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柔情融冰,把初心写在行动中——记酉阳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工作人员陈晓琴

时间: 2025-03-17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叶桂君 阅读量:8495

有一群人,她们没有粉笔,却被誉为“心灵导师”;不穿“白大褂”,却矫治思想和行为;没有警服,用智慧监管罪犯。她们手捧严肃的法律,心怀助人向上的善意,在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教育工作上坚持严格管理与“治本”人性化帮扶双轨道并行,确保矫正对象彻底改造,顺利回归社会。酉阳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工作人员陈晓琴正是她们中的一员,坚信“柔情能融冰”的她,用敬业之心、人本之情将酉阳县的社会矫正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靓”。

3500个矫正档案

“是组织培养了我,我对党有感激之心,党组织把我放在任何岗位,我都要做好本职工作!”2006年,酉阳县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试点,时任该县司法局钟多司法所助理员的陈晓琴,在即将调任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时作出这样的承诺。

而后,陈晓琴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准确把握脉搏,熟读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文件、书籍,积极参加社区矫正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业务能力。从2006年到2024年,她经手解除的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已达3500余人,相关资料一人一档,规范有序。

经过20年的磨炼,从最初的胆怯、懵懂到如今的干练、精通,其中包含了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执着。

在陈晓琴的日志本上有这样一段话:“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误会不消沉,面对威胁不畏惧,面对诱惑不屈服,公正规范执法,用业绩赢信任,用人品赢口碑。”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柔情”融坚冰

板桥乡水车坝村的村民杨某,双目弱视,平时爱喝点小酒。2022年,在一次醉酒后,他一把火把自己和哥哥家的房子化为灰烬。2023年3月,其因犯放火罪被酉阳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执行。

到司法所报到后,杨某以年纪大、眼睛看不见等种种理由,不按时参加学习,不参加公益劳动,对司法所的管理不配合,甚至有时喝得烂醉后满街谩骂。

陈晓琴知晓后,3次前往杨某家进行促膝交谈。在全面、细致地掌握了杨某的相关情况后,陈晓琴加强了对杨某的法治教育和心理辅导。考虑到杨某学历低、生活困难的情况,她多次协调政府部门,解决其住房、饮水和低保等难题。经过多次的教育和感化,杨某的心扉逐渐打开,对自身处境有了深刻的认识,与陈晓琴的交流也逐渐多了起来,也重新树立了人生目标,积极参加司法所组织的教育学习、公益劳动,由内而外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柔情能融冰。”陈晓琴明白,作为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责任意识,对社区矫正对象要多换位思考,用爱心、细心、责任心与他们进行沟通,鼓励他们增强立足社会、直面人生的信心和能力,并在心理、法律、生活、就业等方面提供真诚的帮助、服务和指导,才能让他们真正变成守法的公民。

真情帮扶育新人

陈晓琴始终坚持以教育感化人心、以帮扶温暖人心的科学矫正理念,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建立信心,重新回归社会。20年来,她帮助7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没有一例脱管漏管现象发生。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她还注重人文关怀,想方设法地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并教育感化他们找到个人价值,重塑人生。为走错路的失足青年杨某找工作;协调相关部门为患有糖尿病的困难社区矫正对象丁某办理低保;鼓励和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杨某参加在职教育,帮助其在矫正期间拿到了大专毕业证……她用真诚和关爱,真情教育感化社区矫正对象积极向上重塑人生。

20年来,陈晓琴总是在履职尽责中体现执法者的为民情怀。当遇到不服从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时,她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法论理,以情感化。作为新时代的司法行政奋斗者,她始终坚持把使命落在岗位上,把初心写在行动中,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满腔热情和实干担当谱写了一曲巾帼不让须眉的赞歌。

通讯员 石川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用柔情融冰,把初心写在行动中——记酉阳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工作人员陈晓琴

有一群人,她们没有粉笔,却被誉为“心灵导师”;不穿“白大褂”,却矫治思想和行为;没有警服,用智慧监管罪犯。她们手捧严肃的法律,心怀助人向上的善意,在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教育工作上坚持严格管理与“治本”人性化帮扶双轨道并行,确保矫正对象彻底改造,顺利回归社会。酉阳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工作人员陈晓琴正是她们中的一员,坚信“柔情能融冰”的她,用敬业之心、人本之情将酉阳县的社会矫正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靓”。

3500个矫正档案

“是组织培养了我,我对党有感激之心,党组织把我放在任何岗位,我都要做好本职工作!”2006年,酉阳县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试点,时任该县司法局钟多司法所助理员的陈晓琴,在即将调任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时作出这样的承诺。

而后,陈晓琴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准确把握脉搏,熟读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文件、书籍,积极参加社区矫正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业务能力。从2006年到2024年,她经手解除的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已达3500余人,相关资料一人一档,规范有序。

经过20年的磨炼,从最初的胆怯、懵懂到如今的干练、精通,其中包含了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执着。

在陈晓琴的日志本上有这样一段话:“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误会不消沉,面对威胁不畏惧,面对诱惑不屈服,公正规范执法,用业绩赢信任,用人品赢口碑。”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柔情”融坚冰

板桥乡水车坝村的村民杨某,双目弱视,平时爱喝点小酒。2022年,在一次醉酒后,他一把火把自己和哥哥家的房子化为灰烬。2023年3月,其因犯放火罪被酉阳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执行。

到司法所报到后,杨某以年纪大、眼睛看不见等种种理由,不按时参加学习,不参加公益劳动,对司法所的管理不配合,甚至有时喝得烂醉后满街谩骂。

陈晓琴知晓后,3次前往杨某家进行促膝交谈。在全面、细致地掌握了杨某的相关情况后,陈晓琴加强了对杨某的法治教育和心理辅导。考虑到杨某学历低、生活困难的情况,她多次协调政府部门,解决其住房、饮水和低保等难题。经过多次的教育和感化,杨某的心扉逐渐打开,对自身处境有了深刻的认识,与陈晓琴的交流也逐渐多了起来,也重新树立了人生目标,积极参加司法所组织的教育学习、公益劳动,由内而外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柔情能融冰。”陈晓琴明白,作为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责任意识,对社区矫正对象要多换位思考,用爱心、细心、责任心与他们进行沟通,鼓励他们增强立足社会、直面人生的信心和能力,并在心理、法律、生活、就业等方面提供真诚的帮助、服务和指导,才能让他们真正变成守法的公民。

真情帮扶育新人

陈晓琴始终坚持以教育感化人心、以帮扶温暖人心的科学矫正理念,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建立信心,重新回归社会。20年来,她帮助7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没有一例脱管漏管现象发生。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她还注重人文关怀,想方设法地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并教育感化他们找到个人价值,重塑人生。为走错路的失足青年杨某找工作;协调相关部门为患有糖尿病的困难社区矫正对象丁某办理低保;鼓励和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杨某参加在职教育,帮助其在矫正期间拿到了大专毕业证……她用真诚和关爱,真情教育感化社区矫正对象积极向上重塑人生。

20年来,陈晓琴总是在履职尽责中体现执法者的为民情怀。当遇到不服从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时,她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法论理,以情感化。作为新时代的司法行政奋斗者,她始终坚持把使命落在岗位上,把初心写在行动中,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满腔热情和实干担当谱写了一曲巾帼不让须眉的赞歌。

通讯员 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