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大代表的父亲

时间: 2025-03-2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647

◎ 林金石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行走在田间地头,与各种庄稼打交道,勤勤恳恳地默默耕耘着,朴实无华。就这样,他的身影常年伴随着晨曦初露的田间劳作和夕阳西下的归家脚步,那份对土地的深情与执着,如同家中那盏永不熄灭的灯,温暖而坚定。

然而,三年前的一个春天,村里的老槐树下,一群村民围坐在一起,议论纷纷。原来,是到了选举人大代表的时候。父亲作为村里公认的勤劳能干、乐于助人的好人,被乡亲们一致推举为候选人。当选举结果公布的那一刻,父亲以最高票当选我们村的人大代表,他的脸上写满了惊讶与激动,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不敢相信的喜悦,也有对未来责任的沉思。

从那以后,父亲仿佛换上了一副新的肩膀,上面承载着更重的担子。他开始频繁地参加各种会议,学习法律法规,了解国家政策,以便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每当夜深人静,昏黄的灯光下,总能见到他伏案疾书的身影,或是眉头紧锁,或是轻轻点头,那是他在为即将到来的会议做充分的准备。

记得有一次,父亲为了撰写一份关于改善农村水利设施的议案,连续几天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水渠的破损情况,了解乡亲们的意见和建议。他的脚上沾满了泥土,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说:“只有真正把脚踩进泥土里,才能感知乡亲们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份质朴与真诚,让我深深地感动。

时间如梭,转眼过去了半年,父亲也逐渐适应了人大代表这一角色,每次在会上他都积极为乡村的发展建言献策。他对这片土地充满热爱与期待,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这片土地的不易,我要用我的声音,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乡村的需求,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成为人大代表后,父亲不仅关注村里的大事,也关心着每家每户的小情。邻里间的纠纷、孩子的教育问题、老人的医疗保障……他总是耐心倾听,尽力帮助解决。记得有一次,村里两户人家因为宅基地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几乎要动起手来。父亲得知后,立刻赶到现场,一边安抚双方的情绪,一边耐心地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最终促成了双方的和解。那一刻,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父亲的担当,更是一位人大代表的智慧与胸怀。

父亲的改变,也潜移默化着我。以前,我总是抱怨他太过忙碌,忽略了我们。但现在,我开始理解,甚至崇拜。他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责任与担当的意义,也让我明白了“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的信仰。

如今,每当看到父亲那略显疲惫却依然坚定的身影,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敬佩。他不仅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更是整个村庄的希望之光。我的父亲就像一首未完的诗,诉说着平凡中的不平凡,质朴中的伟岸。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代表,什么是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爱。

父亲成了人大代表,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更是对我们这个家庭,对我们这个村庄的一种激励与鞭策。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父亲会继续以他的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人大代表故事,为我们的家乡带来更多的希望与光明。

(作者作品散见《中国青年报》等报刊)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当人大代表的父亲

◎ 林金石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行走在田间地头,与各种庄稼打交道,勤勤恳恳地默默耕耘着,朴实无华。就这样,他的身影常年伴随着晨曦初露的田间劳作和夕阳西下的归家脚步,那份对土地的深情与执着,如同家中那盏永不熄灭的灯,温暖而坚定。

然而,三年前的一个春天,村里的老槐树下,一群村民围坐在一起,议论纷纷。原来,是到了选举人大代表的时候。父亲作为村里公认的勤劳能干、乐于助人的好人,被乡亲们一致推举为候选人。当选举结果公布的那一刻,父亲以最高票当选我们村的人大代表,他的脸上写满了惊讶与激动,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不敢相信的喜悦,也有对未来责任的沉思。

从那以后,父亲仿佛换上了一副新的肩膀,上面承载着更重的担子。他开始频繁地参加各种会议,学习法律法规,了解国家政策,以便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每当夜深人静,昏黄的灯光下,总能见到他伏案疾书的身影,或是眉头紧锁,或是轻轻点头,那是他在为即将到来的会议做充分的准备。

记得有一次,父亲为了撰写一份关于改善农村水利设施的议案,连续几天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水渠的破损情况,了解乡亲们的意见和建议。他的脚上沾满了泥土,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说:“只有真正把脚踩进泥土里,才能感知乡亲们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份质朴与真诚,让我深深地感动。

时间如梭,转眼过去了半年,父亲也逐渐适应了人大代表这一角色,每次在会上他都积极为乡村的发展建言献策。他对这片土地充满热爱与期待,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这片土地的不易,我要用我的声音,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乡村的需求,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成为人大代表后,父亲不仅关注村里的大事,也关心着每家每户的小情。邻里间的纠纷、孩子的教育问题、老人的医疗保障……他总是耐心倾听,尽力帮助解决。记得有一次,村里两户人家因为宅基地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几乎要动起手来。父亲得知后,立刻赶到现场,一边安抚双方的情绪,一边耐心地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最终促成了双方的和解。那一刻,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父亲的担当,更是一位人大代表的智慧与胸怀。

父亲的改变,也潜移默化着我。以前,我总是抱怨他太过忙碌,忽略了我们。但现在,我开始理解,甚至崇拜。他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责任与担当的意义,也让我明白了“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的信仰。

如今,每当看到父亲那略显疲惫却依然坚定的身影,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敬佩。他不仅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更是整个村庄的希望之光。我的父亲就像一首未完的诗,诉说着平凡中的不平凡,质朴中的伟岸。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代表,什么是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爱。

父亲成了人大代表,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更是对我们这个家庭,对我们这个村庄的一种激励与鞭策。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父亲会继续以他的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人大代表故事,为我们的家乡带来更多的希望与光明。

(作者作品散见《中国青年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