣传策略:成立专业宣防讲师团,开展反诈宣传进校园、进医院、进企业等宣讲活动;通过机器人智能语音和短信提醒,向全区财务人员普及冒充领导诈骗财务人员类案件的特征和手法;联动区教委,组织发动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师生录制反诈宣传视频,开展“我来讲反诈”微视频展播月活动;推进线上线下宣传齐发力,结合该区诈骗案件高发类型推出73期《反诈日报》,自制幽默短剧《养老诈骗变形计》揭露各类骗局,在各宾馆、酒店的前台、电梯广告屏滚动播放反诈提示。

3年来,该区反诈宣传“扫楼入户”行动持续开展,群众反诈知识知晓率不断提升。

以战促治打出“雷霆声威”

“案子破了,钱追回来了,这才是老百姓最想要的!”2024年共计破获电诈案件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人,追赃挽损2000余万元。针对跨境犯罪突出现象,反诈中心组织工作专班,赴柬埔寨成功抓获境外涉诈窝点犯罪嫌疑人24名,并成功斩断了从涪陵经云南偷渡至缅北的犯罪通道,有力打击了涉缅回流人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面对电诈黑灰产业链,反诈中心不断加强和金融、通信部门的紧密协作,对异常开卡行为进行实时拦截;打掉GOIP组网窝点14个,2024年全区涉诈银行卡开卡量同比下降91%。一名曾被骗的退休教师收到追缴的30万元后感慨:“本以为钱打了水漂,没想到警察连跨国洗钱的‘硬骨头’都能啃下来!”

“电诈犯罪手段不断翻新,这场仗必须打得更快、更准、更狠!我们将紧盯预警劝阻‘黄金3分钟’,时刻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不断深化预警拦截,用科技赋能提升反诈精度,用全民共治织密防护网,让群众的‘钱袋子’捂得更牢,让涪陵的反诈防线成为犯罪分子跨不过的‘乌江天险’!”涪陵区公安局反诈中心负责人表示。

通讯员 陈鸿羽 记者 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