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晚11点,梁平区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的办公室内依旧灯火通明。综合大队大队长李航敲击键盘的嗒嗒声,与翻阅卷宗的沙沙声,交织成一曲独特的“夜曲”。 从青涩新兵到“打拐先锋”,从办案能手到“内勤总管”,这位年轻的“90后”民警,用3600 多个日夜,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不凡篇章。十年里,李航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收获了众多荣誉:先后8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获“重庆市优秀人民警察”“重庆市公安局优秀青年突击手”“梁平区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嘉奖11次。 “大海捞针”助团圆 “找到了!福建的黄某就是谭海波!”2024年6月,当DNA比对成功的那一刻,李航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拳头重重砸在办公桌上。这一刻,他等了整整9年。 时间回到2015年,赵升婵夫妇颤抖着将血样交到李航手中,眼中满是期盼,希望能借此找到35年前被拐的儿子谭海波。然而,血样信息录入后,却如石沉大海,迟迟没有回音。 但李航从未放弃,他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像一位执着的寻宝人,仔细寻找着每一丝线索。信息调取、数据筛选、分析比对……在无数次失望与坚持后,胜利的曙光悄然降临。 去年6月,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同样在寻亲的黄某与赵升婵夫妇的信息成功比对。“找到了!终于找到了!”李航第一时间和同事们分享这份喜悦。确认无误后,李航马不停蹄联系泉州市公安局开展二次核验,随后为其安排认亲事宜。当谭海波跪倒在父母面前的那一刻,李航笔尖记录的案件信息被微微晕染,那是他来不及擦拭的眼泪。 像这样的感动,在李航参与的30余起“团圆”行动中,已是常态。“多比对一个数据,破碎的家庭就多一份希望。”李航说得云淡风轻。 “利刃出鞘”护民安 2017年初,刚借调到治安支队的李航接到一起棘手案件:有人在微信群以“抢红包”方式,进行“三公”“牛牛”等赌博,参赌人员上百,赌资过万。 面对作案手段隐蔽、涉案地域广、流动性强等难点,李航主动向外省学习侦破技巧,一点点摸清了组织架构和嫌疑人真实身份。经过多日缜密侦查,最终一并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和参赌违法人员30余人,全市首例“微信抢红包”网络赌博案件成功告破。 无独有偶。2018年,李航前往警情最多的梁山第一派出所担任案侦民警,其间接到蒋某报案称,为女儿准备的17万元嫁妆钱被人骗走。在了解前因后果后,李航第一时间开展视频追踪,连夜追到四川省邻水县,仅用3天时间就将犯罪嫌疑人刘某抓获归案,为受害人成功挽回经济损失。 “破案不追赃,等于白忙活。”李航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截至目前,李航已累计处置警情3000余起,参与办理各类案件近200件,打击处理100余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持续守护着一方平安。 “方寸桌案”优警务 2019年11月,李航的工作再次变动,从冲锋在前的办案民警,转为默默耕耘的内勤人员。没有了缉查追逃的紧张刺激,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的文字材料和繁杂琐事。李航迅速调整心态,以笔为枪、挥墨成盾,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他说:“只有做好了这方寸桌案的‘小事’,才能做好支队大家庭的‘大事’。” 内勤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千头万绪,每一项都关乎全局,不容有失。李航回忆,刚接手内勤工作时,他也曾焦头烂额。报表电话此起彼伏、文档文件堆积如山、案件审核接连不断,一时间不知所措。但李航没有被困难打倒,他不断学习、摸索,逐渐掌握了内勤工作的门道。如今,李航已成为刑侦支队当之无愧的“大总管”,不仅对各项工作了如指掌,其经手的文件材料也无一错漏。 不仅如此,李航还针对警力不足、警情流转和侦查处置效率等难题,聚焦“盯、责、快”三要素,创新探索出独具梁平特色的“三个五”工作法,建立起打击传统侵财犯罪的高效工作机制。在2024年2月5日发生的一起医院扒窃案中,李航带领支队迅速启动该机制,仅用3 小时就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为群众挽回损失1.2万元。 得益于“三个五”工作法,梁平区警务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去年以来,辖区盗窃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超40%,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全市刑侦部门推广学习的优秀范例。 十年从警路,李航办公室的灯光始终亮得早、熄得晚,那些键盘上跳动的字符,卷宗里记录的数据,也都将化作他向群众与组织递交的优异答卷。“所谓担当,不过是把百姓事当作自家事。”李航坚定地表示,未来,他将继续扎根基层,用心用情守护一方百姓平安,切实以实际行动诠释藏蓝警服下的热血与忠诚。 通讯员 何媛 |