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公安分局含谷派出所实施“两队一室”改革后,“八类警情”同比下降42.9%

时间: 2025-03-24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495

深夜12点,当城市进入深度睡眠时,高新区公安分局含谷派出所的社区夜巡队伍正在开展辖区的闭环巡防(如图)。这是含谷派出所实施“两队一室”改革后的常态场景——辖区三个警务室,正通过“四项协作机制”打破各个警务片区“单打独斗”的工作壁垒,为基层治理注入全新活力。

夜防联巡机制

织密平安“经纬网”

“昨晚,我们在宝洪村污水处理厂路段发现2名可疑人员和1辆无牌银色面包车,已将盘查情况通报宝洪村社区民警,请综合指挥室持续关注。”3月15日的派出所晨会上,警务区夜巡民警正通报前一夜的巡逻情况。据了解,派出所夜间巡逻每日从19时开始,由警务区警力组成的夜巡队伍通过“车主干道车巡、背街小巷步巡”的方式,围绕三个警务片区内的6个重点部位开展巡逻,最终形成闭环巡防圈。

“现在巡防既要当‘活地图’又要做‘数据库’。”参与夜巡的社区民警李勇跃感慨道出警务室夜防联巡机制的内核——“夜巡队伍”。该队伍由三个警务区的警力组成,既发挥了民警辅警对本警务片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又能促成夜巡发现的情况、线索等在本警务区甚至全所有效流转。

数据显示,该机制自2024年10月运行以来,累计发现辖区安全隐患12起,提供破案打击线索2条,深夜各时段警情同比下降5.2%到10%。警务室夜防联巡机制通过“通报——研判——运用”将巡防效能转化为实战动能,正成为守护万家灯火的安全盾牌。

警情联处机制

跑出响应“新速度”

3月11日,市民荀先生报警称,自己和妻子发生了争吵。

由于荀先生所处的社区警务室民警正在处理另一起警情,综合指挥室民警也正在前台做询问笔录,于是根据“警情联处机制”便指派华新警务室值班民警负责处置。

接警后,民警立即出警,经了解荀先生与妻子刘女士两人因经济原因发生纠纷随即报警,经民警现场调解,事情迅速得到妥善解决。

据了解,“两队一室”警务模式运行后,非案件类警情原则上由本警务区的民警负责处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某个警务区连续来多个警情,或者由于警情复杂,本警务区警力不足以应对处理的情况,对此,结合辖区三个警务片区呈三角形分布的实际,派出所实行警务片区“警情联处机制”,三个警务区警力循环补位,实现警力资源的动态调配和处警效能的提升。

“警情联处机制,就像足球比赛里的区域联防,既要守住自己的防区,又要随时补位形成整体防线。”华新警务室组长李中省说。这套机制不仅包含物理空间的警力调配,更建立了警情“三级响应”制度:日常警情由本警务区警力处置;同一时段3起以上警情启动相邻警务室支援;重大突发警情则激活全域响应。该机制运行以来,派出所处警速度提升15%以上。

信息联通机制

畅通数据“传输带”

为夯实社区警务基础,含谷派出所还推出“一标三实+N”信息联通机制,打破了社区民警之间的数据孤岛。

“小许,我刚才处警的时候,有个当事人的在你段上那个物流园工作,信息已经发给你了,记得登记从业人员信息。”

“老李,我更新了石材市场的从业人员信息,有4个工人在你段上租的房子,信息已经发你了。”

该机制的核心在于“采集即共享、更新即同步”,社区民警在各自责任区采集“一标三实+N”信息时,若发现涉及其他警务室辖区的数据,需第一时间通报给对应社区民警。

机制运行以来,通过该机制采录居住人员信息300余条,从业人员信息近百条,约占采集数据的10%。三个警务室的数据资源已形成“采集——共享——应用——反馈”的闭环链条,运行成效显著。

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一标三实+N”数据库还支撑救助群众48人次,帮助群众寻回失物40件,支撑破获刑事案件11起。

含谷派出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后,三个警务室构筑起社区治理的“承重三柱”,“四联机制”则架设起纵横贯通的“结构四梁”,既保持了三个警务室社区民警深耕”责任田”的优势,又形成矩阵合力,全面激活“派出所主防”的治理动能。

2024年10月至今,在含谷辖区,传统侵财案件和电诈案件发案分别同比下降18.2%、24%,“八类警情”“九类警情”分别同比下降42.9%,31.6%。

记者 李亚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高新区公安分局含谷派出所实施“两队一室”改革后,“八类警情”同比下降42.9%

深夜12点,当城市进入深度睡眠时,高新区公安分局含谷派出所的社区夜巡队伍正在开展辖区的闭环巡防(如图)。这是含谷派出所实施“两队一室”改革后的常态场景——辖区三个警务室,正通过“四项协作机制”打破各个警务片区“单打独斗”的工作壁垒,为基层治理注入全新活力。

夜防联巡机制

织密平安“经纬网”

“昨晚,我们在宝洪村污水处理厂路段发现2名可疑人员和1辆无牌银色面包车,已将盘查情况通报宝洪村社区民警,请综合指挥室持续关注。”3月15日的派出所晨会上,警务区夜巡民警正通报前一夜的巡逻情况。据了解,派出所夜间巡逻每日从19时开始,由警务区警力组成的夜巡队伍通过“车主干道车巡、背街小巷步巡”的方式,围绕三个警务片区内的6个重点部位开展巡逻,最终形成闭环巡防圈。

“现在巡防既要当‘活地图’又要做‘数据库’。”参与夜巡的社区民警李勇跃感慨道出警务室夜防联巡机制的内核——“夜巡队伍”。该队伍由三个警务区的警力组成,既发挥了民警辅警对本警务片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又能促成夜巡发现的情况、线索等在本警务区甚至全所有效流转。

数据显示,该机制自2024年10月运行以来,累计发现辖区安全隐患12起,提供破案打击线索2条,深夜各时段警情同比下降5.2%到10%。警务室夜防联巡机制通过“通报——研判——运用”将巡防效能转化为实战动能,正成为守护万家灯火的安全盾牌。

警情联处机制

跑出响应“新速度”

3月11日,市民荀先生报警称,自己和妻子发生了争吵。

由于荀先生所处的社区警务室民警正在处理另一起警情,综合指挥室民警也正在前台做询问笔录,于是根据“警情联处机制”便指派华新警务室值班民警负责处置。

接警后,民警立即出警,经了解荀先生与妻子刘女士两人因经济原因发生纠纷随即报警,经民警现场调解,事情迅速得到妥善解决。

据了解,“两队一室”警务模式运行后,非案件类警情原则上由本警务区的民警负责处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某个警务区连续来多个警情,或者由于警情复杂,本警务区警力不足以应对处理的情况,对此,结合辖区三个警务片区呈三角形分布的实际,派出所实行警务片区“警情联处机制”,三个警务区警力循环补位,实现警力资源的动态调配和处警效能的提升。

“警情联处机制,就像足球比赛里的区域联防,既要守住自己的防区,又要随时补位形成整体防线。”华新警务室组长李中省说。这套机制不仅包含物理空间的警力调配,更建立了警情“三级响应”制度:日常警情由本警务区警力处置;同一时段3起以上警情启动相邻警务室支援;重大突发警情则激活全域响应。该机制运行以来,派出所处警速度提升15%以上。

信息联通机制

畅通数据“传输带”

为夯实社区警务基础,含谷派出所还推出“一标三实+N”信息联通机制,打破了社区民警之间的数据孤岛。

“小许,我刚才处警的时候,有个当事人的在你段上那个物流园工作,信息已经发给你了,记得登记从业人员信息。”

“老李,我更新了石材市场的从业人员信息,有4个工人在你段上租的房子,信息已经发你了。”

该机制的核心在于“采集即共享、更新即同步”,社区民警在各自责任区采集“一标三实+N”信息时,若发现涉及其他警务室辖区的数据,需第一时间通报给对应社区民警。

机制运行以来,通过该机制采录居住人员信息300余条,从业人员信息近百条,约占采集数据的10%。三个警务室的数据资源已形成“采集——共享——应用——反馈”的闭环链条,运行成效显著。

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一标三实+N”数据库还支撑救助群众48人次,帮助群众寻回失物40件,支撑破获刑事案件11起。

含谷派出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后,三个警务室构筑起社区治理的“承重三柱”,“四联机制”则架设起纵横贯通的“结构四梁”,既保持了三个警务室社区民警深耕”责任田”的优势,又形成矩阵合力,全面激活“派出所主防”的治理动能。

2024年10月至今,在含谷辖区,传统侵财案件和电诈案件发案分别同比下降18.2%、24%,“八类警情”“九类警情”分别同比下降42.9%,31.6%。

记者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