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坪强制隔离戒毒所借助科技创新照亮戒毒人员回归路

时间: 2025-03-2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528

近期,西山坪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西山坪所)借助系列科技创新举措,在化解戒毒人员心理危机、提升戒毒矫治成效、维护场所安全稳定等领域书写着科技赋能的新篇章。​

“数字神经”破解戒治困境

一直以来,戒毒人员心理评估主要依赖人工,场所心理咨询师测评效率低,隐性心理危机很容易成为“漏网之鱼”。西山坪所心理矫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模式掣肘了戒治工作的精准开展。然而,随着AI心理智能矫治系统的引入,这一困境正被逐步攻破。

走进西山坪所心理矫治中心,戒毒人员面对着搭载该系统的设备,仅需30秒,系统便通过其微表情、瞳孔变化等信息,自动生成涵盖14项心理健康指标、30项心理素质指标的“数字心理画像”。

“这套系统如同在戒毒人员心理层面布设了‘数字神经末梢’。”西山坪所副所长王礼介绍说,该系统采用非接触式采集技术,测评效率大幅提升,更实现了对戒毒人员心理状态的精准把控,为后续实施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管教医联动”激活戒治效能

“管教医”团队对戒毒人员开展综合研判 张宇 摄

戒毒矫治是复杂的“攻坚战”,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今年2月,一场特殊的“三方会诊”在重庆市戒毒管理局“管教医一体化”平台展开。

西山坪所心理矫治中心监查中发现,戒毒人员刘某心理健康指标异常,驻队医生迅速调取其近期血压波动数据,分队民警则补充其夜间失眠、情绪波动等行为记录。经过综合判定,“管教医”团队确定刘某存在稽延性戒断反应叠加环境适应障碍,随即为其制定了包含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VR“数字阻断”训练等干预措施的个性化方案。

经过“管教医”团队持续用力,刘某的毒品渴求指数从87分降至31分,心理评估达标率提升41%。西山坪所政委胡鹏表示,今年以来,该所不断深化“管教医一体化”工作机制,成功化解心理危机17起,为教育戒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术赋能”打开戒治新维度

在西山坪所VR戒瘾实验室,戒毒人员李某正佩戴虚拟现实设备“重返”昔日吸毒场景。系统实时监测其心率、皮电反应等生理指标,当渴求指数突破阈值时,自动触发“数字阻断”程序:虚拟环境中出现家人痛哭画面、吸毒后器官病变的3D影像……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李某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他在日记中写道:“这种体验比说教更能震撼心灵。”

这也是西山坪所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戒治实践的生动缩影。通过构建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平行戒治空间”,系统可以模拟家庭矛盾、社交诱惑等多种高危涉毒情境,利用生物反馈技术训练戒毒人员情绪调控能力。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戒毒人员通过反复训练和模拟,逐渐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这种全新的戒治环境,不仅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更进一步激发了戒毒决心。

从“人工筛查”到“数字神经”,从“单一干预”到“管教医联动”,从“技术赋能”到“生命重塑”,每一步都凝聚着西山坪所全体民警的智慧和汗水。

西山坪所所长龙仕舜表示,未来,该所将进一步搭建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戒毒桥梁,继续探索科技与戒毒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戒治方法,在科技助力下,让戒毒人员走出毒品的阴影,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重庆市戒毒管理局提供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西山坪强制隔离戒毒所借助科技创新照亮戒毒人员回归路

近期,西山坪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西山坪所)借助系列科技创新举措,在化解戒毒人员心理危机、提升戒毒矫治成效、维护场所安全稳定等领域书写着科技赋能的新篇章。​

“数字神经”破解戒治困境

一直以来,戒毒人员心理评估主要依赖人工,场所心理咨询师测评效率低,隐性心理危机很容易成为“漏网之鱼”。西山坪所心理矫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模式掣肘了戒治工作的精准开展。然而,随着AI心理智能矫治系统的引入,这一困境正被逐步攻破。

走进西山坪所心理矫治中心,戒毒人员面对着搭载该系统的设备,仅需30秒,系统便通过其微表情、瞳孔变化等信息,自动生成涵盖14项心理健康指标、30项心理素质指标的“数字心理画像”。

“这套系统如同在戒毒人员心理层面布设了‘数字神经末梢’。”西山坪所副所长王礼介绍说,该系统采用非接触式采集技术,测评效率大幅提升,更实现了对戒毒人员心理状态的精准把控,为后续实施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管教医联动”激活戒治效能

“管教医”团队对戒毒人员开展综合研判 张宇 摄

戒毒矫治是复杂的“攻坚战”,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今年2月,一场特殊的“三方会诊”在重庆市戒毒管理局“管教医一体化”平台展开。

西山坪所心理矫治中心监查中发现,戒毒人员刘某心理健康指标异常,驻队医生迅速调取其近期血压波动数据,分队民警则补充其夜间失眠、情绪波动等行为记录。经过综合判定,“管教医”团队确定刘某存在稽延性戒断反应叠加环境适应障碍,随即为其制定了包含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VR“数字阻断”训练等干预措施的个性化方案。

经过“管教医”团队持续用力,刘某的毒品渴求指数从87分降至31分,心理评估达标率提升41%。西山坪所政委胡鹏表示,今年以来,该所不断深化“管教医一体化”工作机制,成功化解心理危机17起,为教育戒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术赋能”打开戒治新维度

在西山坪所VR戒瘾实验室,戒毒人员李某正佩戴虚拟现实设备“重返”昔日吸毒场景。系统实时监测其心率、皮电反应等生理指标,当渴求指数突破阈值时,自动触发“数字阻断”程序:虚拟环境中出现家人痛哭画面、吸毒后器官病变的3D影像……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李某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他在日记中写道:“这种体验比说教更能震撼心灵。”

这也是西山坪所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戒治实践的生动缩影。通过构建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平行戒治空间”,系统可以模拟家庭矛盾、社交诱惑等多种高危涉毒情境,利用生物反馈技术训练戒毒人员情绪调控能力。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戒毒人员通过反复训练和模拟,逐渐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这种全新的戒治环境,不仅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更进一步激发了戒毒决心。

从“人工筛查”到“数字神经”,从“单一干预”到“管教医联动”,从“技术赋能”到“生命重塑”,每一步都凝聚着西山坪所全体民警的智慧和汗水。

西山坪所所长龙仕舜表示,未来,该所将进一步搭建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戒毒桥梁,继续探索科技与戒毒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戒治方法,在科技助力下,让戒毒人员走出毒品的阴影,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重庆市戒毒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